连接器及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17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及防止端子脱落结构。该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包含挡本体及设于挡本体的第一限位部,挡本体插设于连接器壳体内并可位移,第一限位部可与连接器壳体的第二限位部相配合。此外,另提供一种连接器还包含具有定位结构的至少一端子,设置成插设于连接器壳体内且位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当挡本体可从组接位置移动至限位位置,通过该定位结构定位于相应的该第一限位部而使端子被止挡并限位于该限位位置,迅速达到保持端子限位于连接器壳体内不易脱落功效。俾提供整体构件简化、组装容易、紧密接合,达到稳固接合不易松脱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及防止端子脱落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防止端子脱落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连接器,往往需要凭借助在壳体内设置有复数个端子通道,该复数个端子通道内可设置端子,达成相应的安装连接。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为了使端子安装稳固,往往需要在端子通道内设置有较复杂的固定结构,以保持相应的端子在壳体内不会掉出。然而此种固定结构通常存在着装配困难及占用壳体空间较大的问题,或者,在需要将端子退出时,操作极不方便等疑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及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凭借不同结构设计能改善现有连接器与端子的组装上可能产生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及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可快速组装、紧密接合,达到稳固接合不易晃动以及不易脱落功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挡本体,其用以插设于一连接器壳体的一容设空间内并能够位移;及一第一限位部,设置于该挡本体上,其能够与该连接器壳体的一第二限位部相配合,利于至少一端子设置成插设于该连接器壳体的该容设空间内,当该挡本体从一组接位置移动至一限位位置且使该第一限位部用于限位该端子于该限位位置,用以保持该端子限位于该连接器壳体内。所述的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其中,该第一限位部设置于该挡本体的至少一侧壁上且沿该挡本体的垂直方向突出设置。所述的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其中,该第一限位部包含有复数个第一限位凸块,该复数个第一限位凸块互呈间隔排列且相邻设置于该挡本体上。所述的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其中,该挡本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一承载部,该承载部与该第一限位部之间间隔形成一容置部。所述的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其中,该挡本体上的该第一限位部能够与该连接器壳体上的该第二限位部配合组接,该挡本体保持在该组接位置时,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之间彼此平行且错开,该端子能够插设于该连接器壳体的该容设空间。所述的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其中,该挡本体上的该第一限位部能够位移而与该连接器壳体上的该第二限位部配合,该挡本体移动至该限位位置时,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至少部分相对应,且该端子被限位于该限位位置。所述的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其中,该挡本体移动至该限位位置,该挡本体上的该第一限位部与该连接器壳体上的该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限位区域,在限位状态时,该端子保持在该连接器壳体内且该端子被接收在相应的该限位区域中。所述的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其中,该端子能够与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配合且其包含有一定位结构,以在该限位状态时,该定位结构的一卡置部定位于该第一限位部,该端子被接收在相应的该限位区域中。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连接器壳体,其设置一容设空间及一设于该容设空间内的第二限位部,该容设空间及该第二限位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端子通道,该端子通道与该第二限位部之间至少部分连通;一挡件,其用以插设于该连接器壳体的该容设空间内并能够位移;该挡件包含:一挡本体;及一第一限位部,设置于该挡本体上,其能够与该连接器壳体的该第二限位部相配合,该挡本体能够从一组接位置移动至一限位位置且使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之间至少部分相对应;以及至少一端子,插设于该连接器壳体的该容设空间内,其包含有一定位结构,该挡件能够从该组接位置移动至该限位位置,且使该端子通过该定位结构至少定位于相应的该第一限位部而被限位于该限位位置,以保持该端子限位于该连接器壳体内。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连接器壳体的该第二限位部设置于该容设空间内的一内侧壁上且沿该容设空间的垂直方向突出设置。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连接器壳体的该第二限位部包含有一侧连接于该容设空间的一内侧壁的第二限位体,及凹设在该第二限位体另一侧缘的复数个第二引入凹槽,该复数个第二引入凹槽互呈间隔排列且相邻设置于该第二限位体上。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连接器壳体的该第二限位部包含有一侧连接于该容设空间内侧壁的第二限位体,及凸设在该第二限位体另一侧缘的复数个第二限位凸块,该复数个第二限位凸块互呈间隔排列且相邻设置于该第二限位体上。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挡件的该第一限位部包含有复数个第一限位凸块,该复数个第一限位凸块互呈间隔排列且相邻设置于该挡本体上。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挡件的该挡本体一侧壁上设置有一承载部,该承载部与该第一限位部之间间隔形成一容置部。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端子包含有一端子本体,该定位结构设置于该端子本体上。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定位结构包含有一突出设于该端子本体的弹卡部及一形成在该端子本体的卡置部。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挡件移动至该限位位置,该挡本体上的该第一限位部与该连接器壳体上的该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限位区域,在限位状态时,该端子保持在该连接器壳体内,且该端子的该定位结构被接收在相应的该限位区域中。如此,综合上述结构,通过挡本体及第一限位部,建构成一挡件,通过该挡件用以插设于连接器壳体的容设空间内并可位移,当至少一端子设置成插设于该连接器壳体的容设空间内且位于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之间,于该挡件从组接位置移动至限位位置,通过该定位结构分别定位于相应的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而使端子被止挡并限位于该限位位置,迅速达到保持该端子限位于该连接器壳体内不易脱落功效,提供整体构件简化、组装容易、紧密接合,达到稳固接合不易松脱效果。为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可与连接器壳体组配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图1的部分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连接器壳体的截面图。图4、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连接器包含图1的另一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1及图4中防止端子脱落结构与连接器壳体组配的组合示意图。图7、图8、图9、图10为图4、图5的组合实施且呈组接位置的示意图。图11、图12为图4、图5的组合移动实施示意图。图13、图14为图4、图5的移动后呈限位位置的元件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分别是不同视角的位置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连接器;10-连接器壳体;11-容设空间;12-第二限位部;121-第二限位体;122-第二引入凹槽;123-第二限位凸块;13-端子通道;101-防止端子脱落结构;20-挡件;21-挡本体;22-第一限位部;221-第一限位凸块;222-定位部;23-承载部;24-容置部;30-端子;31-端子本体;311-上触端;312-后端;32-定位结构;321-定位体;1211-抵靠面;322-弹卡部;323-卡置部;P-限位区域。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14所示,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需先说明的是,以下所揭示的本实施例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挡本体,其用以插设于一连接器壳体的一容设空间内并能够位移;及/n一第一限位部,设置于该挡本体上,其能够与该连接器壳体的一第二限位部相配合,利于至少一端子设置成插设于该连接器壳体的该容设空间内,当该挡本体从一组接位置移动至一限位位置且使该第一限位部用于限位该端子于该限位位置,用以保持该端子限位于该连接器壳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挡本体,其用以插设于一连接器壳体的一容设空间内并能够位移;及
一第一限位部,设置于该挡本体上,其能够与该连接器壳体的一第二限位部相配合,利于至少一端子设置成插设于该连接器壳体的该容设空间内,当该挡本体从一组接位置移动至一限位位置且使该第一限位部用于限位该端子于该限位位置,用以保持该端子限位于该连接器壳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部设置于该挡本体的至少一侧壁上且沿该挡本体的垂直方向突出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部包含有复数个第一限位凸块,该复数个第一限位凸块互呈间隔排列且相邻设置于该挡本体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挡本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一承载部,该承载部与该第一限位部之间间隔形成一容置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挡本体上的该第一限位部能够与该连接器壳体上的该第二限位部配合组接,该挡本体保持在该组接位置时,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之间彼此平行且错开,该端子能够插设于该连接器壳体的该容设空间。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挡本体上的该第一限位部能够位移而与该连接器壳体上的该第二限位部配合,该挡本体移动至该限位位置时,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至少部分相对应,且该端子被限位于该限位位置。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挡本体移动至该限位位置,该挡本体上的该第一限位部与该连接器壳体上的该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限位区域,在限位状态时,该端子保持在该连接器壳体内且该端子被接收在相应的该限位区域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端子脱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端子能够与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配合且其包含有一定位结构,以在该限位状态时,该定位结构的一卡置部定位于该第一限位部,该端子被接收在相应的该限位区域中。


9.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连接器壳体,其设置一容设空间及一设于该容设空间内的第二限位部,该容设空间及该第二限位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清郑闳仁
申请(专利权)人:成易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