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圈导向结构及具有其的振动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84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圈导向结构及具有其的振动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轴及直线轴承,导向轴包括内轴以及外轴,在内轴与外轴之间设置隔离层,外轴与直线轴承配合;振动台包括缸体支座、缸体、动圈、磁铁以及绕组,在动圈上部与缸体之间采用上述动圈导向结构作为上导向组件,在所述的动圈底部与缸体之间采用上述动圈导向结构作为下导向组件。通过采用内轴、外轴以及隔离层使得振动台在拆卸后再次安装不需要重新调试,直接安装即可,由于隔离层带有弹性,若振动台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带有弹性的隔离层能够对位置自适应,同时具有吸振功能;同时不在需要导向平面,能够降低动圈的重量,提高频率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圈导向结构及具有其的振动台
本技术涉及振动试验
,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圈导向结构及具有其的振动台。
技术介绍
电动振动台能够模拟各种振动力学环境,广泛的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航空航天产品应力筛选等多种典型振动的模拟试验。在振动台的设计和制造中,动圈导向尤为重要,动圈导向直接影响了台体的失真度指标。目前,振动台导向大多数采用导向垫板和滚轮的组合方式(如图1所示)。这种方式有两个缺点:1.安装调试复杂、耗时,每次拆卸后再次安装均需要重新调试导向;2.上导向部分需要在动圈侧面对称四处设计导向平面,增加了动圈重量,降低了动圈的频率响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圈导向结构及具有其的振动台,在拆卸后再次安装不需要重新调试导向,同时不需要增加动圈的重量,提高动圈的频率响应。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圈导向结构,设置于振动台上的动圈与缸体之间,包括导向轴以及与导向轴配合的直线轴承,所述的导向轴包括内轴以及套设在内轴上的外轴,所述外轴呈环状,在所述的内轴与外轴之间设置具有弹性的隔离层,所述的外轴与直线轴承配合。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隔离层采用高强度的橡胶并通过浇注的方式粘贴在内轴与外轴之间。一种振动台,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缸体支座、设置于缸体支座上的缸体、位于缸体内的动圈、设置于缸体内的磁铁以及缠绕在动圈上的绕组,在所述的动圈上部与缸体之间采用所述的动圈导向结构作为上导向组件,在所述的动圈底部与缸体之间采用所述的动圈导向结构作为下导向组件。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上导向组件至少三个且均匀分布在动圈的四周。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下导向组件为一个且设置于动圈底部的中心位置。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上导向组件的内轴上开设一固定螺孔,所述的内轴通过固定螺钉与固定螺孔的配合固定于动圈上。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下导向组件的内轴顶端设置一法兰盘,所述的内轴通过法兰盘配合螺钉固定于动圈上。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动圈包括上面板、从上面板底部中间向下伸出的中心轴、沿中心轴径向方向向外伸出的若干筋板、设置于筋板底部的下裙边;所述的筋板连接上面板,所述的下裙边呈环状固定于筋板下部外侧。进一步具体的,若干所述的筋板将上面板的底面分为若干腔室,在若干所述的腔室内设置加强筋。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的上面板的外圈向下延伸形成上裙边,所述的上裙边与筋板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内轴、外轴以及隔离层使得振动台在拆卸后再次安装不需要重新调试,直接安装即可,由于隔离层带有弹性,若振动台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带有弹性的隔离层能够对位置自适应,同时具有吸振功能;同时不在需要导向平面,能够降低动圈的重量,提高频率响应。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动圈与绕组组装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动圈与绕组组装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动圈与绕组组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上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上导向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下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下导向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缸体支座;2、缸体;3、动圈;4、磁铁;5、绕组;6、上导向组件;7、下导向组件;31、上面板;32、中心轴;33、筋板;34、下裙边;35、上裙边;36、加强筋;61、导向轴;62、直线轴承;611、内轴;612、外轴;613、隔离层;614、固定螺孔;71、法兰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描述。如图2所示一种振动台,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缸体支座1、设置于缸体支座1上的缸体2、位于缸体2内的动圈3、设置于缸体2内的磁铁4以及缠绕在动圈3上的绕组5,对动圈3上的绕组5进行通电产生磁场,该磁场与磁铁的磁场作用使得动圈3作上下高频率的振动,为了保证动圈3运动的平稳,在所述的动圈3上部与缸体2之间设置上导向组件6,在所述的动圈3底部与缸体2之间设置下导向组件7。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动圈3包括上面板31、从上面板31底部中间向下伸出的中心轴32、沿中心轴32径向方向向外伸出的若干筋板33、设置于筋板33底部的下裙边34;所述的筋板33连接上面板31,所述的下裙边34呈环状固定于筋板33下部外侧;若干筋板33呈发散状,筋板33的数量至少采用三个且均匀分散在中心轴32的柱面上,筋板33的数量越多其强度越高,但是重量将变大,在本方案中筋板33的数量采用8个,使其可以满足试验强度以及降低重量。在上面板31的外圈向下延伸形成上裙边35,上裙边35与筋板33固定在一起,上裙边35与下裙边34通过对筋板33的上部以及下部进行固定,增强筋板33的支撑强度,进一步提高动圈3的强度,筋板33的尺寸采用上部小下部大的形式,使得在上面板31上装载试验件时,平衡性能更加良好;相邻筋板33与上面板31的底面形成一个腔室,在该腔室内的上面板31底部设置加强筋36,该加强筋36的形式为十字型,加强筋36的形式根据需要可以采用一字型、丰字型或者其他形状。在动圈3的下裙边34的位置设置绕组6,绕组6通电后实现动圈3高频率的上下振动;上面板31、中心轴32、若干筋板33、上裙边35、下裙边34均通过焊接的形式进行固定。为了保持动圈3运动的稳定及平衡,上导向组件6至少设置三个且均匀分布在动圈四周,由于上述筋板33形成的腔室总共有8个,为了保持平衡性并利于空间,上导向组件6设置在动圈3的上面板31下方的腔室内,设置4个或者8个,在本方案中选择4个;下导向组件7设置一个即可,故将下导向组件7设置在动圈3底部的中间位置即设置于中心轴32的下部端面上。上导向组件6与下导向组件7的结构基本一致,其主要由动圈导向结构组成,动圈导向结构包括导向轴61以及与导向轴61配合的直线轴承62,在使用过程中,若导向轴61安装于动圈3上则直线轴承62需要安装于缸体2上,若导向轴61安装于缸体2上则直线轴承62需要安装于动圈3上,在本方案中导向轴61安装于动圈3上;所述的导向轴61包括内轴611以及套设在内轴611上的外轴612,所述外轴612呈环状,在所述的内轴611与外轴612之间设置具有弹性的隔离层613,所述的外轴612与直线轴承62配合;隔离层613采用高强度的橡胶并通过浇注的方式粘贴在内轴611与外轴612之间;内轴611采用金属材料,比如铝合金或者镁合金,质量轻刚性好,很好的满足了动圈3设计要求,外轴612采用金属材料,比如优质碳素钢或结构钢,表面处理后硬度高耐磨,与直线轴承62实现导向,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同时采用高强度的橡胶作为隔离层613,在安装过程中,若发现偏差,内轴611会压迫隔离层613与内轴611相对于外轴612处于偏心的状态,能够自动调节细小的安装误差,免去了传统导向结构的手动微调工序,简化了安装工艺,提高了装配效率,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圈导向结构,设置于振动台上的动圈(3)与缸体(2)之间,包括导向轴(61)以及与导向轴(61)配合的直线轴承(6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轴(61)包括内轴(611)以及套设在内轴(611)上的外轴(612),所述外轴(612)呈环状,在所述的内轴(611)与外轴(612)之间设置具有弹性的隔离层(613),所述的外轴(612)与直线轴承(62)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圈导向结构,设置于振动台上的动圈(3)与缸体(2)之间,包括导向轴(61)以及与导向轴(61)配合的直线轴承(6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轴(61)包括内轴(611)以及套设在内轴(611)上的外轴(612),所述外轴(612)呈环状,在所述的内轴(611)与外轴(612)之间设置具有弹性的隔离层(613),所述的外轴(612)与直线轴承(62)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圈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层(613)采用高强度的橡胶并通过浇注的方式粘贴在内轴(611)与外轴(612)之间。


3.一种振动台,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缸体支座(1)、设置于缸体支座(1)上的缸体(2)、位于缸体(2)内的动圈(3)、设置于缸体(2)内的磁铁(4)以及缠绕在动圈(3)上的绕组(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动圈(3)上部与缸体(2)之间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圈导向结构作为上导向组件(6),在所述的动圈(3)底部与缸体(2)之间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圈导向结构作为下导向组件(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导向组件(6)至少三个且均匀分布在动圈(3)的四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台,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玉刚朱江峰赵斌葛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试试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