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选机用组合分选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823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分选机用组合分选称,包括称盘和称重传感器,称盘的左右端为开放端,称盘上设置有竖直的推饼和与推饼滑动配合的导向条,推饼的一侧设置有拉杆,拉杆包括弧杆部和钩杆部,弧杆部的顶端与推饼转动连接,钩杆部设置在弧杆部的末端且朝称盘的外侧延伸,弧杆部与钩杆部的连接处设置有滚轮,称盘外与拉杆同侧设置有气缸,气缸的活动端设置有拉板,拉板与钩杆部勾接配合,所述拉板上朝向推饼的一侧设置有顶杆。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有效替代了手工作业,减小了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能够合理避免人工因素和关联机械结构的影响,从而保证称量作业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选机用组合分选称
本技术属于分选机设备
,涉及一种分选机用组合分选称。
技术介绍
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同种或不同的产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拣,如不合格品的剔除、不同产品间的区分或者是不同质量大小产品的分装等。在生产线上采用称重分选机的分选效率直接关系到该生产线的生产水平。目前,现有分选机的称重部分主要由承重系统(如秤盘、秤体)、传力转换系统(如杠杆传力系统、称重传感器)和示值系统(如刻度盘、电子显示仪表)三部分组成。不过,现有称重设备存在的问题是,应用到生产线上的称重器结构简单,称重后的产品大多数还是通过人工拨到相应的包装设备中,分选生产效率较低,而且称重器的准确度受到人工因素和关联机械结构的影响,生产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称重器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称重准确性较好、机械联动性能较好且生产效率较高的分选机用组合分选称。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分选机用组合分选称,包括称盘,所述称盘的下方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盘的左右端为开放端,所述称盘上设置有竖直的推饼和与推饼滑动配合的导向条,所述推饼的一侧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包括弧杆部和钩杆部,所述弧杆部的顶端与推饼转动连接,所述钩杆部设置在弧杆部的末端且朝称盘的外侧延伸,所述弧杆部与钩杆部的连接处设置有滚轮,所述称盘外与拉杆同侧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动端设置有拉板,所述拉板与钩杆部勾接配合,所述拉板上朝向推饼的一侧设置有顶杆。作为优选,所述推饼上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拉杆,所述拉杆位于顶杆的两侧。作为优选,所述称盘的纵截面呈弧形,所述推饼的底边与称盘的弧形面配合,所述推饼的两端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导向条滑动配合,所述导向条设置在称盘的顶边且其长度方向与推饼的移动方向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分选机用组合分选称,气缸伸长可驱动顶杆运动,顶杆使推饼沿着称盘作直线运动,同时,拉杆做平面运动直到其钩杆部勾住拉板便与推饼一起做直线运动,从而达到推送产品的目的;气缸活动端缩回可使拉板带动拉杆与推饼作直线运动,拉杆在离开称盘后便作平面运动,而推饼继续作直线运动以回到初始位置。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有效替代了手工作业,减小了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能够合理避免人工因素和关联机械结构的影响,从而保证称量作业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适合大规模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分选机用组合分选称的轴测图;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分选机用组合分选称的主视图;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分选机用组合分选称的工作图;以上各图中,1、称盘;2、称重传感器;3、推饼;31、导向槽;4、导向条;5、拉杆;51、弧杆部;52、钩杆部;53、滚轮;6、气缸;7、拉板;8、顶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分选机用组合分选称,包括称盘1,所述称盘1的下方设置有称重传感器2。其中,称重传感器2的结构为现有成熟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对其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阐述。本技术的重点是增加了辅助称量和推送产品的机械结构,以提高称重的效率,同时对称盘的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本装置的称重需要。具体地,本技术提供的称盘1的左右端为开放端,称盘1上设置有竖直的推饼3和与推饼滑动配合的导向条4,推饼3的一侧设置有拉杆5,拉杆5包括弧杆部51和钩杆部52,弧杆部51的顶端与推饼3转动连接,钩杆部52设置在弧杆部51的末端且朝称盘的外侧延伸,弧杆部51与钩杆部2的连接处设置有滚轮53,称盘1外与拉杆同侧设置有气缸6,气缸6的活动端设置有拉板7,拉板7与钩杆部52勾接配合,拉板7上朝向推饼的一侧设置有顶杆8。其中,顶杆8在非工作状态下与推饼3为相互分离且独立的,而称盘1、推饼3和拉杆5的总重是称重的毛重,该毛重为称重零点,以排除称重过程人工干扰或关联机械结构(气缸、顶杆)的影响,从而保证称重的准确性。进一步地,本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气缸6伸长驱动顶杆8与拉板7运动,顶杆8使推饼3沿着称盘1作直线运动,同时,拉杆5做平面运动直到其钩杆部52勾住拉板便与推饼一起做直线运动,推饼3可将称盘中符合称重水平的产品推送到下一级工序或相应的收集装置,从而达到推送产品的目的;气缸6活动端缩回可使拉板带动拉杆5与推饼3作直线运动,拉杆5在离开称盘后便作平面运动,而推饼3继续作直线运动以回到初始位置,然后可进行下一步上料称重作业。其中,拉杆5底部的滚轮可减小气缸推送阻力,防止划伤称盘1,而且可以减小拉杆5在平面运动与直线运动两个运动衔接瞬间的平顺程度,提高气缸动作的即时性。这样的话,本装置不仅使用与体积较小的产品,而且相对体积较大一些的产品也可以通过本装置实现自动称重,而且利用机械自动称量以及推送的结构,有效替代了手工作业,减小了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机械联动效果较好,能够合理避免人工因素和关联机械结构的影响,从而保证称量作业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为了提高推饼3在平移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技术在推饼3上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拉杆5,拉杆5位于顶杆8的两侧,拉杆5在推饼3上的作用点对称分布在推饼3上,这样便避免推板出现偏转的问题,尤其是使拉板在后缩过程中拉动拉杆的均匀性,使推饼稳定移动。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称盘1的纵截面呈弧形,推饼3的底边与称盘的弧形面配合,推饼3的两端设置有导向槽1,导向槽31与导向条4滑动配合,导向条4设置在称盘1的顶边且其长度方向与推饼的移动方向相同。采用弧形的称盘1和弧形底面的推饼3既能减小推饼在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又能保证推饼3在称盘1上的具有较高的通过能力,再加上导向槽31和导向条4的导向作用,大大提高了推饼3在气缸6推动下的推送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本装置中气缸的气源为气泵,气泵位置便宜设置即可,属于现有技术。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选机用组合分选称,包括称盘,所述称盘的下方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称盘的左右端为开放端,所述称盘上设置有竖直的推饼和与推饼滑动配合的导向条,所述推饼的一侧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包括弧杆部和钩杆部,所述弧杆部的顶端与推饼转动连接,所述钩杆部设置在弧杆部的末端且朝称盘的外侧延伸,所述弧杆部与钩杆部的连接处设置有滚轮,所述称盘外与拉杆同侧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动端设置有拉板,所述拉板与钩杆部勾接配合,所述拉板上朝向推饼的一侧设置有顶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选机用组合分选称,包括称盘,所述称盘的下方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称盘的左右端为开放端,所述称盘上设置有竖直的推饼和与推饼滑动配合的导向条,所述推饼的一侧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包括弧杆部和钩杆部,所述弧杆部的顶端与推饼转动连接,所述钩杆部设置在弧杆部的末端且朝称盘的外侧延伸,所述弧杆部与钩杆部的连接处设置有滚轮,所述称盘外与拉杆同侧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动端设置有拉板,所述拉板与钩杆部勾接配合,所述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波杨冲高连中贾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龙鼎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