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慧园区照明系统的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619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用于智慧园区照明系统的交换装置,包括底板和照明灯,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的顶部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固定连接于连接盒的顶部,所述连接盒内腔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制冷器,所述连接盒左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泵机,泵机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水箱左侧的底部连通,泵机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通有循环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热机构、散热机构和通风孔的设置,起到了可有效的提高散热效果,避免内部热量无法及时散去,从而保证了装置稳定运行,以及避免出现因温度较高而出现损坏,同时还可防止雨水的渗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智慧园区照明系统的交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照明
,具体为一种用于智慧园区照明系统的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照明是利用各种光源照亮工作和生活场所或个别物体的措施,利用太阳和天空光源的称“天然采光”;利用人工光源的称“人工照明”,照明的首要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可见度和舒适愉快的环境,根据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研发了智慧照明系统,智慧照明又叫智慧公共照明管理平台、智能路灯或智慧路灯,是通过应用先进、高效、可靠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和无线GPRS/CDMA通信技术等,实现对路灯的远程集中控制与管理,具有根据车流量自动调节亮度、远程照明控制、故障主动报警、灯具线缆防盗、远程抄表等功能,能够大幅节省电力资源,提升公共照明管理水平,节省维护成本;但现有的智慧照明系统中的交换装置散热效果差,传统的散热方式采用两侧开设散热孔进行散热,而仅靠散热孔无法将其散发的热量散出,同时造成内部温度越积越高,以导致其出现损坏,且两侧开设散热孔容易导致雨水渗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智慧园区照明系统的交换装置,具备散热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智慧照明系统中的交换装置散热效果差,传统的散热方式采用两侧开设散热孔进行散热,而仅靠散热孔无法将其散发的热量散出,同时造成内部温度越积越高,以导致其出现损坏,且两侧开设散热孔容易导致雨水渗透的问题。本技术的用于一种智慧园区照明系统的交换装置,包括底板和照明灯,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的顶部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固定连接于连接盒的顶部,所述连接盒内腔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制冷器,所述连接盒左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泵机,所述泵机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水箱左侧的底部连通,所述泵机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通有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远离泵机出水端的一端与水箱顶部的右侧连通,所述连接盒内腔顶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连接盒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导热机构。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智慧园区照明系统的交换装置,其中所述导热机构包括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固定安装于底板内腔底部的中端,所述控制盒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热丝组,所述导热丝组远离控制盒的一端与循环水管的底部相接触,所述控制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散热鳍片,所述控制盒底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照明灯,起到了可有效的增加其导热效果,从而对其进行辅助散热,以提高散热效率和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智慧园区照明系统的交换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盒的顶部呈凹形设计,所述散热鳍片固定安装于凹形槽内,起到了可有效的方便对其进行导热,以提高其导热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智慧园区照明系统的交换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盒底部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通口,所述照明灯通过通口贯穿连接盒且延伸至连接盒的底部,起到了可方便将其突出,从而起到照明的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智慧园区照明系统的交换装置,其中所述底板底部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通风孔,所述底板底部的左右两端且位于通风孔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网,起到了可有效的辅助其将内部所产生的热风排出,同时辅助其进行散热,并且用于对其进行防尘防昆虫的作用。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智慧园区照明系统的交换装置,其中所述水箱顶部的左端开设有加水口,且加水口右侧的上端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盖板,起到了可有效的对其进行加水,从而防止内部水源消耗殆尽无法运行。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智慧园区照明系统的交换装置,其中所述底板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螺钉,且固定螺钉贯穿底板,起到了可有效的对装置进行固定,从而提高其稳固性。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智慧园区照明系统的交换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盒顶部的左端与右侧的上端均开设有孔洞,所述泵机的出水端通过孔洞贯穿连接盒,所述循环水管的出水端通过通孔贯穿连接盒,起到了可有效的方便进行进水出水,从而方便进行散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导热机构、散热机构和通风孔的设置,起到了可有效的提高散热效果,避免内部热量无法及时散去,从而保证了装置稳定运行,以及避免出现因温度较高而出现损坏,同时还可防止雨水的渗透,解决了现有的智慧照明系统中的交换装置散热效果差,传统的散热方式采用两侧开设散热孔进行散热,而仅靠散热孔无法将其散发的热量散出,同时造成内部温度越积越高,以导致其出现损坏,且两侧开设散热孔容易导致雨水渗透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凹形槽、通口、通风孔、防尘网、加水口、固定螺钉和通孔的设置,起到了可有效的增加其导热效果,从而对其进行辅助散热,以提高散热效率和效果、可有效的方便对其进行导热,以提高其导热效果、方便将其突出,从而起到照明的效果,对其进行加水,从而防止内部水源消耗殆尽无法运行、有效的对装置进行固定,从而提高其稳固性以及方便进行进水出水,从而方便进行散热。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导热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散热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循环水管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支柱;3、连接盒;4、导热机构;41、控制盒;42、散热鳍片;43、导热丝组;5、散热机构;51、水箱;52、制冷器;53、泵机;54、循环水管;6、电机;7、风扇;8、通风孔;9、防尘网;10、照明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4,本技术的一种智慧园区照明系统的交换装置,包括底板1和照明灯10,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柱2,支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盒3,连接盒3的顶部设置有散热机构5,散热机构5包括水箱51,水箱51固定连接于连接盒3的顶部,连接盒3内腔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制冷器52,连接盒3左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泵机53,泵机53的进水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智慧园区照明系统的交换装置,包括底板(1)和照明灯(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柱(2),所述支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盒(3),所述连接盒(3)的顶部设置有散热机构(5),所述散热机构(5)包括水箱(51),所述水箱(51)固定连接于连接盒(3)的顶部,所述连接盒(3)内腔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制冷器(52),所述连接盒(3)左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泵机(53),所述泵机(53)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水箱(51)左侧的底部连通,所述泵机(53)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通有循环水管(54),所述循环水管(54)远离泵机(53)出水端的一端与水箱(51)顶部的右侧连通,所述连接盒(3)内腔顶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风扇(7),所述连接盒(3)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导热机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慧园区照明系统的交换装置,包括底板(1)和照明灯(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柱(2),所述支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盒(3),所述连接盒(3)的顶部设置有散热机构(5),所述散热机构(5)包括水箱(51),所述水箱(51)固定连接于连接盒(3)的顶部,所述连接盒(3)内腔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制冷器(52),所述连接盒(3)左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泵机(53),所述泵机(53)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水箱(51)左侧的底部连通,所述泵机(53)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通有循环水管(54),所述循环水管(54)远离泵机(53)出水端的一端与水箱(51)顶部的右侧连通,所述连接盒(3)内腔顶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风扇(7),所述连接盒(3)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导热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慧园区照明系统的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机构(4)包括控制盒(41),所述控制盒(41)固定安装于底板(1)内腔底部的中端,所述控制盒(4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热丝组(43),所述导热丝组(43)远离控制盒(41)的一端与循环水管(54)的底部相接触,所述控制盒(4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散热鳍片(42),所述控制盒(41)底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照明灯(1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南工智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