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建吊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29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房建吊顶结构,属于吊顶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屋顶板、主龙骨和设置在主龙骨下方的副龙骨,所述屋顶板上设置有多个呈T形的吊杆,所述吊杆包括横杆和垂直连接在横杆上的竖杆,所述竖杆连接在主龙骨上,所述副龙骨沿垂直于主龙骨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屋顶板上开设有供吊杆滑动的凹槽,所述屋顶板上且与凹槽的一端连通开设有供吊杆移入凹槽的缺口,与所述凹槽连通设置有多个用于卡接横杆的卡槽,所述卡槽沿竖直方向开设且开设在凹槽靠近主龙骨的底壁上;所述屋顶板上且位于竖杆两侧设置有角钢,所述角钢通过固定螺栓分别与屋顶板和竖杆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吊顶的稳定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建吊顶结构
本技术涉及吊顶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房建吊顶结构。
技术介绍
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的一种装饰;也是电气、通风空调、通信和防火、报警管线设备等工程的隐蔽层。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534852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房建吊顶结构,包括多个吊柱、多个前后向梁、多个左右向梁和底板,还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固定在房屋顶壁上,多个吊柱中每个吊柱均包括上柱、下柱和第一调节架;前后向梁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槽,左右向梁包括左梁、右梁和第二调节架,左梁的左端安装在一个前后向梁的固定槽内,右梁的右端安装在相邻的前后向梁的固定槽内,左梁的右端和右梁的左端均设置有带有内螺纹的放置槽,第二调节架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外螺纹结构,第二调节架的左端和右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左梁右端的放置槽和右梁左端的放置槽内。但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上柱通过固定盘与屋顶连接,因此固定盘会受到很大的拉力,一旦固定盘从房顶上脱离,就会造成吊顶整体的脱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房建吊顶结构,具有提高吊顶的稳定性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房建吊顶结构,包括屋顶板、主龙骨和设置在主龙骨下方的副龙骨,所述屋顶板上设置有多个呈T形的吊杆,所述吊杆包括横杆和垂直连接在横杆上的竖杆,所述竖杆连接在主龙骨上,所述副龙骨沿垂直于主龙骨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屋顶板上开设有供吊杆滑动的凹槽,所述屋顶板上且与凹槽的一端连通开设有供吊杆移入凹槽的缺口,与所述凹槽连通设置有多个用于卡接横杆的卡槽,所述卡槽沿竖直方向开设且开设在凹槽靠近主龙骨的底壁上;所述屋顶板上且位于竖杆两侧设置有角钢,所述角钢通过固定螺栓分别与屋顶板和竖杆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吊顶时,将吊杆从缺口处移入凹槽内,滑动吊杆并将其卡接至合适的卡槽内,吊杆受重力卡接在卡槽内,由于吊杆呈T形,长时间受到向下的拉力也不会从屋顶板上掉落,从而提高整个吊顶的稳定性。在屋顶板上设置角钢,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进一步提高竖杆与屋顶板之间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吊顶的稳定性。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顶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抵接杆,所述抵接杆与滑槽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用于驱使抵接杆朝向远离滑槽方向移动的弹簧,所述抵接杆端部呈锥形;沿垂直于抵接杆长度方向推动所述抵接杆端部,所述抵接杆朝向滑槽内移动,所述抵接杆端部可与横杆表面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杆移动时推动抵接杆朝向滑槽内移动,当吊杆卡接在卡槽内时,抵接杆受弹簧的弹力朝向靠近吊杆方向移动,从而抵接在横杆上,减少吊杆在安装过程中不慎从卡槽中移出,提高横杆卡接在卡槽内的固定效果,进一步提高吊顶的稳定性。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杆远离横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远离竖杆的一端光滑转动在主龙骨上,所述第一螺杆上螺纹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转动连接在主龙骨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套筒以带动第一螺杆转动,由于吊杆固定,第一螺杆移入或者部分移出竖杆,从而调节主龙骨与屋顶板之间的距离,以便于根据实际工况调节吊顶的高度,提高吊顶的实用性。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靠近主龙骨的面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横截面呈燕尾形,所述主龙骨上开设有用于供导向块滑动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套筒周向开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与导向块的配合对套筒的转动具有导向作用,燕尾形的导向块可防止套筒从主龙骨上转出,提高套筒的转动效果,以便于调节吊顶的高度。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副龙骨包括肋板和连接在肋板两端的横板,所述主龙骨上且位于副龙骨两侧转动设置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呈L形,所述横板位于两所述固定板形成的固定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第二螺杆以带动固定板朝向靠近副龙骨方向移动,以使得横板位于两固定板形成的固定腔内,两固定板将横板托住,使得横板与主龙骨抵接,防止副龙骨向下掉落,从而将副龙骨固定在主龙骨上。通过第二螺杆和固定板的配合以将副龙骨固定,两固定板之间的间距可由第二螺杆调节,以便于将不同尺寸的副龙骨固定,进一步提高吊顶的实用性。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屋顶板上电连通有用于封闭缺口的防鼠电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鼠电网可减少吊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老鼠扎窝的情况,减少老鼠对吊顶的损坏,从而提高吊顶的稳定性。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龙骨上设置有水准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准泡以便于直观的观察主龙骨是否水平,为主龙骨的校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当需要进行吊顶时,将吊杆从缺口处移入凹槽内,滑动吊杆并将其卡接至合适的卡槽内,防止吊杆移动,由于吊杆呈T形,长时间受到向下的拉力也不会从屋顶板上掉落,从而提高整个吊顶的稳定性。在屋顶板上设置角钢,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进一步提高竖杆与屋顶板之间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吊顶的稳定性。2、吊杆移动时推动抵接杆朝向滑槽内移动,当吊杆卡接在卡槽内时,抵接杆受弹簧的弹力朝向靠近吊杆方向移动,从而抵接在横杆上,减少吊杆在安装过程中不慎从卡槽中移出,提高横杆卡接在卡槽内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吊顶的稳定性。3、转动套筒以带动第一螺杆转动,从而调节主龙骨与屋顶板之间的距离,以便于根据实际工况调节吊顶的高度,提高吊顶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吊杆与凹槽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吊杆与屋顶板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实施例主龙骨与副龙骨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1、屋顶板;2、主龙骨;3、副龙骨;31、肋板;32、横板;4、吊杆;41、横杆;42、竖杆;5、凹槽;6、缺口;7、卡槽;8、角钢;9、滑槽;10、抵接杆;11、弹簧;12、第一螺杆;13、套筒;14、导向块;15、导向槽;16、第二螺杆;17、固定板;18、防鼠电网;19、水准泡;20、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房建吊顶结构,结合图1、图2和图3,包括屋顶板1、主龙骨2和设置在主龙骨2下方的副龙骨3,屋顶板1上设置有多个呈T形的吊杆4,吊杆4包括横杆41和垂直连接在横杆41上的竖杆42,竖杆42连接在主龙骨2上,副龙骨3沿垂直于主龙骨2长度方向设置,屋顶板1上开设有供吊杆4滑动的凹槽5,凹槽5有多个且互相平行设置,凹槽5横截面呈T形,凹槽5的开口朝向主龙骨2设置,屋顶板1上且与凹槽5的一端连通开设有供吊杆4移入凹槽5的缺口6,与凹槽5连通设置有多个用于卡接横杆41的卡槽7,卡槽7沿竖直方向开设,卡槽7开设在凹槽5靠近主龙骨2的底壁上;屋顶板1上且位于竖杆42两侧设置有直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建吊顶结构,包括屋顶板(1)、主龙骨(2)和设置在主龙骨(2)下方的副龙骨(3),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板(1)上设置有多个呈T形的吊杆(4),所述吊杆(4)包括横杆(41)和垂直连接在横杆(41)上的竖杆(42),所述竖杆(42)连接在主龙骨(2)上,所述副龙骨(3)沿垂直于主龙骨(2)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屋顶板(1)上开设有供吊杆(4)滑动的凹槽(5),所述屋顶板(1)上且与凹槽(5)的一端连通开设有供吊杆(4)移入凹槽(5)的缺口(6),与所述凹槽(5)连通设置有多个用于卡接横杆(41)的卡槽(7),所述卡槽(7)沿竖直方向开设且开设在凹槽(5)靠近主龙骨(2)的底壁上;所述屋顶板(1)上且位于竖杆(42)两侧设置有角钢(8),所述角钢(8)通过固定螺栓分别与屋顶板(1)和竖杆(42)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建吊顶结构,包括屋顶板(1)、主龙骨(2)和设置在主龙骨(2)下方的副龙骨(3),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板(1)上设置有多个呈T形的吊杆(4),所述吊杆(4)包括横杆(41)和垂直连接在横杆(41)上的竖杆(42),所述竖杆(42)连接在主龙骨(2)上,所述副龙骨(3)沿垂直于主龙骨(2)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屋顶板(1)上开设有供吊杆(4)滑动的凹槽(5),所述屋顶板(1)上且与凹槽(5)的一端连通开设有供吊杆(4)移入凹槽(5)的缺口(6),与所述凹槽(5)连通设置有多个用于卡接横杆(41)的卡槽(7),所述卡槽(7)沿竖直方向开设且开设在凹槽(5)靠近主龙骨(2)的底壁上;所述屋顶板(1)上且位于竖杆(42)两侧设置有角钢(8),所述角钢(8)通过固定螺栓分别与屋顶板(1)和竖杆(42)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顶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槽(9)内滑动设置有抵接杆(10),所述抵接杆(10)与滑槽(9)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用于驱使抵接杆(10)朝向远离滑槽(9)方向移动的弹簧(11),所述抵接杆(10)端部呈锥形;沿垂直于抵接杆(10)长度方向推动所述抵接杆(10)端部,所述抵接杆(10)朝向滑槽(9)内移动,所述抵接杆(10)端部可与横杆(41)表面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道彬甘霖王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永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