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27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包括钢柱、套筒、连接钢板和作为混凝土梁结构的纵向钢筋,套筒焊接在其中一侧的钢柱上端,另一侧的钢柱的上端对应焊接有连接钢板;其中一侧的钢柱下端焊接有连接钢板,另一侧的钢柱的下端焊接有套筒,纵向钢筋的一端与套筒机械连接,另一端焊接在相对应连接钢板的上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梁内纵向钢筋一端与焊接于钢柱翼缘的套筒机械连接,另一端与焊接于钢柱翼缘的钢板焊接;纵向钢筋两端采用套筒机械连接和焊接于钢板上的方式,此种方式不仅克服了两端采用套筒施工难度大,钢筋两端开丝的难题,而且可减少钢筋两端全焊接于钢板上的工作量和钢材耗量,施工便利,使得连接节点稳固,质量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钢柱与混凝土梁柱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弯能力很弱,而钢材,特别是型钢的抗弯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弹塑性,但在受压时容易失稳而丧失轴向抗压能力。而型钢混凝土在结构上能够将二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可使混凝土处于侧向受压状态,其抗压强度可成倍提高,同时由于混凝土的存在,提高了钢管的刚度,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承载能力。形成组合结构的主要前提条件是:在结构构件中,型钢与混凝土之间接触面必须完全粘结,无相对滑移,使结构构件起整体作用,共用承受荷载,直到破坏为止。而型钢混凝土的梁柱节点为结构受力性能的重要部分,是框架传力的枢纽,是保证结构承载力和刚度的重要部位,也是施工中质量控制的难点和重点。现有的型钢与混凝土梁的结合结构,一般采用单一的连接方式,所以往往无法很好的满足节点设计和施工的需求。因此,还有待于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旨在于解决现有钢柱与混凝土梁纵向连接方式单一,施工耗材多,连接节点不够稳固,施工工期较长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包括钢柱、套筒、连接钢板和作为混凝土梁结构的纵向钢筋,所述套筒焊接在其中一侧的钢柱上端,另一侧的钢柱的上端对应焊接有连接钢板;所述其中一侧的钢柱下端焊接有连接钢板,另一侧的钢柱的下端焊接有套筒,所述纵向钢筋的一端与套筒机械连接,另一端焊接在相对应连接钢板的上面。所述的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钢柱内部刚度和强度的加强腹板,所述加强腹板焊接在钢柱内部,且位于钢柱和混凝土梁连接节点位置同一水平面处。所述的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加强腹板与连接钢板的轴线同一水平线。所述的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纵向钢筋包括单排纵向钢筋和双排纵向钢筋。所述的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双排纵向钢筋包括第一排纵向钢筋和第二排纵向钢筋。所述的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中,钢柱上端和下端的第一排纵向钢筋一端连接套筒,另一端焊接在连接钢板上。所述的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中,钢柱上端的第二排纵向钢筋分别连接套筒,钢柱下端的第二排纵向钢筋的一端焊接在连接钢板上面,另一端与套筒机械连接。所述的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套简和连接钢板分别焊接在钢柱的翼缘上。所述的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套筒一端的封闭,另一端具有内螺纹。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梁内纵向钢筋一端与焊接于钢柱翼缘的套筒机械连接,另一端与焊接于钢柱翼缘的钢板焊接;纵向钢筋两端采用套筒机械连接和焊接于钢板上的方式,此种方式不仅克服了两端采用套筒施工难度大,钢筋两端开丝的难题,而且可减少钢筋两端全焊接于钢板上的工作量和钢材耗量,施工便利,同时使得连接节点稳固,质量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单排纵向钢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的双排纵向钢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图1的主视图。图4是中图2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包括钢柱1、套筒2、连接钢板3和作为混凝土梁结构的纵向钢筋4,所述套筒2焊接在其中一侧的钢柱1上端,另一侧的钢柱1的上端对应焊接有连接钢板3;所述其中一侧的钢柱1下端焊接有连接钢板3,另一侧的钢柱1的下端焊接有套筒2,所述纵向钢筋4的一端与套筒2机械连接,另一端焊接在相对应连接钢板3的上面。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通过梁内纵向钢筋一端与焊接于钢柱翼缘的套筒机械连接,另一端与焊接于钢柱翼缘的钢板焊接。对于梁内纵向钢筋两端采用套筒机械连接和焊接于钢板上的方式,此种方式不仅克服了两端采用套筒施工难度大,钢筋两端开丝的难题,而且可减少钢筋两端全焊接于钢板上的工作量和钢材耗量,施工便利,质量稳定,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所述的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钢柱内部刚度和强度的加强腹板5,所述加强腹板5焊接在钢柱1内部,且位于钢柱1和混凝土梁连接节点位置同一水平面处。采用上述结构后,钢柱和混凝土梁连接节点位置同一水平面处,在钢柱内部焊接加强腹板。由于钢柱长细比较大时,钢柱易发生失稳。所以在钢柱内部焊接加强腹板,提高了钢柱的刚度和强度。在型钢柱内部对应连接钢板位置设置加强腹板,其一能够将连接钢板上的作用力更好地传递到钢柱上,其二使得钢柱在与连接钢板连接处得到腹板的支撑,降低钢柱侧壁在连接处损坏的概率。所述的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加强腹板5与连接钢板3的轴线同一水平线。所述的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纵向钢筋4包括单排纵向钢筋和双排纵向钢筋。所述的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双排纵向钢筋包括第一排纵向钢筋6和第二排纵向钢筋7。所述的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中,钢柱1上端和下端的第一排纵向钢筋6一端连接套筒2,另一端焊接在连接钢板3上。所述的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中,钢柱1上端的第二排纵向钢筋7分别连接套筒2,钢柱1下端的第二排纵向钢筋7的一端焊接在连接钢板3上面,另一端与套筒2机械连接。如图1和3所示,钢筋混凝土梁顶部和底部分别有一排纵向钢筋4,在两侧型钢柱1翼缘上各焊接有一块连接钢板3,位于钢筋混凝土梁顶部的外排拉通钢筋(即是纵向钢筋)的对应侧端部焊接于第一块连接钢板的上部,位于钢筋混凝土梁底部的外排拉通钢筋的对应侧端部焊接于第二块连接钢板的上部,纵向拉通钢筋(即是纵向钢筋)的另一端部皆与连接套筒机械连接。安装顺序:自下而上依次对各排钢筋进行安装,安装拉通钢筋时,先将拉通钢筋的一端拧入对应的连接套筒内,另一端再与对应的连接钢板焊接。如图2和4所示,梁内顶部底部各存在两排纵向钢筋4时,在一侧钢柱1翼缘上焊接有两块连接钢板3,在另一侧钢柱1翼缘上焊接有一块连接钢板3;梁内纵向钢筋4一端与焊接于钢柱1翼缘的套筒2机械连接,另一端与焊接于钢柱1翼缘的连接钢板3焊接。其中,梁顶部一端的钢柱1翼缘上焊接有一块连接钢板3和一排套筒2,另一端的钢柱1翼缘上焊接有两排套筒2;梁底部两端的钢柱1翼缘上各焊接有一块连接钢板3和一排套筒2,连接钢板3与套筒2相错布置。梁顶部第一排纵向钢筋6的对应侧端部焊接于第一块连接钢板3的上部,另一侧端部与焊接于翼缘上的套筒机械连接;梁顶部第二排纵向钢筋7为非通长筋,可在梁净跨的1/3处截断,故第二排纵向钢筋4皆与套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柱、套筒、连接钢板和作为混凝土梁结构的纵向钢筋,所述套筒焊接在其中一侧的钢柱上端,另一侧的钢柱的上端对应焊接有连接钢板;所述其中一侧的钢柱下端焊接有连接钢板,另一侧的钢柱的下端焊接有套筒,所述纵向钢筋的一端与套筒机械连接,另一端焊接在相对应连接钢板的上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柱、套筒、连接钢板和作为混凝土梁结构的纵向钢筋,所述套筒焊接在其中一侧的钢柱上端,另一侧的钢柱的上端对应焊接有连接钢板;所述其中一侧的钢柱下端焊接有连接钢板,另一侧的钢柱的下端焊接有套筒,所述纵向钢筋的一端与套筒机械连接,另一端焊接在相对应连接钢板的上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钢柱内部刚度和强度的加强腹板,所述加强腹板焊接在钢柱内部,且位于钢柱和混凝土梁连接节点位置同一水平面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腹板与连接钢板的轴线同一水平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柱和混凝土梁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筋包括单排纵向钢筋和双排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罗文崔俊贤高明陈作武唐炳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白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