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的止水结构,其包括水泥土搅拌桩和拉森钢板桩,所述水泥土搅拌桩设置于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的后侧面,所述拉森钢板桩设置于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的中间部位。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快速有效止水,且有利于基坑稳定性,从而有效解决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容易渗漏水,流沙,影响连续墙后土体稳定性,周边建筑物沉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的止水结构
本技术属于地下连续墙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的止水结构。
技术介绍
1958年,我国引进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地下连续墙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解决了我国深基坑支护的难题。然而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依然会经常发生渗漏水,流沙,影响连续墙后土体稳定性,周边建筑物沉降问题。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止水成为地下连墙施工过程的一大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的止水结构,能够快速有效止水,且有利于基坑稳定性,从而有效解决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容易渗漏水,流沙,影响连续墙后土体稳定性,周边建筑物沉降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的止水结构,其包括水泥土搅拌桩和拉森钢板桩,所述水泥土搅拌桩设置于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的后侧面,所述拉森钢板桩设置于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的中间部位。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水泥土搅拌桩设有多个,且沿着地下连续墙槽段的纵向排列成一排,构成单排连续水泥土搅拌桩。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单排连续水泥土搅拌桩的纵向长度不小于20000mm。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的截面为圆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相邻的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相互交接且具有重合部位,所述重合部位的长度为1/2桩径。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的桩径为400mm~600mm。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的桩径为500mm。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拉森钢板桩在所述单排连续水泥土搅拌桩的中间部位打入,所述拉森钢板桩的纵向长度与所述单排连续水泥土搅拌桩的纵向长度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拉森钢板桩的打入深度与所述单排连续水泥土搅拌桩的深度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拉森钢板桩为SP-IV型拉森钢板桩。实施本技术的一种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的止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的后侧面设置水泥土搅拌桩,并在水泥土搅拌桩的中间部位打入拉森钢板桩。这样,水泥土搅拌桩的设置能够将松散岩土体搅拌结合水泥浆形成致密性结构,使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形成第一道止水帷幕;同时,由于拉森钢板桩具有较好的止水效果,故将其打入水泥土搅拌桩的中间部位形成第二道止水帷幕;由此,结合两道止水帷幕能够快速有效止水,且有利于基坑稳定性,从而有效解决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容易渗漏水,流沙,影响连续墙后土体稳定性,周边建筑物沉降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的止水结构的示意图。图中标记::1、水泥土搅拌桩;2、拉森钢板桩;3、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及“后指的是: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的止水结构在使用状态时,靠近用户的一面为“前”,远离用户的一面则为“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一种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的止水结构,其包括水泥土搅拌桩1和拉森钢板桩2,所述水泥土搅拌桩1设置于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3的后侧面,所述拉森钢板桩2设置于所述水泥土搅拌桩1的中间部位。可见,本技术通过在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3的后侧面设置水泥土搅拌桩1,并在水泥土搅拌桩1的中间部位打入拉森钢板桩2。这样,水泥土搅拌桩1的设置能够将松散岩土体搅拌结合水泥浆形成致密性结构,使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3形成第一道止水帷幕;同时,由于拉森钢板桩2具有较好的止水效果,故将其打入水泥土搅拌桩1的中间部位形成第二道止水帷幕;由此,结合两道止水帷幕能够快速有效止水,且有利于基坑稳定性,从而有效解决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3容易渗漏水,流沙,影响连续墙后土体稳定性,周边建筑物沉降问题。示例性的,所述水泥土搅拌桩1设有多个,且沿着地下连续墙槽段的纵向排列成一排,构成单排连续水泥土搅拌桩。需要说明的是,单排连续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时,相邻的水泥土搅拌桩1之间交错搅拌,既相互交接且具有重合部位。示例性的,所述单排连续水泥土搅拌桩的纵向长度不小于20000mm,保证了单排连续水泥土搅拌桩的止水面积,且有利于加固墙外土体。示例性的,所述水泥土搅拌桩1的截面为圆形;相邻的所述水泥土搅拌桩1之间的重合部位的长度为1/2桩径。示例性的,所述水泥土搅拌桩1的桩径为400mm~600mm,优选为500mm。示例性的,为使拉森钢板桩2和单排连续水泥土搅拌桩能够更好地结合,所述拉森钢板桩2在所述单排连续水泥土搅拌桩的中间部位打入,所述拉森钢板桩2的纵向长度与所述单排连续水泥土搅拌桩的纵向长度相同,所述拉森钢板桩2的打入深度与所述单排连续水泥土搅拌桩的深度相同。优选地,所述拉森钢板桩2为SP-IV型拉森钢板桩。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土搅拌桩和拉森钢板桩,所述水泥土搅拌桩设置于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的后侧面,所述拉森钢板桩设置于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的中间部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土搅拌桩和拉森钢板桩,所述水泥土搅拌桩设置于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的后侧面,所述拉森钢板桩设置于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的中间部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土搅拌桩设有多个,且沿着地下连续墙槽段的纵向排列成一排,构成单排连续水泥土搅拌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排连续水泥土搅拌桩的纵向长度不小于20000mm。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的截面为圆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槽段交接处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相互交接且具有重合部位,所述重合部位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文锦,张火军,江涌波,黎强,林先环,张坚,陈嘉威,林君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