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洞设置梯形宽顶堰消能结构的尾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0226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洞设置梯形宽顶堰消能结构的尾水系统。尾水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尾水支洞、交汇岔口段(7)和尾水洞(12),至少两个尾水支洞分别与交汇岔口段(7)的入口端连通,尾水洞(12)与交汇岔口段(7)的出口端连通,该交汇岔口段(7)呈弯曲状,尾水洞中心线与支洞中心线存在转弯角度,每个尾水支洞中段的底板(10)上设置有梯形断面的宽顶堰消能工(9)。该尾水系统通过在尾水支洞中部的底板设置消能结构,能够抑制现有尾水系统产生的不利水力波动影响,避免机组功率的低频波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洞设置梯形宽顶堰消能结构的尾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引水发电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洞设置梯形宽顶堰消能结构的尾水系统。
技术介绍
水电站尾水隧洞是将水电站地下厂房发电尾水泄往下游河床提供通道的水工隧洞。通过水轮机的尾水余能不多,故尾水隧洞不存在一般水工隧洞中可能有的高压或高速水流问题,但其断面形态和布置形式应与水轮机尾水管良好协调,使水流顺畅平稳,防止尾水受阻壅高或波动导致的机组运行不稳定和功率波动问题。对于长尾水隧洞的电站,为了节省开挖量,往往采用多机一洞的布置形式,一个水力单元的机组尾水出口经过尾水调压井后汇总成一条尾水洞流入下游河道,尾水调压井的作用是在机组增减负荷或者发生事故时减少流道的水锤作用,保护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近年来,部分引水式电站采用上游侧调压井,而取消了尾水调压井的设计,在尾闸室下游一段距离进行尾水支洞的合并,同时转弯后进入同一个加宽的尾水隧洞。对于这种类型的尾水系统布置具有一些优点:通过优化尾水调压井,增加弯道后控制尾水洞流向,大大减少了开挖量;同时由于在合并处的大转弯,缩小了电站影响区域,减小了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洞设置梯形宽顶堰消能结构的尾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尾水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尾水支洞、交汇岔口段(7)和尾水洞(12),所述至少两个尾水支洞分别与所述交汇岔口段(7)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尾水洞(12)与所述交汇岔口段(7)的出口端连通,该交汇岔口段(7)呈弯曲状,所述尾水洞(12)中心线与所述尾水支洞中心线存在转弯角度,每个尾水支洞中部的消能结构段(5)的底板(10)上设置有梯形断面的宽顶堰消能结构(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洞设置梯形宽顶堰消能结构的尾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尾水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尾水支洞、交汇岔口段(7)和尾水洞(12),所述至少两个尾水支洞分别与所述交汇岔口段(7)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尾水洞(12)与所述交汇岔口段(7)的出口端连通,该交汇岔口段(7)呈弯曲状,所述尾水洞(12)中心线与所述尾水支洞中心线存在转弯角度,每个尾水支洞中部的消能结构段(5)的底板(10)上设置有梯形断面的宽顶堰消能结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宽顶堰消能结构(9)沿所述尾水支洞的宽度方向延伸且该宽顶堰消能结构(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尾水支洞的边墙(8)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梯形断面的底边与所述尾水支洞的底板(10)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义该梯形断面靠近所述尾水支洞上游的角度为α,该梯形断面的垂直高度为h,定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汉李贵吉李勇郭志斌何胜利张海库王峻峰耿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唐国际甘孜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大唐水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