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列球面滚动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00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8
一种分体式双列球面滚动轴承包括外圈、内圈、保持架和滚动体,所述外圈具有外滚道,所述内圈位于外圈内且具有内滚道,所述保持架安装在内滚道和外滚道之间,所述滚动体将内滚道与外滚道相啮合。所述内圈、内滚道、外圈、外滚道以及保持架均包括两个大致半圆形部件,所述两个半圆形部件通过相应径向延伸的接触表面接合在一起形成圆形部件。至少所述外圈的接触表面包括锯齿形接合部,其中每个锯齿形接合部的角度在25度和40度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双列球面滚动轴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体式滚动轴承,具体指一种分体式双列球面滚动轴承。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有的分体式滚动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在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多个滚动体通过保持架间隔设置。滚动体可定位于内外圈的滚面上或由内外圈形成的滚道中。分体式轴承可被分为两个大致相等的部分,每个部分由半圆形内外圈组件和半圆形保持架组件所组成。分体式双列球面滚动轴承是可以采用类似方式进行拆分的双列滚动轴承。分体式滚动轴承可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船舶、输送机滚筒、工业风扇、混合器等的推进轴。但是,现有的分体式双列球面滚动轴承通常仅局限于少部分商业的慢速应用,包括连铸机,输送机和炼钢转炉等。在对已分离的轴承进行再组装的时候,实现内圈和外圈各半部分的精确对准至关重要。内圈通常被以卡紧或其他方式固定在轴承所在的轴上,并且内圈的各半部分的对准是卡紧固定内圈过程中的一部分。外圈的固定并不采用上述方式,在分体式双列球面滚动轴承的外圈的两个半部的对准过程中,现有方法存在诸多问题。现有技术中,一种用于对准外圈的两个半部的方法包括将外圈通过“V”形切缝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其中外圈的两个半部在“V”形切缝处抵靠在一起,并且外圈的两个半部没有采用机械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当轴承是固定轴承的时候,上述设计没有问题,即,当轴承定位于一个适于容纳轴承的轴承座内时,轴承座的尺寸被设计为可容纳轴承但可供轴承在轴承座内移动的空间很小。这种固定轴承提供了轴的轴向定位。然而,通常一根轴上具有一个以上的轴承,而仅有其中的一个轴承是固定轴承,其余轴承可自由轴向浮动以适应例如轴在使用过程中的热膨胀。对于未固定在轴承座中且能轴向浮动的浮动轴承,由于两个轴承半部之间缺少机械连接,在滚动体的作用下和卡阻情况发生时,可能会导致两个半部的接合处在轴承座中分开。另一种用于对准外圈的两个半部的现有方法,包括通过加工或断裂处理形成一条近似直线的切缝将外圈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然后再将两半部分接合在一起,依靠销钉或连接螺丝的螺肩来确定两半部分的相对位置。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必须在外圈的各半部分上加工形成开口来容纳销钉或连接螺丝,这种方法加工难度大且成本高。例如,外圈的各个半部上必须加工出用于容纳例如螺钉及其螺纹的开口,这些开口必须精确定位并具有相匹配的尺寸等等。若开口与螺钉及螺纹不能精确地配合,在外圈两个半部接合后的使用过程中会形成台阶,导致滚道的不连续性,从而降低轴承的性能。外圈两个半部的接合处的加工可在材料硬化之前进行,即,当材料处于相对较软的状态时进行加工,但上述方法会导致热处理期间产生尺寸匹配和其他方面的问题。或者,可以在材料硬化后再进行加工,以避免因热处理而产生的有关问题,但这种方法又会大幅增加加工成本。此外,无论选择哪种加工方法,外圈两个半部接合处的硬质材料形成的锐角,在外圈两个半部相接合的时候,都会导致由于硬化过程而变得易碎的部件易于断裂。上述专利未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因此亟待提出一种新型的双列球面滚动轴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分体式双列球面滚动轴承,从而实现轴承两半部分的精确对准和在使用中保持轴承两半部分的精确对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分体式双列球面滚动轴承包括外圈、内圈、保持架和滚动体,所述外圈具有外滚道,所述内圈位于外圈内且具有内滚道,所述保持架安装在内滚道和外滚道之间,所述滚动体使内滚道与外滚道相啮合。所述内圈、内滚道、外圈、外滚道以及保持架均包括两个半圆形部件,所述两个半圆形部件均通过相应径向延伸的接触表面接合在一起形成圆形部件。至少所述外圈的接触表面包括锯齿形接合部,其中所述锯齿形接合部的角度在25度和40度之间。优选地,所述锯齿形接合部的表面包括多个方向变化。优选地,所述多个方向变化包括5个方向变化。优选地,所述多个方向变化包括7个方向变化。优选地,所述锯齿形接合部的尖端为圆形。优选地,所述锯齿形接合部的尖端被截断以形成扁平部。优选地,所述外圈接触表面还包括与所述外圈的径向平面平行的所述锯齿部的相应侧上的部分。优选地,所述平行部分比所述锯齿部的“V”形处的相应侧宽。优选地,当两个半圆形部件接合形成圆形部件时,两个半圆形部件的相应接触表面之间的间隙在所述平行部处比在所述锯齿部处大。优选地,所述内圈接触表面包括锯齿部。优选地,所述保持架接触表面包括锯齿部。优选地,所述分体式双列球面滚动轴承还包括定位在所述轴承座和所述外圈之间的护罩。优选地,所述护罩包括两个半圆形部件,所述两个半圆形部件通过相应径向延伸的接触表面接合在一起形成圆形部件。优选地,所述护罩由韧性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韧性材料为韧性钢。优选地,所述护罩和所述外滚道在所述轴承座中可轴向滑动。优选地,所述护罩可通过机械固定件以将所述护罩的两半部分固定在一起。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分体式滚动轴承外滚道的方法,其中通过使用能在材料中切出具有大致一致宽度的切缝的装置,诸如电火花线切割机,将一个完整的圈切为两个大致相同的半圆形部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分体式滚动轴承的方法,其中通过使用能在材料中切出具有大致一致宽度的切缝的装置,诸如电火花线切割机,将一个完整的圈切为两个大致相同的半圆形部件。优选地,所述用于制造分体式滚动轴承的方法包括切割平行部分和锯齿部分,其中切割平行部分切除比切割锯齿部分更多的材料。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双列滚动轴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分体式双列球面滚动轴承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具有护罩的分体式双列球面滚动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5分别是两个外圈半部接合时的受力分析示意图以及未对准接合时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6(a)-(d)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半个外圈的周向长度的示意图;图7(a)和(b)分别是圆形分体式外圈和非圆形分体式外圈的结构示意图;图8(a)-(d)是两个外圈半部未对准接合时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分体式外圈的透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分体式外圈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双列球面滚动轴承一10包括外圈一20、内圈30、位于内圈30和外圈一20之间的保持架50,以及位于保持架50中的双列滚动体40。图2是现有技术的分体式双列球面滚动轴承二100的结构分解图,所述滚动轴承二100具有一条近似直线的切缝110,其将外圈二130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如图2所示,滚动体安装在保持架115内,外圈二130的两个半部通过具有定位肩的螺丝120接合在一起。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分体式双列球面滚动轴承的示意图,其中外圈三3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双列球面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圈、内圈、保持架和滚动体,所述外圈具有外滚道,所述内圈位于外圈内且具有内滚道,所述保持架安装在内滚道和外滚道之间,所述滚动体使内滚道与外滚道相啮合,所述内圈、内滚道、外圈、外滚道以及保持架均包括两个半圆形部件,所述两个半圆形部件均通过相应径向延伸的接触表面接合在一起形成圆形部件,至少所述外圈的接触表面包括锯齿形接合部,其中所述锯齿形接合部的角度在25度和40度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227 GB 1803160.91.一种分体式双列球面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圈、内圈、保持架和滚动体,所述外圈具有外滚道,所述内圈位于外圈内且具有内滚道,所述保持架安装在内滚道和外滚道之间,所述滚动体使内滚道与外滚道相啮合,所述内圈、内滚道、外圈、外滚道以及保持架均包括两个半圆形部件,所述两个半圆形部件均通过相应径向延伸的接触表面接合在一起形成圆形部件,至少所述外圈的接触表面包括锯齿形接合部,其中所述锯齿形接合部的角度在25度和40度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形接合部的表面包括多个方向变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方向变化包括5个方向变化。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方向变化包括7个方向变化。


5.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形接合部的尖端为圆形。


6.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形接合部的尖端被截断以形成扁平部。


7.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接触表面还包括在所述锯齿部分的相应侧上的部分,所述部分平行于所述外圈的径向平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部分比所述锯齿部的“V”形处的相应侧宽。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两个半圆部件接合形成圆形部件时,两个半圆部的对应接触表面之间的间隙在所述平行部处比在所述锯齿部处大。


10.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接触表面包括锯齿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丁·卡斯珀
申请(专利权)人:库珀滚动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英国;GB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