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塔基附墙框内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95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便携式塔基附墙框内撑,包括第一内撑角钢、第一内撑杆、第二内撑杆、第一调节丝杆、第二调节丝杆和杆件连接装置,在杆件连接装置上安装有第二内撑杆和第一调节丝杆,两个第一调节丝杆对称安装在杆件连接装置的两侧,在第二内撑杆的两端通过第二调节丝杆连接有第一内撑角钢,第一调节丝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内撑角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十字拼装型结构的内撑杆,将整体安装方式改变为可拼装式,减少了内撑的整体重量,保证了安装人员的安全性;采用螺纹连接,提高了其安装速度,使拆装更加便捷;可以根据不同型号尺寸的塔基附墙框选择内撑杆,增加了其通用性,减少了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塔基附墙框内撑
:本技术涉及塔基附着墙框内撑,特别是一种便携式塔基附墙框内撑。
技术介绍
:塔基附着装置是支撑塔基附着点上部倾覆力矩和扭矩的主要装置,当塔基安装高度需超过自由高度时必须先安装塔基附着装置后再顶升加高。目前大部分塔基说明书中提供了标准附着装置图,但是在实际施工时,很多工地现场附着条件都无法满足说明书中标准附着要求,且说明书中附墙内撑设计较笨重,安装困难,互换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训练设备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用性高,安装方便快捷的便携式塔基附墙框内撑。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携式塔基附墙框内撑,包括第一内撑角钢、第一内撑杆、第二内撑杆、第一调节丝杆、第二调节丝杆和杆件连接装置,在所述杆件连接装置上安装有第二内撑杆和第一调节丝杆,两个所述第一调节丝杆对称安装在杆件连接装置的两侧,在所述第二内撑杆的两端通过第二调节丝杆连接有第一内撑角钢,所述第一调节丝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内撑角钢。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内撑杆贯穿杆件连接装置,并与杆件连接装置焊接固定。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杆件连接装置上对称安装有螺母,所述第一调节丝杆通过螺母与杆件连接装置相螺接,所述螺母与杆件连接装置焊接固定。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调节丝杆的一端与第二内撑杆3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丝杆的另一端通过钢管与第一内撑角钢相连,所述第二调节丝杆与钢管螺纹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丝杆的两端分别于第一内撑杆和杆件连接装置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十字拼装型结构的内撑杆,将整体安装方式改变为可拼装式,减少了内撑的整体重量,提高了安装性并保证了安装人员的安全性;2.采用螺纹连接,提高了其安装速度,使拆装更加便捷;3.可以根据不同型号尺寸的塔基附墙框选择内撑杆,增加了其通用性,减少了制作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装配使用图;图中标号:1-1-第一内撑角钢、1-2-第二内撑角钢、2-第一内撑杆、3-第二内撑杆、4-第一调节丝杆、5-第二调节丝杆、6-杆件连接装置、7-钢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图2示出了一种便携式塔基附墙框内撑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第一内撑角钢1-1、第一内撑杆2、第二内撑杆3、第一调节丝杆4、第二调节丝杆5和杆件连接装置6,在所述杆件连接装置6上安装有第二内撑杆3和第一调节丝杆4,两个所述第一调节丝杆4对称安装在杆件连接装置6的两侧,在所述第二内撑杆3的两端通过第二调节丝杆5连接有第一内撑角钢1-1,所述第一调节丝杆4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内撑角钢1-2;所述第二内撑杆3贯穿杆件连接装置6,并与杆件连接装置6焊接固定;在所述杆件连接装置6上对称安装有螺母,所述第一调节丝杆4通过螺母与杆件连接装置6相螺接,所述螺母与杆件连接装置6焊接固定;所述第二调节丝杆5的一端与第二内撑杆3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丝杆5的另一端通过钢管7与第一内撑角钢1-1相连,所述第二调节丝杆5与钢管7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丝杆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内撑杆2和杆件连接装置6螺纹连接。本技术采用十字拼装型结构的内撑杆,由一个整杆,两个半杆组成,安装时能够有效避免其他部件的干扰,将整体安装方式改变为可拼装式,减少了内撑的整体重量,保证了安装人员的安全性;采用螺纹连接,提高了其安装速度,使拆装更加便捷;可以根据不同型号尺寸的塔基附墙框选择内撑杆,增加了其通用性,减少了制作成本。申请人又一声明,本技术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实现方法及装置结构,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不意味着本技术必须依赖上述方法及结构才能实施。所属
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技术的任何改进,对本技术所选用实现方法等效替换及步骤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和公开的范围之内。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采用和本技术相似结构及其方法来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所有方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塔基附墙框内撑,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内撑角钢(1-1)、第一内撑杆(2)、第二内撑杆(3)、第一调节丝杆(4)、第二调节丝杆(5)和杆件连接装置(6),在所述杆件连接装置(6)上安装有第二内撑杆(3)和第一调节丝杆(4),两个所述第一调节丝杆(4)对称安装在杆件连接装置(6)的两侧,在所述第二内撑杆(3)的两端通过第二调节丝杆(5)连接有第一内撑角钢(1-1),所述第一调节丝杆(4)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内撑角钢(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塔基附墙框内撑,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内撑角钢(1-1)、第一内撑杆(2)、第二内撑杆(3)、第一调节丝杆(4)、第二调节丝杆(5)和杆件连接装置(6),在所述杆件连接装置(6)上安装有第二内撑杆(3)和第一调节丝杆(4),两个所述第一调节丝杆(4)对称安装在杆件连接装置(6)的两侧,在所述第二内撑杆(3)的两端通过第二调节丝杆(5)连接有第一内撑角钢(1-1),所述第一调节丝杆(4)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内撑角钢(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塔基附墙框内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撑杆(3)贯穿杆件连接装置(6),并与杆件连接装置(6)焊接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银海李康佳周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庞源建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