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转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966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转接装置。所述充电转接装置包括:与交流电源连接的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与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连接的两个电压电流转换模块,与电压电流转换模块连接的输出集成电路板,以及封装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电压电流转换模块和输出集成电路板的壳体;其中,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包括两个交流电源输出端口,每个所述交流电源输出端口与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连接,所述输出集成电路板包括直流输出端口;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与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之间、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与所述输出集成电路板通过插接座子连接。通过本案降低了充电转接装置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转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转接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24V充电机是将AC_220V/16A交流输入,通过交流转直流装置,转换为DC_24V/120A直流输出,所述24V充电机的输入和输出共采用25根电气线束连接,并且设置4条铜排,为24V锂电池充电使用。24V充电机采用汇流铜排和电气线束的方式作为输入和输出端,在设计使用过程中大量使用线束10根25mm2动力线、15根22AWG信号线和4根铜排,增大了钣金件的布局设计,使得充电机的体型巨大且笨重,客户使用不方便;在安全方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线束外绝缘层老化脱落极其容易造成短路的情况,导致安全隐患,小则设备失效,大则造成人身意外伤害;对于生产装配方面,也增加了安装错误风险和安装时间,在安装过程中线束非常的密集,容易在安装的过程中造成安装错误和漏装,同时线束比较多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安装上面,对于产品生产效率不高。对于上述问题,现有技术通过线束捆扎成束,并使用缠绕管缠绕,或者使用线槽隐藏,或者使用扎带捆扎,捆扎原则为强弱电分离。然而,现有技术虽然能够解决线束太多的时候容易分不清线束的问题,但是并不能防止线束绝缘层老化还是会有脱落的情况,并不能实际解决安装接线错装和漏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充电转接装置。一种充电转接装置,包括:与交流电源连接的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与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连接的两个电压电流转换模块,与电压电流转换模块连接的输出集成电路板,以及封装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电压电流转换模块和输出集成电路板的壳体;其中,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包括两个交流电源输出端口,每个所述交流电源输出端口与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连接,所述输出集成电路板包括直流输出端口;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与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之间、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与所述输出集成电路板通过插接座子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采用铜箔最小理论值宽度和在PCB板开槽隔离的布线方式:其中,PCB板为双层板,在所述PCB板顶层布火线,在所述PCB板底层布零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为MR241800模块,所述MR241800模块包括电源输入连接端口、RS485通讯端口和低压直流电输出端口;其中,所述电源输入连接端口与所述交流电源输出端口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集成电路板还包括RS485通讯端口、低压直流电输入端口,所述输出集成电路板的RS485通讯端口与所述MR241800模块的RS485通讯端口连接,所述低压直流电输入端口与所述低压直流电输出端口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集成电路板为FR-4材质,采用铜箔在PCB板布线方式,所述铜箔厚度为2oZ。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铜箔为汇流铜排,所述汇流铜排两端点处覆盖绝缘加固材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集成电路板还包括CAN通讯端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集成电路板还包括散热过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流电源为220V/16A的交流电源,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输出24V/120A的直流电。上述实施例所述充电转接装置,整体通过电路板集成的连接方式,节约了连接线束占用的空间,缩小了充电转接装置的体积,并且采取插接座子通过对插的方式连接,插件由于采取了固定定位脚的方法,如果插错插件是无法连接到模块上的,并且省去了线束标记对位和安装的时间,故解决了安装错误和安装时间过长的问题,提高了充电转接装置整体的安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转接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转接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输出集成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充电转接装置,包括:与交流电源连接的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100,与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100连接的两个电压电流转换模块200,与电压电流转换模块200连接的输出集成电路板300,以及封装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100、电压电流转换模块200和输出集成电路板300的壳体600;其中,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100包括两个交流电源输出端口,每个所述交流电源输出端口与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200连接,所述输出集成电路板300包括直流输出端口500;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100与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200之间、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200与所述输出集成电路板300通过插接座子连接。其中,交流电源可为市电,电路流输入集成电路板100与市电连接,并且分两路输出,如图2所示,电路流输入集成电路板100将市电分两路从两个交流电源输出端口J2和J3输出,交流电源输出端口包括一个火线接口N、一个零线接口L和一个地接口GND。其中,电路流输入集成电路板100通过16A交流插头400与交流电源连接,交流输入线缆采用铜鼻子安装,例如,如图2所示,电路流输入集成电路板100的电源输入接口J1包括一个火线接口N、一个零线接口L和一个地接口GND,火线接口N、零线接口L和地接口GND通过铜鼻子与输入线缆连接。其中,电压电流转换模块用于对输入的电进行电压和电流转换,例如,输入电压电流转换模块的电压为220V,电流为16A,输出电压电流转换模块的电压为24V,电流为120A。其中,输出集成电路板300与电压电流转换模块连接后输出到被充电设备,例如,被充电设备为锂电池。输出集成电路板300的直流输出端口500与直流输出线缆采用铜鼻子安装,通过铜鼻子连接被充电设备。其中,壳体600可为绝缘材料制作,并且在壳体设置散热孔对内部电路进行散热。上述充电转接装置,整体通过电路板集成的连接方式,节约了连接线束占用的空间,缩小了充电转接装置的体积,并且采取插接座子通过对插的方式连接,插件由于采取了固定定位脚的方法,如果插错插件是无法连接到模块上的,并且省去了线束标记对位和安装的时间,故解决了安装错误和安装时间过长的问题,提高了充电转接装置整体的安装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100采用铜箔最小理论值宽度和在PCB板开槽隔离的布线方式:其中,PCB板为双层板,在所述PCB板顶层布火线,在所述PCB板底层布零线。本实施例中,采用铜箔最小理论值宽度和在PCB板开槽隔离的布线方式,能够达到最大电气爬电距离,保证电路板的安全可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200为MR241800模块,所述MR241800模块包括电源输入连接端口、RS485通讯端口和低压直流电输出端口;其中,所述电源输入连接端口与所述交流电源输出端口连接。例如,如图2所示,MR241800模块的电源输入连接端口包括一个火线接口N、一个零线接口L和一个地接口GND,与交流电源输出端口的火线接口N、零线接口L和地接口GND对应连接,用于将电接入,RS485通讯端口包括两个正负电源输出端和两个正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交流电源连接的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与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连接的两个电压电流转换模块,与电压电流转换模块连接的输出集成电路板,以及封装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电压电流转换模块和输出集成电路板的壳体;/n其中,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包括两个交流电源输出端口,每个所述交流电源输出端口与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连接,所述输出集成电路板包括直流输出端口;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与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之间、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与所述输出集成电路板通过插接座子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交流电源连接的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与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连接的两个电压电流转换模块,与电压电流转换模块连接的输出集成电路板,以及封装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电压电流转换模块和输出集成电路板的壳体;
其中,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包括两个交流电源输出端口,每个所述交流电源输出端口与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连接,所述输出集成电路板包括直流输出端口;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与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之间、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与所述输出集成电路板通过插接座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入集成电路板采用铜箔最小理论值宽度和在PCB板开槽隔离的布线方式:其中,PCB板为双层板,在所述PCB板顶层布火线,在所述PCB板底层布零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为MR241800模块,所述MR241800模块包括电源输入连接端口、RS485通讯端口和低压直流电输出端口;其中,所述电源输入连接端口与所述交流电源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铮何俐鹏王敏徐英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微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