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片设备、方法及叠片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67960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叠片设备、方法及叠片结构,涉及电芯制造技术领域。该叠片设备包括输送机构及承载机构。输送机构用于向下输送复合极片带,其中,复合极片带上具有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复合极片单元,且相邻的两个复合极片单元通过可弯折的弯折段连接,其中,复合极片单元包括依次重叠设置的隔膜带、第一极片、另一隔膜带以及第二极片。承载机构具有叠放平面,叠放平面用于承接复合极片单元,以使多个复合极片单元在叠放平面上逐次堆叠起来,从而形成叠片结构,且叠片结构中任意一个复合极片单元中的第一极片与相邻的另一复合极片单元中的第二极片相邻。该叠片设备、方法及叠片结构均具有叠片效率较高,且叠片质量较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叠片设备、方法及叠片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芯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叠片设备、方法及叠片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锂离子电池电芯主要有卷绕和叠片两种结构。其中,叠片结构是将片状正极片、负极极片及隔膜依次叠码成半成品电池,但是,现有叠片工艺的效率较低。有鉴于此,研发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叠片设备、方法及叠片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片设备,其具有叠片效率较高,且叠片质量较好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片方法,其也具有叠片效率较高,且叠片质量较好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片结构,其也具有叠片效率较高,且叠片质量较好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片设备,其包括输送机构及承载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用于向下输送复合极片带,其中,所述复合极片带上具有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复合极片单元,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复合极片单元通过可弯折的弯折段连接,所述复合极片单元包括依次重叠设置的隔膜带、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机构(11)及承载机构(12);/n所述输送机构(11)用于向下输送复合极片带(22),其中,所述复合极片带(22)上具有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复合极片单元(221),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复合极片单元(221)通过可弯折的弯折段(228)连接,所述复合极片单元(221)包括依次重叠设置的隔膜带(222)、第一极片(226)、另一隔膜带(222)以及第二极片(227);/n所述承载机构(12)具有叠放平面(121),所述叠放平面(121)用于承接所述复合极片单元(221),以使多个所述复合极片单元(221)在所述叠放平面(121)上逐次堆叠起来,从而形成叠片结构(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机构(11)及承载机构(12);
所述输送机构(11)用于向下输送复合极片带(22),其中,所述复合极片带(22)上具有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复合极片单元(221),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复合极片单元(221)通过可弯折的弯折段(228)连接,所述复合极片单元(221)包括依次重叠设置的隔膜带(222)、第一极片(226)、另一隔膜带(222)以及第二极片(227);
所述承载机构(12)具有叠放平面(121),所述叠放平面(121)用于承接所述复合极片单元(221),以使多个所述复合极片单元(221)在所述叠放平面(121)上逐次堆叠起来,从而形成叠片结构(20),且所述叠片结构(20)中任意一个所述复合极片单元(221)中的所述第一极片(226)与相邻的另一所述复合极片单元(221)中的所述第二极片(227)相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11)为两个相邻设置输送辊,两个所述输送辊共同用于沿第一方向(A)输送所述复合极片单元(221)至所述叠放平面(121);
所述输送辊与所述复合极片单元(221)接触的位置与所述叠放平面(121)之间的距离H大于等于其中,W为所述复合极片单元(221)在所述复合极片带(22)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侧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11)为两个相邻设置输送辊,两个所述输送辊共同用于沿第一方向(A)输送所述复合极片单元(221);
所述复合极片单元(221)具有柔性,所述输送辊与所述复合极片单元(221)接触的位置与所述叠放平面(121)之间的距离H大于等于其中,W为所述复合极片单元(221)在所述复合极片带(22)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侧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11)输送复合极片带(22)的方向为第一方向(A),所述第一方向(A)与所述叠放平面(121)垂直,并指向所述叠放平面(121)的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的所述的叠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设备(10)还包括移动驱动件(13),所述移动驱动件(13)与所述承载机构(12)连接;
所述移动驱动件(13)能够带动所述承载机构(12)沿向下移动,以保持所述叠放平面(121)上位于所述叠片结构(20)顶部的所述复合极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攀攀左龙龙阳如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