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本申请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单体电池、具有该单体电池的动力电池包和具有该动力电池包的车辆。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车载电池的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印发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我国动力电池目标,到2020年,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大于300Wh/kg;系统比能量争取达到260Wh/kg;成本小于1元/Wh;使用环境从零下30℃到55℃;具备3C充电能力,2025年力争实现单体电池350Wh/kg。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车载电池企业积极研发,通过三元材料的广泛使用,增加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通过电池模组或电池包的结构优化,实现动力电池轻量化和紧凑化的目标。在轻量化和紧凑化的实现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焊接、粘结等技术手段,以达到减少电池内部结构件的目的,以此提高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减少工艺流程,降低成本。但此种连接方式却给电池的返修、维护带来难度。如电池极柱的焊接部位,由于现在的车载电池多数只采用了一个正极或负极引出部件,一旦电池维修,考虑电连接的安全和过流能力,使用过的极柱无法进行二次焊接。另外,电池之间采用粘结后,由于拆卸的不便,当其中有电池发生故障后,返修难度和成本都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单体电池,在单个电极端子故障时,可通过备用电极实现电流的传导,且单体电池的设计精度要求低、过流能力强。根据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及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极芯(15);/n所述壳体(1)具有多个面,至少有两个所述面上设有与所述极芯(1)电连接并延伸出所述壳体(1)外用于引出电流的电极端子,每个所述面上的所述电极端子至少为两个;/n所述极芯(15)上设有极耳(12),所述电极端子通过所述极耳(12)与所述极芯(15)电连接,所述极耳(12)的宽度为L2,所述极芯(15)在所述极耳(12)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L3,至少一个所述极耳(12)的宽度L2、L3的关系满足0.9≤L2/L3≤0.9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及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极芯(15);
所述壳体(1)具有多个面,至少有两个所述面上设有与所述极芯(1)电连接并延伸出所述壳体(1)外用于引出电流的电极端子,每个所述面上的所述电极端子至少为两个;
所述极芯(15)上设有极耳(12),所述电极端子通过所述极耳(12)与所述极芯(15)电连接,所述极耳(12)的宽度为L2,所述极芯(15)在所述极耳(12)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L3,至少一个所述极耳(12)的宽度L2、L3的关系满足0.9≤L2/L3≤0.9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电极端子,所述第二端面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电极端子;
所述极芯(15)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上延伸出多个第一极耳,多个所述第一极耳形成第一极耳组,所述第二端上延伸出多个第二极耳,多个所述第二极耳形成第二极耳组;
所述第一端面上的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二端面上的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一极耳组的宽度为L21,所述第二极耳组的宽度为L22,0.9≤L21/L3≤0.99,0.9≤L22/L3≤0.9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上的多个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一极耳组连接,所述第二端面上的多个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二极耳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上的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一极耳组之间还设有第一引出片,所述第一端面上的多个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一引出片连接,所述第一引出片与所述第一极耳组的接触长度为所述第一极耳组的宽度L21;
和/或所述第二端面上的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二极耳组之间还设有第二引出片,所述第二端面上的多个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二引出片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片与所述第二极耳组的接触长度为所述第二极耳组的宽度L2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上设有正极电极端子和负极电极端子,所述第二端面上设有正极电极端子和负极电极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组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二极耳组至少为两个;
所述第一极耳组包括正极极耳组和负极极耳组,所述第二极耳组包括正极极耳组和负极极耳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耳组与所述正极电极端子连接,所述负极极耳组与所述负极电极端子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位于所述极芯的两端,所述极芯(15)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极耳(12);
所述第一端板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电极端子,所述第一电极端子贯穿所述第一端板与对应的所述极耳相连,所述第二端板设有至少两个第二电极端子,所述第二电极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文锋,何科峰,王信月,高新,朱燕,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