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过孔胶套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427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束过孔胶套及汽车,其中线束过孔胶套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线束过孔管道,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胶堵、第二胶堵以及第一衔接部,第一衔接部和第一胶堵以及第二胶堵共同围合形成椭圆形第一凹槽,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三胶堵、第四胶堵以及第二衔接部,第二衔接部和第三胶堵以及第四胶堵共同围合形成椭圆形第二凹槽,线束过孔管道通过一连接头与第一连接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一方面,通过将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形状设为椭圆形,有效地防止了线束过孔胶套与车身和尾门相对转动,另一方面,通过设置连接头,增强了线束过孔胶套在此区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过孔胶套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线束过孔胶套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作为现代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人们对汽车的功能需求也越来越多,进而导致的是汽车内部零件越来越多,电子系统越来越复杂。为了保证汽车车身与尾门之间电子系统的稳定运行,通常是用过孔胶套包裹线束,然后将过孔胶套两端分别固定在车身以及尾门处。现有的线束过孔胶套装配在车身以及尾门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或在尾门开闭时,线束过孔胶套很容易出现松动而与附近零件干涉,甚至与车身或尾门脱离,导致线束无法固定,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过孔胶套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线束过孔胶套在车辆上安装不稳定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束过孔胶套,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线束过孔管道,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用于连接汽车的尾门和车身,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胶堵、第二胶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胶堵和所述第二胶堵的第一衔接部,所述第二胶堵与所述线束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过孔胶套,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线束过孔管道,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用于连接汽车的尾门和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胶堵、第二胶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胶堵和所述第二胶堵的第一衔接部,所述第二胶堵与所述线束过孔管道相连,所述第一衔接部和所述第一胶堵以及所述第二胶堵围合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三胶堵、第四胶堵以及连接所述第三胶堵和所述第四胶堵的第二衔接部,所述第四胶堵与所述线束过孔管道相连,所述第二衔接部和所述第三胶堵以及所述第四胶堵围合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呈椭圆形且分别与所述尾门和所述车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过孔胶套,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线束过孔管道,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用于连接汽车的尾门和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胶堵、第二胶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胶堵和所述第二胶堵的第一衔接部,所述第二胶堵与所述线束过孔管道相连,所述第一衔接部和所述第一胶堵以及所述第二胶堵围合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三胶堵、第四胶堵以及连接所述第三胶堵和所述第四胶堵的第二衔接部,所述第四胶堵与所述线束过孔管道相连,所述第二衔接部和所述第三胶堵以及所述第四胶堵围合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呈椭圆形且分别与所述尾门和所述车身过盈配合,所述线束过孔管道通过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连接头另一端截面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过孔胶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堵上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习阿萌刘树友吴金陈淋陈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