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涤棉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26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抗静电涤棉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的上层固定贴合设置有第二导电纤维层,所述第二导电纤维层的上层固定贴合设置有防菌层,所述防菌层的材质固定设置为铜离子抗菌纤维,所述基布层的下层固定贴合设置有第一导电纤维层,且第一导电纤维层与第二导电纤维层沿基布层上下层相对应,所述第一导电纤维层的下层固定贴合设置有纯棉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涤棉面料内部基布层上下表面通过棉花混纱线与第一导电纤维层和第二导电纤维层整体编织,从而实现内外两侧的防静电作业且防静电面积广,外层表面设防菌层,防菌层的材质为铜离子防菌纤维,具有防多种病菌的作用,抑菌效果持久,增加面料的实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涤棉面料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静电涤棉面料,属于涤棉面料

技术介绍
涤棉是指涤纶与棉的混纺面料的统称,采用65%—67%涤纶和33%—35%的棉花混纱线织成的纺织品,俗称“的确良”。它既突出了涤纶的风格又有棉面料的长处,同时在干、湿情况下弹性和耐磨性都较好,尺寸稳定,缩水率小,具有挺拔、不易皱折、易洗、快干的特点。但是一般涤棉面料使用会存在以下问题:1、因为涤棉材质的特殊性,单一的涤棉面料不具备较强的防菌功能,表面容易变脏,部分涤棉材质表面加防菌材料,但是防菌范围有限,实用性低。2、一般涤棉面料本身不具备抗静电的效果,现有多数技术通过加置防静电涂层实现抗静电的效果,涂覆范围决定抗静电面积,无法保证完全抗静电作业,抗静电效率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抗静电涤棉面料。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静电涤棉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的上层固定贴合设置有第二导电纤维层,所述第二导电纤维层的上层固定贴合设置有防菌层,所述防菌层的材质固定设置为铜离子抗菌纤维,所述基布层的下层固定贴合设置有第一导电纤维层,且第一导电纤维层与第二导电纤维层沿基布层上下层相对应,所述第一导电纤维层的下层固定贴合设置有纯棉层。进一步的,所述防菌层是将抗菌铜材料经高科技纳米加工处理,熔入纺丝熔体之中,再经纺丝加工而制成的一种功能纤维。进一步的,所述防菌层的下层表面固定涂覆有防渗层,所述防渗层固定贴合设置在防菌层与第二导电纤维层连接面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基布层与第一导电纤维层和第二导电纤维层固定设置为整体编制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纤维层和第二导电纤维层通过棉花混纱线层编织在基布层的上下两侧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基布层的材质固定设置为涤纶,且基布层实现第一导电纤维层与第二导电纤维层之间的隔离作业。进一步的,所述纯棉层对应设置在内层贴合皮肤,所述纯棉层的材质固定设置为毛圈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涤棉面料内部基布层上下表面通过棉花混纱线与第一导电纤维层和第二导电纤维层整体编织,因为基布层的不导电性,从而实现内外两侧的防静电作业,防静电面积广,效率较高,外层表面设置有防菌层,防菌层的材质为铜离子防菌纤维,具有防多种病菌的作用,抑菌效果持久,增加面料的实用范围,内层设置有纯棉层,材质设置为毛圈棉,增加内部吸汗的作用,保证与皮肤贴合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中间连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2所示,涉及一种抗静电涤棉面料,包括基布层1;所述基布层1的上层固定贴合设置有第二导电纤维层3,提供给外层的防静电能力,所述第二导电纤维层3的上层固定贴合设置有防菌层4,实现外层的防菌作业,所述防菌层4的材质固定设置为铜离子抗菌纤维,铜离子抗菌纤维抗菌能力强,抗菌种类较多,可以增加面料的使用范围,所述基布层1的下层固定贴合设置有第一导电纤维层2,提供给内层的防静电作业,且第一导电纤维层2与第二导电纤维层3沿基布层1上下层相对应,实现内外侧双层防静电能力,所述第一导电纤维层2的下层固定贴合设置有纯棉层5,保证内部贴合皮肤舒适。面料制作时,涤棉面料内部基布层1上下表面通过棉花混纱线层6与第一导电纤维层2和第二导电纤维层3整体编织,实现第一导电纤维层2和第二导电纤维层3整体编织的同时提供涤棉面料的主体结构编织作业,也提供了涤棉主体材质的提供作业,因为基布层1的不导电性,从而实现内外两侧的防静电作业,即双层防静电效果,防静电面积广,效率较高,外层表面设置有防菌层4,防菌层4的材质为铜离子防菌纤维,具有防多种病菌的作用,抑菌效果持久,增加面料的适用范围,防菌层4与第二导线纤维层3之间设置有防渗涂层,从而实现整体的防水能力,弥补原涤棉不防水的不足,内层设置有纯棉层5,材质设置为毛圈棉,增加内部吸汗的作用,保证与皮肤贴合舒适,整体具有防渗、防静电以及内部贴合舒适的作用,增加面料整体性能,实现增加面料的销售领域,提供出售效益。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防菌层4是将抗菌铜材料经高科技纳米加工处理,熔入纺丝熔体之中,再经纺丝加工而制成的一种功能纤维,从而实现抗菌范围的增加,实现面料适用面增广。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防菌层4的下层表面固定涂覆有防渗层,所述防渗层固定贴合设置在防菌层4与第二导电纤维层3连接面之间,提供给外层的防水作业,实现弥补原涤棉面料的不足。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基布层1与第一导电纤维层2和第二导电纤维层3固定设置为整体编制结构,实现第一导电纤维层2和第二导电纤维层3整体编织的同时提供涤棉面料的主体结构编织作业,所述第一导电纤维层2和第二导电纤维层3通过棉花混纱线层6编织在基布层1的上下两侧表面。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基布层1的材质固定设置为涤纶,为涤棉提供基础材质,且基布层1实现第一导电纤维层2与第二导电纤维层3之间的隔离作业,保证双层防静电效果。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纯棉层5对应设置在内层贴合皮肤,所述纯棉层5的材质固定设置为毛圈棉,提供吸湿的同时,保证内层贴合皮肤较为舒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静电涤棉面料,包括基布层;其特征在于,/n所述基布层的上层固定贴合设置有第二导电纤维层,所述第二导电纤维层的上层固定贴合设置有防菌层,所述防菌层的材质固定设置为铜离子抗菌纤维,所述基布层的下层固定贴合设置有第一导电纤维层,且第一导电纤维层与第二导电纤维层沿基布层上下层相对应,所述第一导电纤维层的下层固定贴合设置有纯棉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涤棉面料,包括基布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布层的上层固定贴合设置有第二导电纤维层,所述第二导电纤维层的上层固定贴合设置有防菌层,所述防菌层的材质固定设置为铜离子抗菌纤维,所述基布层的下层固定贴合设置有第一导电纤维层,且第一导电纤维层与第二导电纤维层沿基布层上下层相对应,所述第一导电纤维层的下层固定贴合设置有纯棉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涤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菌层是将抗菌铜材料经高科技纳米加工处理,熔入纺丝熔体之中,再经纺丝加工而制成的一种功能纤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涤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菌层的下层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昌辉孙滨袁彩英周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红博面料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