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氨纶毛圈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276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棉氨纶毛圈布,包括精梳棉层;所述精梳棉层为外层表面,所述精梳棉层的底侧编织连接有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底侧编织连接有第二弹性层,且第二弹性层呈螺旋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有利于使用寿命的延长。其中每层弹性层的内侧棉占有95%而氨纶占有5%,因此在保证该面料具有良好的弹性的同时也使得该面料整体也具有良好的吸潮性,其中第一弹性层的内侧设置有若干第一透气孔与第二透气孔,因此该面料整体的透气性也十分良好,同时该面料整体的外层表面为精梳棉层,由于精梳棉不易起毛球,其品质也更加稳定,因此该面料整体的表面更加光洁、条干均匀、手感也更加柔软和细腻。手感也更加柔软和细腻。手感也更加柔软和细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氨纶毛圈布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棉氨纶毛圈布,属于面料


技术介绍

[0002]毛圈布是针织面料的品种,织造时,某些纱线按一定的比例在织物其余的纱线上呈现为线圈并停留在织物的表面,即为毛圈布,可分为单面毛圈与双面毛圈,毛圈布通常较厚,毛圈部分可容纳更多空气,因此具有保暖性,多用于秋冬季服饰用品,毛圈部分经过拉毛加工,可加工为绒布,具有更加轻盈柔软的手感和更加优越的保暖性能。
[0003]目前现有的毛圈布会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目前现有的毛圈布的透气性较差,用来的制作衣服穿起来会导致皮肤难以与外界的空气接触。
[0005]2、目前现有的毛圈布的弹性较差,因此变形后难以复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棉氨纶毛圈布。
[0007]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棉氨纶毛圈布,包括精梳棉层;
[0008]所述精梳棉层为外层表面,所述精梳棉层的底侧编织连接有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底侧编织连接有第二弹性层,且第二弹性层呈螺旋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层的底侧编织连接有第三弹性层,所述第三弹性层内层表面。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层包括第一棉织层,且第一棉织层与精梳棉层之间编织连接,所述第一棉织层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氨纶层。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层包括第二棉织层,且第二棉织层与第一弹性层之间编织连接,所述第二棉织层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氨纶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弹性层包括第三棉织层,且第三棉织层与第二弹性层之间编织连接,所述第三棉织层的内侧设置有第三氨纶层。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层、第二弹性层与第三弹性层的成分配比均为95%棉+5%氨纶。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内侧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透气孔与第二透气孔。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有利于使用寿命的延长。该一种棉氨纶毛圈布内侧的设置有第一弹性层、第二弹性层与第三弹性层,且第二弹性层呈螺旋设置,因此可以提升该面料整体的弹性,从而避免该面料因过度拉伸而导致难以复原,进而提升该面料的使用寿命,此外,第一弹性层、第二弹性层与第三弹性层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棉织层与第一氨纶层、第二棉织层与第二氨纶层、第三棉织层与第三氨纶层,其中每层弹性层的内侧棉占有95%而氨纶占有5%,因此在保证该面料具有良好的弹性的同时也使得该面料整体也具有良好的吸潮性,其中第一弹性层的内侧设置有若干第一
透气孔与第二透气孔,因此该面料整体的透气性也十分良好,同时该面料整体的外层表面为精梳棉层,由于精梳棉不易起毛球,其品质也更加稳定,因此该面料整体的表面更加光洁、条干均匀、手感也更加柔软和细腻。
附图说明
[0015]图 1 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 2 为本技术的第三弹性层俯视图;
[0017]图 3 为本技术的第一弹性层、第二弹性层、第三弹性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图1至图3所示,涉及一种棉氨纶毛圈布,包括精梳棉层1和下模具2;所述精梳棉层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精梳棉层1,所述精梳棉层1为外层表面,所述精梳棉层1的底侧编织连接有第一弹性层2,所述第一弹性层2的底侧编织连接有第二弹性层3,且第二弹性层3呈螺旋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层3的底侧编织连接有第三弹性层4,所述第三弹性层4内层表面。
[0019]使用时,该一种棉氨纶毛圈布内侧的设置有第一弹性层2、第二弹性层3与第三弹性层4,且第二弹性层3呈螺旋设置,因此可以提升该面料整体的弹性,从而避免该面料因过度拉伸而导致难以复原,进而提升该面料的使用寿命,此外,第一弹性层2、第二弹性层3与第三弹性层4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棉织层201与第一氨纶层202、第二棉织层301与第二氨纶层302、第三棉织层401与第三氨纶层402,其中每层弹性层的内侧棉占有95%而氨纶占有5%,因此在保证该面料具有良好的弹性的同时也使得该面料整体也具有良好的吸潮性,其中第一弹性层2的内侧设置有若干第一透气孔5与第二透气孔6,因此该面料整体的透气性也十分良好,同时该面料整体的外层表面为精梳棉层1,由于精梳棉不易起毛球,其品质也更加稳定,因此该面料整体的表面更加光洁、条干均匀、手感也更加柔软和细腻。
[0020]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弹性层2包括第一棉织层201,且第一棉织层201与精梳棉层1之间编织连接,所述第一棉织层20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氨纶层202,便于提升该面料整体的吸潮性与弹性。
[0021]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二弹性层3包括第二棉织层301,且第二棉织层301与第一弹性层2之间编织连接,所述第二棉织层30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氨纶层302,便于提升该面料整体的吸潮性与弹性。
[0022]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三弹性层4包括第三棉织层401,且第三棉织层401与第二弹性层3之间编织连接,所述第三棉织层401的内侧设置有第三氨纶层402,便于提升该面料整体的吸潮性与弹性。
[0023]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弹性层2、第二弹性层3与第三弹性层4的成分配比均为95%棉+5%氨纶,便于提升该面料整体的吸潮性与弹性。
[0024]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弹性层2的内侧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透气孔5与第二透气孔6,有利于该面料内部透气性的提升。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氨纶毛圈布,包括精梳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梳棉层(1)为外层表面,所述精梳棉层(1)的底侧编织连接有第一弹性层(2),所述第一弹性层(2)的底侧编织连接有第二弹性层(3),且第二弹性层(3)呈螺旋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层(3)的底侧编织连接有第三弹性层(4),所述第三弹性层(4)内层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氨纶毛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层(2)包括第一棉织层(201),且第一棉织层(201)与精梳棉层(1)之间编织连接,所述第一棉织层(20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氨纶层(20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昌辉孙滨苏广威周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红博面料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