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下料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12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下料室,其结构包括下料室本体、刮料装置、驱动装置、出料装置以及支架,所述下料室本体两侧均设有所述支架,所述刮料装置设于所述下料室本体内部,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下料室本体后侧顶端,所述出料装置设于所述下料室本体内部底部,所述刮料装置由两个刮板、两个套筒、复数个弹簧组成,所述刮板呈匚状结构,所述刮板两端分别可滑动地嵌套于两个所述套筒内,所述弹簧设于所述刮板与所述套筒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少混凝土的浪费,有利于提高混凝土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振动出料设计,提高出料速度,有效防止混凝土堵塞出料口,提升下料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下料室
本技术是一种混凝土下料室,属于混凝土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通常在大型的搅拌站都设置有混凝土下料室,方便将搅拌好的混凝土直接装在混凝土搅拌车中,运往使用现场。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964914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下料室,结构包括设置在搅拌罐的出料口下方的下料室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室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供车辆通过的进出口,所述下料室本体在与进出口垂直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抽风装置,所述下料室本体外侧设置有回收箱,所述抽风装置远离下料室本体的一端伸出下料室本体并与回收箱连通,但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机构是依靠混凝土自身填充高度的重力进行下料,但混凝土自身带有粘性,在进行下料时很容易将物料出口堵死,导致下料的效率降低,同时部分混凝土易残留于室体的内侧壁上,在经过多次的下料后,室体内侧壁上的混凝土会逐渐积累而无法从室体内导出,易导致这些积累的混凝土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下料室,以解决现有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混凝土下料室,其结构包括下料室本体、刮料装置、驱动装置、出料装置以及支架,所述下料室本体两侧均设有所述支架,所述刮料装置设于所述下料室本体内部,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下料室本体后侧顶端,所述出料装置设于所述下料室本体内部底部,所述刮料装置由两个刮板、两个套筒、复数个弹簧组成,所述刮板呈匚状结构,所述刮板两端分别可滑动地嵌套于两个所述套筒内,所述弹簧设于所述刮板与所述套筒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由壳体、电机、丝杆、滑块和支杆组成,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后端,所述电机输出轴贯穿所述壳体后壁且末端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丝杆底端与所述壳体内部底端轴承连接,所述丝杆顶端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滑块底端两侧均安装有所述支杆,所述支杆可滑动地贯穿所述壳体并延伸至与后侧所述套筒顶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料室本体出料口两侧均设有所述出料装置,各个所述出料装置由振料板、隔振弹簧、振动器组成,所述振料板顶端与所述下料室本体底部内壁铰接连接,所述隔振弹簧一端与所述振料板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隔振弹簧另一端与所述下料室本体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振动器安装于所述振料板外端。进一步地,所述下料室本体出料口下方设有两个阀板,各个所述阀板呈冂状结构,各个所述阀板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料室本体两侧铰接连接,所述下料室本体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气缸,两个所述气缸活塞杆分别于两个阀板铰接连接。进一步地,前后两侧两个所述套筒之间连接有连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带动螺杆的转动,可带动下料室体内伸缩刮板与套筒沿室体的内侧壁进行上下运动,以将室体侧壁上累积粘附的混凝土向出料口方向进行刮除,以使累积的混凝土重新下料,进而可对室体内侧壁上混凝土进行收集并重新利用,以减少混凝土的浪费,有利于提高混凝土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振动出料设计,提高出料速度,有效防止混凝土堵塞出料口,提升下料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混凝土下料室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混凝土下料室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混凝土下料室的结构俯视图。图中:下料室本体-1、刮料装置-2、驱动装置-3、出料装置-4、支架-5、刮板-201、套筒-202、弹簧-203、壳体-301、电机-302、丝杆-303、滑块-304、支杆-305、第一锥齿轮-306、第二锥齿轮-307、振料板-401、隔振弹簧-402、振动器-403、阀板-6、气缸-7、连杆-8。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下料室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下料室本体1、刮料装置2、驱动装置3、出料装置4以及支架5,所述下料室本体1两侧均设有所述支架5,所述刮料装置2设于所述下料室本体1内部,所述驱动装置3设于所述下料室本体1后侧顶端,所述出料装置4设于所述下料室本体1内部底部,所述刮料装置2由两个刮板201、两个套筒202、两个弹簧203组成,所述刮板201呈匚状结构,所述刮板201两端分别可滑动地嵌套于两个所述套筒内,所述弹簧203设于所述刮板201与所述套筒202之间,所述驱动装置3由壳体301、电机302、丝杆303、滑块304和支杆305组成,所述电机302安装于所述壳体301后端,所述电机302输出轴贯穿所述壳体301后壁且末端设有第一锥齿轮306,所述丝杆303底端与所述壳体301内部底端轴承连接,所述丝杆303顶端设有第二锥齿轮307,所述第一锥齿轮306与所述第二锥齿轮307啮合连接,所述滑块304与所述丝杆303螺纹连接,所述滑块304底端两侧均安装有所述支杆305,所述支杆305可滑动地贯穿所述壳体301并延伸至与后侧所述套筒202顶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料室本体1出料口两侧均设有所述出料装置4,各个所述出料装置4由振料板401、隔振弹簧402、振动器403组成,所述振料板401顶端与所述下料室本体1底部内壁铰接连接,所述隔振弹簧402一端与所述振料板401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隔振弹簧402另一端与所述下料室本体1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振动器403安装于所述振料板401外端,所述下料室本体1出料口下方设有两个阀板6,各个所述阀板6呈冂状结构,各个所述阀板6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料室本体1两侧铰接连接,所述下料室本体1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气缸7,两个所述气缸7活塞杆分别于两个阀板6铰接连接,前后两侧两个所述套筒202之间连接有连杆8。例如,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到下料室本体1内,然后待混凝土搅拌车开到下料室本体1下方时,启动气缸7,气缸7活塞杆收缩带动阀板6上摇,从而打开出料口使得混凝土掉落到搅拌车内,同时振动器403启动会振动振料板401,振料板401振动可以提高混凝土掉落的速度,同时可以防止混凝土粘粘在上面,待混凝土掉落完后,启动电机302,电机302运行带动丝杆303转动,丝杆303转动带动滑块304上下移动,而滑块304移动可以带动刮料装置2移动,从而让刮板201和套筒202将下料室本体1内壁上的混凝土刮除,由于下料室本体1两侧底部是向内倾斜结构,当刮板201不断向下移动时,刮板201自动缩进套筒202内,而上升时会在弹簧203回弹力下复原。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下料室,其结构包括下料室本体(1)、刮料装置(2)、驱动装置(3)、出料装置(4)以及支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室本体(1)两侧均设有所述支架(5),所述刮料装置(2)设于所述下料室本体(1)内部,所述驱动装置(3)设于所述下料室本体(1)后侧顶端,所述出料装置(4)设于所述下料室本体(1)内部底部,所述刮料装置(2)由两个刮板(201)、两个套筒(202)、复数个弹簧(203)组成,所述刮板(201)呈匚状结构,所述刮板(201)两端分别可滑动地嵌套于两个所述套筒内,所述弹簧(203)设于所述刮板(201)与所述套筒(20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下料室,其结构包括下料室本体(1)、刮料装置(2)、驱动装置(3)、出料装置(4)以及支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室本体(1)两侧均设有所述支架(5),所述刮料装置(2)设于所述下料室本体(1)内部,所述驱动装置(3)设于所述下料室本体(1)后侧顶端,所述出料装置(4)设于所述下料室本体(1)内部底部,所述刮料装置(2)由两个刮板(201)、两个套筒(202)、复数个弹簧(203)组成,所述刮板(201)呈匚状结构,所述刮板(201)两端分别可滑动地嵌套于两个所述套筒内,所述弹簧(203)设于所述刮板(201)与所述套筒(20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下料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由壳体(301)、电机(302)、丝杆(303)、滑块(304)和支杆(305)组成,所述电机(302)安装于所述壳体(301)后端,所述电机(302)输出轴贯穿所述壳体(301)后壁且末端设有第一锥齿轮(306),所述丝杆(303)底端与所述壳体(301)内部底端轴承连接,所述丝杆(303)顶端设有第二锥齿轮(307),所述第一锥齿轮(306)与所述第二锥齿轮(307)啮合连接,所述滑块(304)与所述丝杆(3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琼花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鼎祥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