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拌合站卸料系统及制作操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442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混凝土拌合站卸料系统及制作操作方法,属于混凝土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在地面基础上安装卸料架和重力升降柱,在重力升降柱上安装平台;卸料架上安装卸料斗,卸料斗的出料口安装启闭装置;安装平台栓接拉绳,拉绳的另一端栓接于启闭装置的封闭板;根据监控平台的承载重量,控制重力升降柱的伸缩:若平台上载重超过空车重量时,重力升降柱上升抬升平台,直至完全重力升降柱完全展开,通过拉绳开启启闭装置;若平台上载重超过超出设定阈值时,重力升降柱收缩平台下降,直至完全重力升降柱完全收拢,通过拉绳关闭启闭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根据平板上的装载重量控制卸料斗的开合,从而避免溢料浪费情况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拌合站卸料系统及制作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生产
,特别是涉及混凝土拌合站卸料系统及制作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家对发展商品混凝土高度重视,商品混凝土亦称预拌混凝土,是指预先拌好的质量合格的混凝土拌和物,以商品的形式出售给施工单位,并运到施工现场进行浇筑的混凝土拌和物。混凝土搅拌站是用来集中搅拌混凝土的联合装置,又称混凝土预制场。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采用集中搅拌、提供商品混凝土的搅拌站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而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搅拌机型号的加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搅拌车的进料时间不断加长,但是搅拌车的装料口始终没有变,现有技术为了防止搅拌车溢料搅拌机在设计时增加了一个料门,并且具有全关、半开和全开限位,可以让搅拌机先把料卸到卸料斗内,然后再通过控制卸料斗卸料口,慢慢卸到搅拌车内,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搅拌站的生产效率,但降低了装料效率,同时主要靠人工肉眼观察和人工控制卸料斗卸料,仍然存在混凝土从卸料斗往搅拌车卸料时的溢料浪费情况。因此,目前亟需寻求一种卸装效率高可实时调整卸料流量,且能防止溢料的混凝土拌合站卸料系统及制作操作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混凝土拌合站卸料系统及制作操作方法,根据平板上的装载重量控制卸料斗的开合,从而避免溢料浪费情况的情况发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混凝土拌合站卸料系统的制作操作方法,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地面基础上安装卸料架和重力升降柱,在重力升降柱上安装平台;步骤二、卸料架上安装卸料斗,卸料斗的出料口安装启闭装置;步骤三、安装平台栓接拉绳,拉绳的另一端栓接于启闭装置的封闭板;步骤四、根据监控平台的承载重量,控制重力升降柱的伸缩:若平台上载重超过空车重量时,重力升降柱上升抬升平台,直至完全重力升降柱完全展开,通过拉绳开启启闭装置;若平台上载重超过超出设定阈值时,重力升降柱收缩平台下降,直至完全重力升降柱完全收拢,通过拉绳关闭启闭装置;步骤五、重力升降柱收缩完毕后启动锁定装置固定监控平台。进一步地,卸料架包括立柱和支架,立柱设有一对且分别设置于平台的两侧,支架安装在两立柱的顶端处。进一步地,平台的两侧安装有钢环,拉绳栓接在钢环上,立柱上安装有定滑轮,拉绳的一端绕经定滑轮栓接于封闭板。进一步地,启闭装置包括固定架、扭力螺栓、封闭板,固定架为一框体,框体的一端连接于卸料口,其中框体内安装有扭力螺栓,封闭板安装在扭力螺栓上。进一步地,固定架为一矩形框,固定架的一相对转角上均安装有一扭力螺栓,封闭板为一直角三角板,直角三角板的一底脚设置于扭力螺栓上,另一底脚的直角侧面上设置耳板,矩形框上具有对应封闭板摆动方向上开设的槽口,拉绳栓接在耳板上。进一步地,扭力螺栓包括螺杆、扭力弹簧和螺帽,扭力弹簧套设在螺杆上,螺杆装在矩形框的转角处;扭力弹簧的两端抵于矩形框,中部伸出部抵触于封闭板。进一步地,平台表面设有限位槽,平台的两端处均搭设有坡道。进一步地,立柱和重力升降柱的底部设置于同一底面基础。进一步地,地面基础是硬化处理后的。混凝土拌合站卸料系统,是通过以上步骤进行制作使用的。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封闭装置、重力升降平台和拉绳滑轮组成可上下升降,卸料口自动启闭的混凝土拌合站卸料系统,实现实时控制卸料流量的同时提高装卸效率,防止混凝土在装卸过程中发生溢料现象,通过扭力弹簧的回复力作为闭合力,相应的通过拉绳的释放量进行卸料口的开合大小,简单实用,降低装置的制作成本。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启闭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启闭装置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启闭装置闭合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扭力螺栓的示意图;图6是平台和重力升降柱的安装示意图;图7是卸料斗的安装示意图;图8是凝土拌合站卸料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卸料斗;2-支架;3-立柱;4-定滑轮;5-卸料口;6-启闭装置;7-拉绳;8-搅拌车;9-平台;10-钢环;11-锁定装置;12-重力升降柱;13-坡道;14-限位槽;15-固定架;16-扭力螺栓;17-封闭板;18-耳板;19-通孔;20-扭力弹簧;21-螺杆;22-螺帽;23-地面基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钢筋之间焊接技术要求,混凝土浇筑要点、素土夯实、桩基施工质量标准等,本专利技术不再累述,重点阐述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8所示,混凝土拌合站卸料系统:卸料架,其中卸料架由立柱3和支架2组成并用于安装卸料斗1,具体的卸料架安装在平台9上,平台9为一表面设有限位槽14平板,并且平台的两端均设置有坡道13,坡道13用于搅拌车8的爬升和下坡。另外的平台9的两侧均设有一钢环10,其中立柱3配合在钢环10中,其立柱3的低端固定在地面基础23上,支架2的两端则分别固定在立柱3的上端部。支架2上安装有卸料斗1,卸料斗1的卸料口5朝下,并且在卸料口5上安装有启闭装置6。启闭装置6包括固定架15、扭力螺栓16、封闭板17。固定架15为一正多边筒框,框架的两关于正多边筒框中心轴对称的的两转角处对应安装有扭力螺栓16,其中在一扭力螺栓16上还安装有封闭板17,相应的矩形框架上的框体上还具有用于封闭板17平行横穿的槽口。优选的固定架15为矩形框,其相对转角处安装有扭力螺栓16,相应的封闭板17为直角等边三角形,其中一底脚处连接于扭力螺栓16,处于自然状态下时,封闭板17底边处于矩形框端面的对角线上,并遮蔽矩形框的半个框面,即两个封闭板17将框面完全遮蔽,形成对卸料口5的封堵卸料斗1。另外的封闭板17的另一底脚上还设有耳板18,其耳板18上具有通孔19,于该通孔19和钢环10之间通过拉绳7连接,并且拉绳7绕于一定滑轮7,通过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混凝土拌合站卸料系统的制作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在地面基础(23)上安装卸料架和重力升降柱(12),在重力升降柱(12)上安装平台(9);/n步骤二、卸料架上安装卸料斗(1),卸料斗(1)的出料口安装启闭装置(6);/n步骤三、安装平台(9)栓接拉绳(7),拉绳(7)的另一端栓接于启闭装置(6)的封闭板(17);/n步骤四、根据监控平台(9)的承载重量,控制重力升降柱(12)的伸缩:/n若平台(9)上载重超过空车重量时,重力升降柱(12)上升抬升平台(9),直至完全重力升降柱(12)完全展开,通过拉绳(7)开启启闭装置(6);/n若平台(9)上载重超过超出设定阈值时,重力升降柱(12)收缩平台(9)下降,直至完全重力升降柱(12)完全收拢,通过拉绳(7)关闭启闭装置(6);/n步骤五、重力升降柱(12)收缩完毕后启动锁定装置(11)固定监控平台(9)。/n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拌合站卸料系统的制作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地面基础(23)上安装卸料架和重力升降柱(12),在重力升降柱(12)上安装平台(9);
步骤二、卸料架上安装卸料斗(1),卸料斗(1)的出料口安装启闭装置(6);
步骤三、安装平台(9)栓接拉绳(7),拉绳(7)的另一端栓接于启闭装置(6)的封闭板(17);
步骤四、根据监控平台(9)的承载重量,控制重力升降柱(12)的伸缩:
若平台(9)上载重超过空车重量时,重力升降柱(12)上升抬升平台(9),直至完全重力升降柱(12)完全展开,通过拉绳(7)开启启闭装置(6);
若平台(9)上载重超过超出设定阈值时,重力升降柱(12)收缩平台(9)下降,直至完全重力升降柱(12)完全收拢,通过拉绳(7)关闭启闭装置(6);
步骤五、重力升降柱(12)收缩完毕后启动锁定装置(11)固定监控平台(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拌合站卸料系统的制作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卸料架包括立柱(3)和支架(2),立柱(3)设有一对且分别设置于平台的两侧,支架(2)安装在两立柱(3)的顶端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拌合站卸料系统的制作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平台(9)的两侧安装有钢环(10),拉绳(7)栓接在钢环上,立柱(3)上安装有定滑轮(4),拉绳(7)的一端绕经定滑轮(4)栓接于封闭板(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拌合站卸料系统的制作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启闭装置(6)包括固定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根夏星陆大勇何文治夏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兴城港瑞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