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纵缝焊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874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管纵缝焊接装置,包括转动部、检测部以及焊接部;转动部包括夹爪、连接件、转轴、转动动力源以及动力源移动装置;转轴一端与转动动力源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件相连接;连接件和夹爪相连接;动力源移动装置可使所述转动动力源在纵向运动;检测部至少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钢管两侧的压力感应装置以及第一支架;压力感应装置包括可贴到管壁的弧形压力传感层、连接块以及传感层移动装置。本装置采用比对焊缝两侧压力反馈值的方式,有效地检测焊缝两侧是否对称齐平,检测方便直观,检测效率高,检测准确性好,从而有效提高了纵缝焊接的效果,进而提高了钢管整体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纵缝焊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管生产领域,尤其涉及钢管纵缝焊接装置。
技术介绍
钢管生产中,需要对其纵缝进行焊接;纵缝焊接的好坏关系到钢管的质量;而焊接时,纵缝两侧是否对称齐平是关系到纵缝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焊接设备往往仅仅设置支架和焊接机,在焊接前通过人工方式对焊缝两侧进行检查,不仅检测效率低下,而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从而影响了纵缝焊接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焊接效果好的钢管纵缝焊接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钢管纵缝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部、检测部以及焊接部;所述转动部包括夹爪、连接件、转轴、转动动力源以及动力源移动装置;所述转轴一端与转动动力源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和夹爪相连接;所述夹爪可从钢管端部夹住钢管管壁;所述动力源移动装置可使所述转动动力源在纵向运动;所述检测部至少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钢管两侧的压力感应装置以及对应的第一支架;所述压力感应装置包括可贴到管壁的弧形压力传感层、连接块以及传感层移动装置;所述焊接部包括焊接机以及第二支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部的连接件为与钢管横截面尺寸相同的圆盘;所述夹爪设置两个,对称设置在圆盘边缘;所述转轴的轴线与钢管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转动部的动力源移动装置为纵向燕尾槽滑台。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转动部的设置两个,分别位于钢管的两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检测部的第一支架与压力感应装置一一对应,其包括第一立柱和向内延伸的第一横梁;所述传感层移动装置为气缸且倒置设置;所述传感层移动装置的底部设置在第一横梁上,其气缸臂与连接块顶部相连接;所述连接块具有朝向钢管的内凹弧面;所述弧形压力传感层设置在内凹弧面上;所述检测部设置两个,沿纵向依次设置。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检测部的压力感应装置还包括感应处理器,与弧形压力传感层电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焊接部的第二支架为“门”形结构,包括横跨钢管的第二横梁以及设置于钢管两侧的第二立柱;所述焊接机设置在吊接在第二横梁下的平台上。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焊接机包括气保焊机和埋弧焊机,两者依次前后设置。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焊接部还包括对称设置在钢管两侧的地轨;所述第二立柱可沿地轨移动地设置在地轨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均具有弧形面的侧向支架和底部支架。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主要在于:提供了一种焊接效果好的钢管纵缝焊接装置;本装置采用比对焊缝两侧压力反馈值的方式,有效地检测焊缝两侧是否对称齐平,检测方便直观,检测效率高,检测准确性好,从而有效提高了纵缝焊接的效果,进而提高了钢管整体的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2是本技术的检测部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和2所示,钢管纵缝焊接装置,用于钢管6的纵向缝(以钢管6轴向为纵向,下同)的焊接;其包括转动部1、检测部2、焊接部3、侧向支架4以及底部支架5。转动部1包括夹爪11、连接件12、转轴13、转动动力源14以及动力源移动装置15;连接件12为与钢管6横截面尺寸相同的圆盘;夹爪11设置两个,纵向且对称地设置在圆盘边缘;夹爪11采用人工、气动或者其他常规结构使其加紧或者释放,可从钢管6端部夹住钢管6管壁;转轴13的轴线与钢管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转轴13一端与连接件12圆盘的中心相连接,另一端与转动动力源14输出端相连接;转动动力源14为伺服电机;动力源移动装置15为纵向燕尾槽滑台结构,可使转动动力源14在纵向运动;转动部1的设置两个,分别位于钢管6的两端。检测部2包括压力感应装置21以及第一支架22;第一支架22包括第一立柱221和向内(以向钢管6中心为向内)延伸的第一横梁222;第一支架22设置一对,对称设置在钢管6两侧;压力感应装置21也设置一对,与第一支架22一一对应;每个压力感应装置21包括弧形压力传感层211、连接块212、传感层移动装置213以及感应处理器(未图示);传感层移动装置213为气缸且倒置设置;传感层移动装置213的底部固接在第一横梁222上,其气缸臂与连接块212顶部相连接;连接块212具有朝向钢管6的内凹弧面;弧形压力传感层211设置在内凹弧面上,弧形压力传感层211可贴到钢管6管壁,弧形压力传感层211与感应处理器通过常规方式电连接;检测部2设置两个,沿纵向依次设置。焊接部3包括气保焊机31、埋弧焊机32、第二支架33以及地轨34;第二支架33为“门”形结构,包括横跨钢管6的第二横梁331以及设置于钢管6两侧的第二立柱(未图示);地轨34设置两条,也对称设置在钢管6两侧,第二立柱底部可沿地轨34移动地设置在对应的地轨34中;气保焊机31、埋弧焊机32依次一前一后(以焊接时,焊接机前进的方向为前方)设置在吊接在第二横梁331下的平台上。侧向支架4对称设置一对,位于钢管6两侧,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可从侧面将钢管6固定;侧向支架4具有弧形面可更好地贴合钢管6,使固定更加稳定。底部支架5沿纵向依次设置若干,均位于钢管6正下方;底部支架5具有弧形面,使钢管6放置更加稳定。本装置的运行原理:将未焊纵缝的钢管6放置在底部支架5上,侧向支架4从侧面将其固定;动力源移动装置15纵向移动,使夹爪11夹住钢管6;转动动力源14启动,带动夹爪11继而带动钢管6以其轴线转动,使纵缝位于焊接机正下方;每个检测部2的两个弧形压力传感层211在传感层移动装置213的驱动下,压住钢管6纵缝两侧;如果钢管6纵缝两侧的自由端对称齐平,则两侧被压后的反作用力相同,则感应处理器反馈的两侧的数值相同;如果钢管6纵缝两侧的自由端未对称齐平,即纵缝两侧自由端的垂直位置并不完全相同,反馈的两侧的反作用力数值会存在差异,则需要再对钢管6进行修整;当钢管6纵缝两侧的自由端对称齐平后,启动焊接机,先使用气保焊机31进行打底和填充,再使用埋弧焊机32进行盖面,完成纵缝的焊接。以上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钢管纵缝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部、检测部以及焊接部;所述转动部包括夹爪、连接件、转轴、转动动力源以及动力源移动装置;所述转轴一端与转动动力源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和夹爪相连接;所述夹爪可从钢管端部夹住钢管管壁;所述动力源移动装置可使所述转动动力源在纵向运动;所述检测部至少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钢管两侧的压力感应装置以及对应的第一支架;所述压力感应装置包括可贴到管壁的弧形压力传感层、连接块以及传感层移动装置;所述焊接部包括焊接机以及第二支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管纵缝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部、检测部以及焊接部;所述转动部包括夹爪、连接件、转轴、转动动力源以及动力源移动装置;所述转轴一端与转动动力源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和夹爪相连接;所述夹爪可从钢管端部夹住钢管管壁;所述动力源移动装置可使所述转动动力源在纵向运动;所述检测部至少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钢管两侧的压力感应装置以及对应的第一支架;所述压力感应装置包括可贴到管壁的弧形压力传感层、连接块以及传感层移动装置;所述焊接部包括焊接机以及第二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纵缝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的连接件为与钢管横截面尺寸相同的圆盘;所述夹爪设置两个,对称设置在圆盘边缘;所述转轴的轴线与钢管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纵缝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的动力源移动装置为纵向燕尾槽滑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纵缝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的设置两个,分别位于钢管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纵缝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的第一支架与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雪华曹献龙王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鑫吴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