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本申请涉及建筑桩孔钻设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在全球创导的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建设领域掀起了绿色建筑的革命,其特点是四节(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一环保。如果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建筑工程,也相当于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方式,尤其是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进行挖掘柱桩孔,如何能够安全、快速的完成,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技术中,也存在了一些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中,基本上时采用平齐向下挖掘的方式进行柱桩的人工挖掘,在挖掘的过程中,需要人工不断的将渣土或者岩石渣铲至吊桶内,再通过提升设备将吊桶提升至地面,这样操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以降低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挖桩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提高挖桩的效率,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在弱风化岩或 ...
【技术保护点】
1.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定位护筒(100)和与定位护筒(100)配合的钻具先挖掘中心桩孔再采用渣土收集装置(200)人工扩孔的步骤。/n
【技术特征摘要】
1.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定位护筒(100)和与定位护筒(100)配合的钻具先挖掘中心桩孔再采用渣土收集装置(200)人工扩孔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S1、施工放样:按照施工图纸、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确定桩孔中心位置;
S2、埋设护筒:在桩孔位置处埋设钢板护筒,护筒的直径大于桩径20-40cm,护筒顶面高出地面30-40cm;
S3、中心桩孔挖掘:初始挖掘无需定位护筒(100),人工挖掘深度至1-1.3m时,下设定位护筒(100),使用钻具穿过定位护筒(100)的底部穿孔(110)进行中心桩孔的钻掘;
S4、人工扩孔:在中心桩孔钻设完毕后,向中心桩孔内下放渣土收集装置(200),采用铁镐、铁铲将中心桩孔外侧渣土由上至下挖掘至渣土收集装置(200)内;待渣土收集装置(200)内的渣土存有一定量时,通过提升装置提升至地面进行集中堆放;
S5、依次循环步骤S4和S5,直至桩孔挖掘到指定深度,其中在每下挖2-3m,安装护臂筒,进行一次混凝土浇筑护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定位护筒(100)包括圆筒本体,所述圆筒本体的底部设有穿孔(110),所述圆筒本体的下部设有渣土承载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宏锐,郭家来,孟磊,夏中国,梁津华,赵中国,于洋,孟春明,窦拥军,杨安民,崔学武,王德晓,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济南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