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解宇星专利>正文

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843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组合功能层,两组或多组组合功能层沿垂直空间方向叠加,所述组合功能层包括两组沿垂直空间方向任意顺序分布的互为正逆行驶方向的行驶平面功能层,行驶平面功能层均包括多条相交叉的双向行驶车道,且双向行驶车道的交叉路口为只允许左转弯路或右转弯路和直行路的无冲突点交叉路口,且同一行驶平面功能层内的相邻两个交叉路口的直行路呈交叉分布;相邻的两个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的对应匹配的直行路之间的同向车道之间设有对应行车方向的跃层车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让车辆全程高速行驶不用等待红绿灯,可以让车辆在繁华的路口直行,且直接左、右拐弯,而不用修建立交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网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普及率的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即使不拥堵的城市,行驶的平均车速也较低。经分析,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如下:1.城市一定区域内,道路面积率一定,区域内人口与拥有汽车数量不断增加,车均城市道路面积不断减小,当汽车拥有量超过道路的承载能力后,车均城市道路面积越小,交通越拥堵。2.现在城市,红绿灯是维持交通秩序,缓解交通拥堵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红绿灯需要车辆停车等待,还有加速与减速等环节,即使道路不拥堵,车辆出行平均速度也受到极大影响。另外红绿灯路口通行率较低。3.现有的城市立交桥,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通行速度与通行效率,修建立交桥需要一定的空间,但是城市的繁华区域,楼房较多,越是靠近道路与交叉路口,楼房越高越密集,极大地限制了立交桥的修建,所以很多繁华城市的路口无法用立交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另外,已经修建的大型立交桥,依然表现为拥堵,因为立交桥没有从根本上有效地增加车均道路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组合功能层,两组或多组组合功能层沿垂直空间方向叠加,所述组合功能层包括两组沿垂直空间方向任意顺序分布的互为正逆行驶方向的行驶平面功能层,所述行驶平面功能层均包括多条相交叉的双向行驶车道,且双向行驶车道的交叉路口为只允许左转弯路或右转弯路和直行路的无冲突点交叉路口,且同一行驶平面功能层内的相邻两个交叉路口的直行路呈交叉分布;相邻的两个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对应匹配的直行路之间的同向车道之间设有对应行车方向的跃层车道。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组合功能层,两组或多组组合功能层沿垂直空间方向叠加,所述组合功能层包括两组沿垂直空间方向任意顺序分布的互为正逆行驶方向的行驶平面功能层,所述至少一组组合功能层的上方或下方还设有一层行驶平面功能层,且这层行驶平面功能层与组合功能层内的相邻的行驶平面功能层的行驶方向互为正逆,所述行驶平面功能层均包括多条相交叉的双向行驶车道,且双向行驶车道的交叉路口为只允许左转弯路或右转弯路和直行路的无冲突点交叉路口,且同一行驶平面功能层内的相邻两个交叉路口的直行路呈交叉分布;相邻的两个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对应匹配的直行路之间的同向车道之间设有对应行车方向的跃层车道。所述两组互为正逆行驶方向的行驶平面功能层分别包括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所述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包括多条相交叉的双向行驶车道一,所述双向行驶车道一的交叉路口为只允许右转弯路和直行路一的无冲突点交叉路口,且相邻的两个交叉路口的直行路一呈交叉设置;所述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包括多条相交叉的双向行驶车道二,所述双向行驶车道二的交叉路口为只允许左转弯路和直行路二的无冲突点交叉路口,且相邻的两个交叉路口的直行路二呈交叉设置;相邻的两组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的双向行驶车道一或者相邻的两组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的双向行驶车道二或者相邻的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与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的双向行驶车道一与双向行驶车道二之间的同向车道之间分别设有对应行车方向的跃层车道。所述跃层车道的进口与出口分别处于双向行驶车道一、双向行驶车道二的相邻的两个交叉路口之间。所述右转弯路、左转弯路的道路为辅道,直行路一与直行路二为主干道;所述辅道与对应的主干道连通,且在辅道上连接有匝道。所述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与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位于不同的层面上,这个层面为地面、地下及地上,或者地面、地下及地上的任意组合。所述直行路一、跃层车道以及直行路二共同形成了麻花状道路行驶结构。所述双向行驶车道在不影响跃层车道车辆行驶的位置设有掉转头匝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实现了高架相交而不用修建立交桥的功能,从而可以在繁华的城市修建而不用拆迁,降低了修建高架前期的拆迁成本,保护了道路周围现有的建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从结构上彻底克服了现有道路设计的不足,交叉路口直行、左拐与右拐均不用等红绿灯,相同的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的情况下,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数倍;让所有的道路都可以修建高架,可以实现车辆全程高速行驶,提高出行的速度,减少出行的时间,对于10公里的道路,可以节省20-30分钟时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可以双层、多层修建,在现有城市道路面积率不变的情况下,车均城市道路面积可以成倍增加,城市的汽车拥有量也可以成倍增加,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主要作用之一是提高车速,在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情况下与各种外界道路或桥自身的配套设施相连。辅道通过匝道,可以与地面同向道路、地面上与辅道相交的道路以及社区、企业等内部道路相连;辅道通过匝道,还可以与各种停车场、广场以及其它广阔地带相连;辅道与其它高架桥之间,也可以通过匝道相连或直接相连;辅道又可以通过匝道与第四代楼房内的道路相连。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的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的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的主干道的结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的立体效果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的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的更大范围路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的具有掉转头匝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当路网系统的总层数为偶数层时,请参阅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组合功能层,两组或多组组合功能层沿垂直空间方向叠加,所述组合功能层包括两组沿垂直空间方向任意顺序分布的互为正逆行驶方向的行驶平面功能层,所述行驶平面功能层均包括多条相交叉的双向行驶车道,且双向行驶车道的交叉路口1为只允许左转弯路2或右转弯路3和一条直行路的无冲突点交叉路口,且同一行驶平面功能层内的相邻两个交叉路口1的直行路呈交叉分布,此处的交叉分布,指的是:相邻两个交叉路口1的直行路在空间无限延伸方向上具有交点,这里想表达的意思是,相邻两个交叉路口1的直行路必须呈纵横交错,实际的本专利技术的相邻两个交叉路口1的直行路,通过上下两个正逆行驶方向的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的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组合功能层,两组或多组组合功能层沿垂直空间方向叠加,所述组合功能层包括两组沿垂直空间方向任意顺序分布的互为正逆行驶方向的行驶平面功能层,所述行驶平面功能层均包括多条相交叉的双向行驶车道,且双向行驶车道的交叉路口为只允许左转弯路或右转弯路和直行路的无冲突点交叉路口,且同一行驶平面功能层内的相邻两个交叉路口的直行路呈交叉分布;相邻的两个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对应匹配的直行路之间的同向车道之间设有对应行车方向的跃层车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组合功能层,两组或多组组合功能层沿垂直空间方向叠加,所述组合功能层包括两组沿垂直空间方向任意顺序分布的互为正逆行驶方向的行驶平面功能层,所述行驶平面功能层均包括多条相交叉的双向行驶车道,且双向行驶车道的交叉路口为只允许左转弯路或右转弯路和直行路的无冲突点交叉路口,且同一行驶平面功能层内的相邻两个交叉路口的直行路呈交叉分布;相邻的两个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对应匹配的直行路之间的同向车道之间设有对应行车方向的跃层车道。


2.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组合功能层,两组或多组组合功能层沿垂直空间方向叠加,所述组合功能层包括两组沿垂直空间方向任意顺序分布的互为正逆行驶方向的行驶平面功能层,所述至少一组组合功能层的上方或下方还设有一层行驶平面功能层,且这层行驶平面功能层与组合功能层内的相邻的行驶平面功能层的行驶方向互为正逆,所述行驶平面功能层均包括多条相交叉的双向行驶车道,且双向行驶车道的交叉路口为只允许左转弯路或右转弯路和直行路的无冲突点交叉路口,且同一行驶平面功能层内的相邻两个交叉路口的直行路呈交叉分布;相邻的两个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对应匹配的直行路之间的同向车道之间设有对应行车方向的跃层车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互为正逆行驶方向的行驶平面功能层分别包括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所述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包括多条相交叉的双向行驶车道一,所述双向行驶车道一的交叉路口为只允许右转弯路和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宇星
申请(专利权)人:解宇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