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超滤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815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超滤膜组件,包括承压外壳和超滤膜组,所述承压外壳由膜壳、上端盖、下端盖、上卡箍、下卡箍、上压紧盘、下压紧盘组成;所述超滤膜组由膜丝、上布水架、下布水架、进气管、中心管及连接管组成;所述下端盖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下布水架相连通;所述下端盖的底部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进气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进水口设置于下端盖上,进水从下端盖端面沿布水架中间部位进入,不会对中空纤维膜丝冲击,过滤方式为外压式,更有利于膜丝的使用寿命;进气口设计在下端盖的底部,更好的利用直冲式进行反冲洗,清理过滤杂质,有效提高整套超滤膜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超滤膜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超滤膜组件,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超滤膜组件,属于水处理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减少污水排放,进行水的再生利用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人们对生活质量意识提高,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我国的水处理行业发展迅速,膜法水处理作为水处理的一种关键环节,具有能耗低、过程简单、分离效果高、无污染等优点,是其他化工分离技术无法替代的新型技术。目前,市场上的超滤膜组件在使用寿命和产量上还是存在一些短板,主要问题在于进水口位于超滤端头侧向进水,从此部位进水会引起水压作用下不断冲击中空纤维膜丝,导致中空纤维膜丝使用寿命低。为了改进上述问题,中国专利:一种超滤组件(申请号:201310238081.4,公告日:2013.10.02)就公开了一款通过中心管进水、出水的超滤膜组件,但是该超滤膜组件采用中心管通管的方式进水、出水,易因为水流过大而造成超滤膜组件内壁压力过大,导致膜丝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超滤膜组件,该滤膜组件能够很好地解决因水压过大导致膜丝损坏的问题,提高了超滤膜组件的整体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超滤膜组件,包括承压外壳和超滤膜组,所述超滤膜组活动装配在承压外壳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外壳由膜壳、上端盖、下端盖、上卡箍、下卡箍、上压紧盘、下压紧盘组成;所述上端盖设置于膜壳的上端部,且通过上卡箍与膜壳卡扣连接;所述下端盖设置于膜壳的下端部,且通过下卡箍与膜壳卡扣连接;所述上压紧盘设置于上端盖内;所述下压紧盘设置于下端盖内;所述超滤膜组由膜丝、上布水架、下布水架、进气管、中心管及连接管组成;所述进气管设置于下布水架的外侧,且与下布水架插槽式连接;所述下布水架设置于中心管的下端部,且与中心管相连通;所述上布水架设置于中心管的上端部,且与中心管相连通;所述连接管设置于上布水架的外侧,且与上布水架插槽式连接;所述膜丝设置于中心管的外侧;进一步改进,所述膜壳的上端部设有端头,为上端头;所述上端头与膜壳通过粘胶粘接固定;进一步改进,所述膜壳的下端部设有端头,为下端头;所述下端头与膜壳通过粘胶粘接固定;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管与上布水架之间设有一个密封件,所述连接管通过该密封件与上布水架密封连接;进一步改进,所述下端盖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下布水架相连通;进一步改进,所述下端盖的底部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进气管相连通;进一步改进,所述膜壳为柱式膜壳;进一步改进,所述膜丝为中空纤维膜丝。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进水口设置于下端盖上,进水从下端盖端面沿布水架中间部位进入,不会对中空纤维膜丝冲击,过滤方式为外压式,更有利于膜丝的使用寿命;进气口设计在下端盖的底部,更好的利用直冲式进行反冲洗,清理过滤杂质,有效提高整套超滤膜组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进气管;2、下压紧盘;3、下端盖;4、进水口;5、第二卡台;6、下卡箍;7、下端头;8、下布水架;9、第一插管;10、膜壳;11、膜丝;12、中心管;13、上端头;14、第二插管;15、第一凸台;16、上卡箍;17、上布水架;18、产水口;19、上端盖;20、密封件;21、上压紧盘;22、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超滤膜组件,包括承压外壳和超滤膜组,所述超滤膜组活动装配在承压外壳内部;所述承压外壳由膜壳10、上端盖19、下端盖3、上卡箍16、下卡箍6、上压紧盘21、下压紧盘2组成;优选的,所述膜壳10为柱式膜壳;所述上端盖19设置于膜壳10的上端部,且通过上卡箍16与膜壳10卡扣连接;具体的,所述膜壳10的上端部设有端头,为上端头13;所述上端头13与膜壳10通过粘胶粘接固定;所述上端头13的端部设有用于上卡箍16卡入的凸台,为第一凸台15;所述上端盖19的边缘处设有用于上卡箍16卡入的卡台,为第一卡台(图中未标记);所述上卡箍16一端卡入第一卡台,另一端卡入第一凸台15,实现上端盖19与上端头13的连接,从而实现上端盖19与膜壳10的连接固定;所述下端盖3设置于膜壳10的下端部,且通过下卡箍6与膜壳10卡扣连接;具体的,所述膜壳10的下端部设有端头,为下端头7;所述下端头7与膜壳10通过粘胶粘接固定;所述下端头7的端部设有用于下卡箍6卡入的凸台,为第二凸台(图中未标记);所述下端盖3的边缘处设有用于下卡箍6卡入的卡台,为第二卡台5;所述下卡箍6一端卡入第二卡台5,另一端卡入第二凸台,实现下端盖3与下端头7的连接,从而实现下端盖3与膜壳10的连接固定;所述上压紧盘21设置于上端盖19内;所述下压紧盘2设置于下端盖3内;所述超滤膜组由膜丝11、上布水架17、下布水架8、进气管1、中心管12及连接管22组成;所述膜丝11设置于中心管的外侧;优选的,所述膜丝11为中空纤维膜丝;所述进气管1设置于下布水架8的外侧,且与下布水架8插槽式连接;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布水架8的低端设有进气口,为第一进气口(图中未示出);所述进气管1套插在该第一进气口上;所述进气管1的端部设有密封收紧环(图中未示出);所述进气管1通过该密封收紧环固定在下布水架8的第一进气口上;所述下布水架8设置于中心管12的下端部,且与中心管12相连通;具体的,所述下布水架8的内侧端部设有与中心管12连接的插槽口,为第一插槽口(图中未标记);所述中心管12的下端设有插管,为第一插管9;所述第一插管9插入第一插槽口,且与第一插槽口密封连接;所述上布水架17设置于中心管12的上端部,且与中心管12相连通;具体的,所述上布水架17的内侧端部设有与中心管12连接的插槽口,为第二插槽口(图中未标记);所述中心管12的上端设有插管,为第二插管14;所述第二插管14插入第二插槽口,且与第二插槽口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管22设置于上布水架17的外侧,且与上布水架17插槽式连接;具体的,所述上布水架17上设有供连接管22插入的插槽(图中未标记),所述连接管22插入该插槽内;所述下端盖3上设有进水口4;所述进水口4与下布水架8相连通;所述下端盖3的底部设有进气口(图中未示出),所述进气口与进气管1相连通;所述上端盖19上设有用于产出经过了净水的产水口18;所述产水口18与上布水架17相连通;所述连接管22与上布水架17之间设有一个密封件20,所述连接管22通过该密封件20与上布水架17密封连接。在本技术中,膜壳10为柱式膜壳,膜壳10与上端头13、下端头7胶粘连接,若干膜丝11与上布水架17、下布水架8套入膜壳10内进行环氧树脂粘接固定,下端盖3上放入进气管1用下压紧盘2压紧固定后与下端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超滤膜组件,包括承压外壳和超滤膜组,所述超滤膜组活动装配在承压外壳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外壳由膜壳、上端盖、下端盖、上卡箍、下卡箍、上压紧盘、下压紧盘组成;所述上端盖设置于膜壳的上端部,且通过上卡箍与膜壳卡扣连接;所述下端盖设置于膜壳的下端部,且通过下卡箍与膜壳卡扣连接;所述上压紧盘设置于上端盖内;所述下压紧盘设置于下端盖内;所述超滤膜组由膜丝、上布水架、下布水架、进气管、中心管及连接管组成;所述进气管设置于下布水架的外侧,且与下布水架插槽式连接;所述下布水架设置于中心管的下端部,且与中心管相连通;所述上布水架设置于中心管的上端部,且与中心管相连通;所述连接管设置于上布水架的外侧,且与上布水架插槽式连接;所述膜丝设置于中心管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超滤膜组件,包括承压外壳和超滤膜组,所述超滤膜组活动装配在承压外壳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外壳由膜壳、上端盖、下端盖、上卡箍、下卡箍、上压紧盘、下压紧盘组成;所述上端盖设置于膜壳的上端部,且通过上卡箍与膜壳卡扣连接;所述下端盖设置于膜壳的下端部,且通过下卡箍与膜壳卡扣连接;所述上压紧盘设置于上端盖内;所述下压紧盘设置于下端盖内;所述超滤膜组由膜丝、上布水架、下布水架、进气管、中心管及连接管组成;所述进气管设置于下布水架的外侧,且与下布水架插槽式连接;所述下布水架设置于中心管的下端部,且与中心管相连通;所述上布水架设置于中心管的上端部,且与中心管相连通;所述连接管设置于上布水架的外侧,且与上布水架插槽式连接;所述膜丝设置于中心管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超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壳的上端部设有端头,为上端头;所述上端头与膜壳通过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乐华郑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佑利积水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