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813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循环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处理箱、第二处理箱、第三处理箱、第四处理箱和收集箱,第一处理箱内部设置有搅拌组件,第一处理箱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板、第三过滤板、第四过滤板,第一处理箱通过第一出液管、第一增压泵、第一进液管与第二处理箱连接,第二处理箱设置有曝气组件,第二处理箱的内部设置有多孔介质,第三处理箱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板、第五过滤板和第六过滤板,第四处理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加热器,第四处理箱的内壁上安装有温度探测器,第二支管与第一处理箱固定连接,第四处理箱通过第三连接管与收集箱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处理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型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循环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为了降低环境污染,污水排放前需要进行深度处理,污水深度处理需要用到污水深度处理装置,但是,现有的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处理效果差,降低了污水深度处理的效率,增加了污水深度处理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处理效果好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处理箱、第二处理箱、第三处理箱、第四处理箱和收集箱,所述第一处理箱内部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第一处理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药液仓,所述第一处理箱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板、第三过滤板、第四过滤板,所述第一处理箱通过第一出液管、第一增压泵、第一进液管与所述第二处理箱连接;所述第二处理箱设置有曝气组件,所述第二处理箱的内部设置有多孔介质,所述第二处理箱通过第三出液管、第三增压泵、第三进液管与所述第三处理箱连接,所述第三处理箱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板、第五过滤板和第六过滤板,所述第三处理箱与第四出液管、第四增压泵、第四进液管依次连接,所述第四进液管设置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第四处理箱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处理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加热器,所述第四处理箱的内壁上安装有温度探测器,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一处理箱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处理箱通过第三连接管与收集箱连通。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的药液仓用于向第一处理箱内部加入絮凝剂,设置的搅拌组件用于充分搅拌絮凝剂和污水,使得絮凝剂与污水充分反应,设置的第二过滤板、第三过滤板、第四过滤板用于过滤去除污水与絮凝剂形成的沉淀,设置的曝气组件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设置的活性炭吸附板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异味,第五过滤板和第六过滤板用于再次过滤污水中的沉淀或颗粒物,第四增压泵能够将第三处理箱底部的污水经过第四出液管、第四进液管和第二支管抽至第一处理箱内部循环处理,或者第四增压泵能够将第三处理箱底部的污水经过第四出液管、第四进液管和第一支管抽至第四处理箱内,经过加热器加热进入收集箱内收集。优选的,所述第一处理箱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处理箱上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的第一过滤板用于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从而去除污水中的沉淀物,设置的第一连接管为透明材质,关闭第一阀门时,搅拌组件能够对污水和从药液仓加入的絮凝剂充分混合,混合均匀后,打开第一阀门,污水和絮凝剂的混合物通过第一连接管流至第二过滤板、第三过滤板和第四过滤板过滤。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处理箱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伸入所述第一处理箱的内部,所述第一搅拌杆上交错设置有搅拌叶。采用上述方案,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搅拌杆和搅拌叶转动,从而将污水和絮凝剂充分混合。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三过滤板和所述第四过滤板的孔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五过滤板的孔径小于所述第六过滤板的孔径。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对污水中大小不同的颗粒进行过滤,从而提高过滤效果。优选的,所述曝气组件包括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上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与第二搅拌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的底部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处理箱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上固定连接有转盘和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处理箱的一侧,所述转盘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采用上述方案,第二搅拌杆为中空结构,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第二搅拌杆内,然后通过透气孔逸出,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从而对污水进行处理,第二电机能够带动转动杆和第二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锥齿轮、第二搅拌杆和转盘转动,增大了臭氧与污水间的接触面积,使臭氧能够充分与污水反应。优选的,所述第二处理箱远离所述第三出液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与第二增压泵连接,所述第二增压泵与第二进液管连接,所述第二进液管伸入所述第二处理箱的内部,所述第二进液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喷头。采用上述方案,第二增压泵能够将第二处理箱底部的污水经过第二出液管和第二进液管从第一喷头中喷淋出,进一步促进了臭氧与污水充分反应。优选的,所述第二处理箱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液管出口端的底部,所述第四处理箱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的第一挡板能够延缓污水加入第二处理箱内部的时间,有利于臭氧与污水充分反应,设置的第二挡板能够延缓污水加入第四处理箱内部的时间,有利于加热器对其进行加热蒸馏。优选的,所述第四处理箱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紫外灯,所述收集箱的内壁上设置有冷凝器,所述第三进液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喷头。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的紫外灯用于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灭菌,设置的冷凝器用于将蒸馏后的水体冷凝至收集箱内收集。优选的,所述收集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第八阀门,所述第一支管上设置有第六阀门,所述第二支管上设置有第七阀门。采用上述方案,污水处理完成后,打开第八阀门,即可将处理后的水体从收集箱中排出,设置的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用于控制第四增压泵从第三处理箱抽出的污水的流向。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温度探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器的输入端连接。采用上述方案,利用控制器可以设置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当温度探测器探测到第四处理箱底部液体的温度达到设置的温度时,温度探测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停止加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污水经过第一处理箱、第二处理箱、第三处理箱、第四处理箱依次处理,处理完成的水体利用收集箱进行收集,生产效率高,处理效果好。(2)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第二搅拌杆内,然后通过透气孔逸出,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从而对污水进行处理,第二电机能够带动转动杆和第二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锥齿轮、第二搅拌杆和转盘转动,增大了臭氧与污水间的接触面积,使臭氧能够充分与污水反应。(3)第五阀门、第七阀门、第六阀门、第四增压泵、第四出液管、第四进液管和第二支管的配合使用,能够将第三处理箱底部的污水抽至第一处理箱内部进行循环处理,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箱(1)、第二处理箱(2)、第三处理箱(3)、第四处理箱(4)和收集箱(5),所述第一处理箱(1)内部设置有搅拌组件(8),所述第一处理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药液仓(7),所述第一处理箱(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板(10)、第三过滤板(11)、第四过滤板(12),所述第一处理箱(1)通过第一出液管(13)、第一增压泵(14)、第一进液管(15)与所述第二处理箱(2)连接;/n所述第二处理箱(2)设置有曝气组件(20),所述第二处理箱(2)的内部设置有多孔介质(40),所述第二处理箱(2)通过第三出液管(21)、第三增压泵(22)、第三进液管(23)与所述第三处理箱(3)连接,所述第三处理箱(3)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板(24)、第五过滤板(25)和第六过滤板(26),所述第三处理箱(3)与第四出液管(27)、第四增压泵(28)、第四进液管(29)依次连接,所述第四进液管(29)设置有第一支管(30)和第二支管(31),所述第一支管(30)与所述第四处理箱(4)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处理箱(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加热器(33),所述第四处理箱(4)的内壁上安装有温度探测器(34),所述第二支管(31)与所述第一处理箱(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处理箱(4)通过第三连接管(36)与收集箱(5)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箱(1)、第二处理箱(2)、第三处理箱(3)、第四处理箱(4)和收集箱(5),所述第一处理箱(1)内部设置有搅拌组件(8),所述第一处理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药液仓(7),所述第一处理箱(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板(10)、第三过滤板(11)、第四过滤板(12),所述第一处理箱(1)通过第一出液管(13)、第一增压泵(14)、第一进液管(15)与所述第二处理箱(2)连接;
所述第二处理箱(2)设置有曝气组件(20),所述第二处理箱(2)的内部设置有多孔介质(40),所述第二处理箱(2)通过第三出液管(21)、第三增压泵(22)、第三进液管(23)与所述第三处理箱(3)连接,所述第三处理箱(3)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板(24)、第五过滤板(25)和第六过滤板(26),所述第三处理箱(3)与第四出液管(27)、第四增压泵(28)、第四进液管(29)依次连接,所述第四进液管(29)设置有第一支管(30)和第二支管(31),所述第一支管(30)与所述第四处理箱(4)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处理箱(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加热器(33),所述第四处理箱(4)的内壁上安装有温度探测器(34),所述第二支管(31)与所述第一处理箱(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处理箱(4)通过第三连接管(36)与收集箱(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箱(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板(6),所述第一处理箱(1)上连接有第一连接管(9),所述第一连接管(9)上设置有第一阀门(9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8)包括第一电机(82),所述第一电机(82)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处理箱(1)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82)的输出轴与第一搅拌杆(8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83)伸入所述第一处理箱(1)的内部,所述第一搅拌杆(83)上交错设置有搅拌叶(8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板(10)、所述第三过滤板(11)和所述第四过滤板(12)的孔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五过滤板(25)的孔径小于所述第六过滤板(26)的孔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凯辰湖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