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配线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807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2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动配线设备,包括机壳和四根支撑杆,四支撑杆通过第一安装板设置于机壳内,四支撑杆呈正方形矩阵排布且均位于第一安装板的顶面,支撑杆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为线材提供挂置位置的承载机构,支撑杆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从承载机构取出线材的取线机构,取线机构分别位于承载机构的上方,取线机构设有红外传感计数器,机壳外侧壁设有显示器,显示器与红外传感计数器电性连接,第一安装板开设有供线材穿过的落料孔,机壳内底面设有用于收集线材的收集容器,呈顶面开口设置的收集容器位于落料孔的下方,机壳外侧壁开设有用于取出收集容器的第一窗口,机壳外侧壁开设有用于为承载机构添加线材的第二窗口。本申请具有便于客户配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配线设备
本申请涉及线材存放及配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配线设备。
技术介绍
大部分生产线材的厂家会将不同型号的线材按照指定的规格进行独立包装,每捆独立包装的线材均由对应的线材卷绕而成,每捆独立包装的线材整体呈圆捆状,以便于存放和运输。目前相关技术中,一些商家将呈圆捆状的线材挂在线架上,以便于存放和展示。线架包括若干呈竖直设置的支撑杆,每根支撑杆均固定有用于为线材提供挂置位置的承载杆,承载杆呈水平设置,若干捆线材挂于承载杆上,每根承载杆上挂置的线材型号不同。客户根据清单从线架上取线,然后把每捆取下的线材放入收集容器内。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当客户要根据清单进行配线时,客户需要伸手至不同的承载杆处拿取不同型号的线材,且将多捆线材放入收集容器内,该过程中客户需要多次重复伸手拿线的动作和将线材放入收集容器的动作才能完成配线,造成了不便于客户配线的缺陷,且容易多拿或漏拿其中某款线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便于客户配线,且不易于多拿或漏拿其中某款线材,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配线设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配线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配线设备,包括四根呈竖直设置的支撑杆,还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呈圆柱状且呈中空设置,四所述支撑杆通过呈水平设置的第一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四所述支撑杆呈正方形矩阵排布且均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面,所述支撑杆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为线材提供挂置位置的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远离所述机壳内侧壁,所述支撑杆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从所述承载机构取出线材的取线机构,所述取线机构位于所述承载机构的上方,所述取线机构可与承载机构配合完成一次取线后进入下一次取线的准备状态,所述取线机构设有用于计算线材剩余量的红外传感计数器,所述红外传感计数器与电源连接,所述机壳外侧壁设有用于显示线材剩余量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红外传感计数器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器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开设有供线材穿过的落料孔,所述落料孔位于四根所述支撑杆之间且位于承载机构的下方,所述机壳内底面设有用于收集线材的收集容器,呈顶面开口设置的所述收集容器位于所述落料孔的下方,所述机壳外侧壁开设有用于取出收集容器的第一窗口,所述第一窗口靠近于机壳的底部,所述机壳外侧壁开设有用于为所述承载机构添加线材的第二窗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商家通过第二窗口能将不同型号的线材挂置于承载机构上,每个承载机构上的线材捆数相等,每个取线机构对应一种线材型号,客户根据清单配线时,可根据需要的线材型号控制相应的取线机构进行取线,对应的取线机构工作时,可将对应承载机构上的一捆线材取出并使得该线材掉落至落料孔,对应的取线机构随即进入下一次取线的准备状态,取出的线材穿过落料孔后进入收集容器,最后客户从第一窗口取出收集容器,即可完成配线,该过程中客户只需要控制相应的取线机构,取出的线材便能自动落入收集容器,从而节省了客户的配线时间,便于客户配线,红外传感计数器能检测经过红外传感计数器检测区的线材,进而计算承载机构上线材的剩余量,显示器能显示承载机构上线材的剩余量,从而便于客户查看每个承载机构上线材的剩余量,使得客户不易于多拿或漏拿其中某款线材。优选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用于挂置线材并传送线材的传送组件和用于限定传送组件的传送方向的限定组件,所述传送组件通过两块水平的呈相对设置的固定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侧壁,对应所述传送组件位于对应所述取线机构的下方,所述取线机构可通过所述传送组件上的线材带动所述传送组件的工作面朝向远离所述支撑杆的方向移动,所述传送组件位于两块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限定组件连接于其中一块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传送组件的侧面,所述限定组件与传送组件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线机构工作时,可推动传送组件上的线材,进而带动传送组件的工作面移动,使得对应的线材能从传送组件远离支撑杆的一端掉落,同时,同一传送组件上与掉落线材相邻的线材移动至已掉落的线材原有位置上,为下一次取线做好准备,限定组件能限定传送组件的传送方向,使得取线机构与传送组件配合时,不会改变传送组件的传送方向,从而使得传送组件能更好的传送线材。优选的,所述传送组件包括第一传送带和两个滚筒,所述滚筒两端均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于两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传送带套设于两所述滚筒,所述第一传送带位于所述取线机构下方,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传送带顶部高于固定板的顶部,所述第一传送带表面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块,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块呈等间距排布,所述限位块顶面与所述线材适配,所述线材挂置于所述限位块顶面,所述限定组件与靠近所述机壳内侧壁的所述滚筒连接,所述限定组件包括棘轮和棘爪,所述棘轮套设且固定于靠近所述机壳内侧壁的所述滚筒的其中一根连接轴,所述棘爪的其中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靠近所述棘轮的所述固定板,所述棘爪位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棘轮之间,所述棘爪位于棘轮的侧上方,所述棘爪靠近棘轮的一端呈插入棘轮的单向齿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传送带上的线材可挂置于限位块,使得多个线材呈等间距排布,取线机构推动对应的线材,对应的线材通过限位块带动第一传送带移动,此时棘轮可转动,对应的线材移动至第一传送带远离机壳内侧壁的一端时从限位块处脱离且掉落,取线机构复位时,若对线材施加使得第一传送带反向移动的力,棘爪将抵紧棘轮的单向齿,此时棘轮不可转动,使得第一传送带保持静止,从而有利于第一传送带与取线机构更好的配合,有利于取线机构更好的取线。优选的,所述取线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拨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可升降的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且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方,所述驱动组件的工作部可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且靠近于所述第一传送带远离所述机壳内侧壁的一端,可反复拨动所述线材并使所述线材从所述第一传送带脱落的所述拨动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的工作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能驱使拨动组件进行反复拨动线材的动作,拨动一次完成一次取线,根据线材的尺寸商家可调节驱动组件的高低,进而与线材的尺寸适配,在挂置线材时,通过抬升驱动组件,可便于商家挂置线材。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偏心轮、推板、滑杆、第一弹簧和第一连接板,所述支撑杆侧壁可升降的设有呈水平设置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方,呈竖直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底面的中部,呈水平设置的所述滑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推板其中一侧面固定于所述滑杆靠近所述机壳内侧壁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滑杆,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推板相互靠近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面且靠近于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呈竖直设置,呈水平设置的所述偏心轮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偏心轮与所述推板远离滑杆的侧面抵接,所述拨动组件包括拨动板和止动板,所述拨动板其中一侧边铰接于所述滑杆的底面,所述拨动板靠近于所述第一传送带远离所述机壳内侧壁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拨动板和所述推板之间,呈竖直设置的所述止动板其中一侧边固定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配线设备,包括四根呈竖直设置的支撑杆(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呈圆柱状且呈中空设置,四所述支撑杆(2)通过呈水平设置的第一安装板(3)设置于所述机壳(1)内,四所述支撑杆(2)呈正方形矩阵排布且均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的顶面,所述支撑杆(2)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为线材(9)提供挂置位置的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远离所述机壳(1)内侧壁,所述支撑杆(2)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从所述承载机构取出线材(9)的取线机构,所述取线机构位于所述承载机构的上方,所述取线机构可与承载机构配合完成一次取线后进入下一次取线的准备状态,所述取线机构设有用于计算线材(9)剩余量的红外传感计数器,所述红外传感计数器与电源连接,所述机壳(1)外侧壁设有用于显示线材(9)剩余量的显示器(62),所述显示器(62)与红外传感计数器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器(62)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3)开设有供线材(9)穿过的落料孔(4),所述落料孔(4)位于四根所述支撑杆(2)之间且位于承载机构的下方,所述机壳(1)内底面设有用于收集线材(9)的收集容器(5),呈顶面开口设置的所述收集容器(5)位于所述落料孔(4)的下方,所述机壳(1)外侧壁开设有用于取出收集容器(5)的第一窗口(6),所述第一窗口(6)靠近于机壳(1)的底部,所述机壳(1)外侧壁开设有用于为所述承载机构添加线材(9)的第二窗口(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配线设备,包括四根呈竖直设置的支撑杆(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呈圆柱状且呈中空设置,四所述支撑杆(2)通过呈水平设置的第一安装板(3)设置于所述机壳(1)内,四所述支撑杆(2)呈正方形矩阵排布且均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的顶面,所述支撑杆(2)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为线材(9)提供挂置位置的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远离所述机壳(1)内侧壁,所述支撑杆(2)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从所述承载机构取出线材(9)的取线机构,所述取线机构位于所述承载机构的上方,所述取线机构可与承载机构配合完成一次取线后进入下一次取线的准备状态,所述取线机构设有用于计算线材(9)剩余量的红外传感计数器,所述红外传感计数器与电源连接,所述机壳(1)外侧壁设有用于显示线材(9)剩余量的显示器(62),所述显示器(62)与红外传感计数器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器(62)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3)开设有供线材(9)穿过的落料孔(4),所述落料孔(4)位于四根所述支撑杆(2)之间且位于承载机构的下方,所述机壳(1)内底面设有用于收集线材(9)的收集容器(5),呈顶面开口设置的所述收集容器(5)位于所述落料孔(4)的下方,所述机壳(1)外侧壁开设有用于取出收集容器(5)的第一窗口(6),所述第一窗口(6)靠近于机壳(1)的底部,所述机壳(1)外侧壁开设有用于为所述承载机构添加线材(9)的第二窗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包括用于挂置线材(9)并传送线材(9)的传送组件和用于限定传送组件的传送方向的限定组件,所述传送组件通过两块水平的呈相对设置的固定板(16)连接于所述支撑杆(2)的侧壁,对应所述传送组件位于对应所述取线机构的下方,所述取线机构可通过所述传送组件上的线材(9)带动所述传送组件的工作面朝向远离所述支撑杆(2)的方向移动,所述传送组件位于两块所述固定板(16)之间,所述限定组件连接于其中一块所述固定板(16)朝向所述传送组件的侧面,所述限定组件与传送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包括第一传送带(17)和两个滚筒(18),所述滚筒(18)两端均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于两所述固定板(16),所述第一传送带(17)套设于两所述滚筒(18),所述第一传送带(17)位于所述取线机构下方,所述第一传送带(17)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板(16)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传送带(17)顶部高于固定板(16)的顶部,所述第一传送带(17)表面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块(19),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块(19)呈等间距排布,所述限位块(19)顶面与所述线材(9)适配,所述线材(9)挂置于所述限位块(19)顶面,所述限定组件与靠近所述机壳(1)内侧壁的所述滚筒(18)连接,所述限定组件包括棘轮(21)和棘爪(22),所述棘轮(21)套设且固定于靠近所述机壳(1)内侧壁的所述滚筒(18)的其中一根连接轴,所述棘爪(22)的其中一端通过转轴(23)转动连接于靠近所述棘轮(21)的所述固定板(16),所述棘爪(22)位于所述支撑杆(2)和所述棘轮(21)之间,所述棘爪(22)位于棘轮(21)的侧上方,所述棘爪(22)靠近棘轮(21)的一端呈插入棘轮(21)的单向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线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拨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可升降的连接于所述支撑杆(2)且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传送带(17)上方,所述驱动组件的工作部可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且靠近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7)远离所述机壳(1)内侧壁的一端,可反复拨动所述线材(9)并使所述线材(9)从所述第一传送带(17)脱落的所述拨动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的工作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24)、偏心轮(25)、推板(26)、滑杆(27)、第一弹簧(28)和第一连接板(29),所述支撑杆(2)侧壁可升降的设有呈水平设置的第二安装板(30),所述第二安装板(30)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7)上方,呈竖直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板(29)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0)底面的中部,呈水平设置的所述滑杆(27)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9),所述推板(26)其中一侧面固定于所述滑杆(27)靠近所述机壳(1)内侧壁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28)套设于所述滑杆(27),所述第一弹簧(28)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9)和所述推板(26)相互靠近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一电机(24)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0)的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宁杨子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林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