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式光阀显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801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反射式光阀显像系统,包括一棱镜模块,含有两外表面及一侧表面,内部介于两外表面间具有倾斜的两相邻切面;一金属线栅偏光器,设在靠侧表面的一切面上;一反射式光阀,设在靠金属线栅偏光器的外表面附近;以及一透镜组,设在另一外表面附近。由偏光片预先极化照明光束形成所需极性光束,令均一极性照明光束射入棱镜模块,经全反射后入射至金属线栅偏光器,由金属线栅偏光器完全反射各种入射角度的极性光束,照射至反射式光阀,经光阀调变后再投射至透镜组,形成图像。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避免斜向入射的极化分离损失,增加系统图像的对比,并使显像系统空间配置更具弹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像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棱镜模块的反射式光阀显像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显像系统为了配合光阀对特定极性光束的需求,预先将照明光束形成单一极性光束,再以单一极性照射光束照射至光阀,以提高显像画面的质量。如图1所示,现有显像系统10使用一极性偏光器11(polarizing beamsplitter,PBS)作为极化照明光束的手段,该极性偏光器11由两个直角柱状棱镜111、112的斜边相互粘结形成方形剖面棱镜,并在该粘结斜边表面上设一极性分离镀层113(polarization splitting coating),通过极性分离镀层113选择性反射特定极性光束的特性,进行极化光束。当混含P极性(平行于图1的纸面)及S极性(垂直于图1的纸面)的照明光束12,照射设于极性偏光器11一侧的偏光片15(Polarizer),仅让S极性照明光束12穿过,并投射进入直角柱状棱镜111,再斜向入射至极性分离镀层111,S极光束被反射,转向由直角柱状棱镜111另一边穿出,并投射至邻近LCOS反射式光阀13(Liquid CrystalOn Silicon),由反射式光阀改变极性,即由S极性改变为P极性,调变后形成一具有图像信息的光束,经LCOS反射式光阀13反射后,又由直角柱状棱镜111同一边射入极性偏光器11,再入射至极性分离镀层113,极性分离镀层113让P极光束直接穿过,进入直角柱状棱镜112,并入射至透镜组14,形成一图像。由于传统极性偏光器具有角度相依性(angular dependence),即传统极性偏光器对于各种斜向角度入射的光束(skew rays),会因方向不同而产生偏极性不同的光束,造成部分极性光束转换的损失,形成严重的对比度不均匀及对比度偏低的问题。因此现有显像系统10构件配置时,将受限于极性分离镀层113相对于入射照明光束及光阀反射光的偏极角度特性分布,一般仅应用于光束发散角较小(即光圈F/#较大)的光学系统中,因而降低光学系统的亮度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式光阀显像系统,可减少照明光束斜向入射损失,以提高入射照明光束极化分离效果,增加画面的对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式光阀显像系统,使构件间配置降低限制,增加配置弹性,并缩减背焦距离。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反射式光阀显像系统,包括一棱镜模块,含有两外表面及一侧表面,内部介于两外表面间具有倾斜的两相邻切面;一金属线栅偏光器,设在靠该侧表面的前述的一切面上;一反射式光阀,设在前述靠金属线栅偏光器的外表面附近;以及一透镜组,设在前述另一外表面附近。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棱镜模块,为一柱状棱镜包括两外表面;一侧表面,位于两外表面一侧;两切面,相邻位于棱镜模块内部,倾斜介于两外表面间;以及一金属线栅偏光器,设于靠该侧表面的前述一切面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的棱镜模块的反射式光阀显像系统,包括一合光棱镜,为一块状棱镜,含有同一水平的四个表面;三棱镜模块,分别以一外表面面对并设于前述四个表面中三个表面邻近;一透镜组,设于前述四个表面中一个表面附近;三反射式光阀,分别设于三棱镜模块的另一外表面邻近;以及三光束,分别投射并经三棱镜模块,反射至三反射式光阀。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一偏光片预先极化照明光束形成所需极性光束,令均一极性照明光束射入棱镜模块,棱镜模块具有两实质平行的外表面,以及跨两外表面对角边的金属线栅偏光器,使入射至棱镜模块内照明光束经全反射后,投射于金属线栅偏光器上,由金属线栅偏光器完全反射各种入射角度的极性光束,照射至反射式光阀,再经光阀调变后反射至透镜组,形成图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显像系统的光路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显像系统光路径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显像系统光路径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显像系统光路径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显像系统的外观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显像系统20,包括一偏光片21、一具有金属线栅偏光器23(Wire-Grid Polarizer)的棱镜模块22、反射式光阀24及透镜组25。主要通过偏光片21及金属线栅偏光器23,将照明光束26极化成所需极性光束,入射至反射式光阀24,再反射至透镜组25,形成图像。其中,显像系统20的棱镜模块22为一柱状棱镜,具有两实质平行的外表面221及222,一侧表面223不平行于外表面221及222,棱镜模块22内部具有跨两外表面221、222两对角边的切面224、225,该两切面224、225实质相互平行,并间隔一微小的间隙226,其中近外表面221的切面224上,设一金属线栅线偏光器23,通过间隙226防止损坏金属线栅偏光器23。此外,反射式光阀24实质平行设于外表面221附近,而透镜组25的底部则实质平行设于外表面222附近,一偏光片21实质平行设于侧表面223外侧附近,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显像系统20。本专利技术的显像系统20,由一混含P极及S极的照明光束26,从棱镜模块22侧表面223方向,以垂直方向照射至偏光片21,经过偏光片21预先极化作用,使照明光束穿过偏光片21,形成均一S极照明光束,接着进入侧表面223,通过适当选择外表面221及侧表面223的夹角θ,使照明光束26能以大于全反射临界角的较大角度,照射至外表面221,使照明光束26形成全反射,接着反射至金属线栅偏光器23,利用由金属线栅偏光器23无角度相依性,即各种不同角度入射所有光束,金属线栅偏光器23会反射特定方向极性照明光束,以及让垂直该特定方向极性照明光束穿透金属线栅偏光器23,将S极光束反射以实质垂直穿出外表面221,以避免光束反射损失,接着照射至反射式光阀24,经过反射式光阀24调变后,形成一具有图像信息的P极光束261,由反射式光阀24反射,再以近垂直穿过外表面221进入棱镜模块22,入射至金属线栅偏光器23,以P极光束261穿过金属线栅偏光器23,进入间隙226,由于间隙226间隔极小,对光路径影响很小,因此P极光束261约以相同方向前进,穿过邻接切面225,再近垂直穿过外表面222离开棱镜模块22,最后入射至透镜组25,形成一图像。由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显像系统20,通过偏光片21,预先极化照明光束26成所需极性光束,并适当选择照明光束26照射至外表面221的角度,令均一S极性照明光束26全反射后,入射至金属线栅偏光器23,且由于金属线栅偏光器23可完全反射各种入射角度的S极性光束,可避免斜向入射的极化分离损失,增加系统20的对比,也可以金属线栅偏光器23较大倾斜范围的角度α,约在15-40度间,使显像系统配置更具弹性。如图3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显像系统30,其中棱镜模块32为一柱状棱镜,具有两实质平行的外表面321及322,一侧表面323分别垂直于外表面321及322,棱镜模块32内部具有跨两外表面321、322两对角边的切面324、325,切面324及外表面321的夹角α角,约在22.5度,该两切面324、325实质相互平行,并间隔一微小的间隙326,其中近外表面321的切面324上,设一金属线栅线偏光器33,通过间隙326防止损坏金属线栅偏光器33。此外,反射式光阀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射式光阀显像系统,包括: 一棱镜模块,含有两外表面及一侧表面,内部介于两外表面间具有倾斜的两相邻切面; 一金属线栅偏光器,设在靠该侧表面的前述的一切面上; 一反射式光阀,设在前述靠金属线栅偏光器的外表面附近;以及 一透镜组,设在前述另一外表面附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和
申请(专利权)人: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吕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