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ACO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光源单元和具有该光源单元的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7998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源单元,安装在发光装置中使用,其特征在于, 纵向两端具有电极的多个线状光源在对线状光源纵向垂直的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并排设置,在这样的状态下用连接件加以连接,同时相对于所述发光装置可整体装拆。(*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观察X光照片的观片箱和观看照片底片用的查片灯盒等发光装置的光源单元和具有该光源单元的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观片箱是从X光照片背后照射光、以便清楚观察X光照片用的设备,例如有特开昭55-164878号公报记载的设备(下文称为已有技术)。该观片箱内置多根荧光灯,前面具有半透明的透光板。这种已有技术配备多根荧光灯,各荧光灯分别装在观片箱主体中设置的荧光灯插座上。因此,安装时或更换荧光灯时,要逐一装拆荧光灯,操作费事。而且,由于能够逐一完成荧光灯更换,往往未一次统换全部荧光灯,例如有时仅换未点亮的荧光灯。因此,容易造成新旧荧光灯混用的状态,并且新荧光灯与旧荧光灯亮度不同,成为产生发光不均匀的原因。产生发光不均匀时,作为发光装置的发光质量降低,尤其在观片箱的情况下,将妨碍对X光照片的正确读片。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有多个光源也能一起安装或更换的一体化光源单元和具有该光源单元的发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关光源单元的本专利技术,其光源单元安装在发光装置中使用,其特征在于,纵向两端具有电极的多个线状光源在对线状光源纵向垂直的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并排设置,在这样的状态下用连接件加以连接,同时相对于所述发光装置可整体装拆。根据本专利技术,多个线状光源形成一体,因而多个线状光源能一起进行安装或更换。而且,最好多个线状光源具有单一连接器,用于与所述发光装置为点亮该线状光源而配备的点亮装置的低压侧输出连接。由于多个线状光源具有低压侧输出用的单一连接器,便于与点亮装置连接。又,最好所述连接件具有装在所述线状光源纵向一端部附近的第1连接片和装在所述线状光源纵向另一端部的第2连接片。若连接件仅装在线状光源纵向一端部附近,则连接体将线状光源保持为单端支持的状态,不稳定,但通过装在线状光源两端附近,能达到光源单元稳定。有关发光装置的本专利技术,其发光装置具有装置主体、和设置在该装置主体的光源,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光源,具有光源单元,该光源安装的所述连接体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可装拆。根据该发光装置,能以光源单元为单位一起更换多个线状光源。从另一观点看的有关发光装置的本专利技术,其发光装置具有装置主体、设置在该装置主体的光源、和用于反射该光源的光的反射板,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光源,具有光源单元,用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光源单元的连接件将所述发射板夹在中间加以保持。发射板因变黄等而需要更换时,根据本发光装置,从装置主体拆掉光源单元,就能简便地拆卸反射板。附图说明图1是观片箱的俯视图;图2是观片箱的侧视图;图3是去除光源单元后的壳体内部的俯视图;图4是点亮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光源单元的立体图;图6(a)是冷阴极管的正视图,(b)是安装绝热材料的冷阴极管的正视图;图7(a)是连接件和冷阴极管的组装图,(b)所示是组装后的冷阴极管和连接件的立体图;图8所示是光源单元的第2连接片侧(低压侧)的放大图;图9是安装光源单元的壳体的俯视图(省略主布线26和电线46);图10是壳体内部的电气布线图;图11(a)是壳体底部、反射板和光源的剖面图,(b)所示是(a)的壳体底部与反射板之间电线通过状态的剖面图;图12是发光面组成体的后视图;图13是图12中A-A线剖视图; 图14是发光面组成体和壳体的组装图;图15是图1中B-B线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形态。这里,作为发光装置的一个例子,举出观察X光底片用的观片箱进行说明。该观片箱1是在装置主体2内具有多个光源单元3而构成。如图1所示,装置主体2具有安装光源单元的壳体5和装在壳体5上的可装拆的发光面组成体6。如图2所示,该装置主体2安装了使装置主体2竖立用的支座7,使得光源面朝向侧面(图2中朝向左方)。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5具有矩形的底面部8和从底面部8的边缘竖起的侧面部9a、9b、9c、9d,另外一个面(正面)开口,形成正面开口的箱体形状。图中,用符号9a、9b表示的侧面部为长边侧,用符号9c、9d表示的侧面部为短边侧。所述发光面组成体6装在该壳体5上,覆盖该壳体5的正面开口(参考图1)。该发光面组成体6是在形成发光面的扩散板11的边缘安装框体12而构成。扩散板11使来自背后的光源3的光扩散,同时使该光透射,这样形成发光面。该扩散板11形成矩形,成为矩形的发光面。扩散板11是白色透明的玻璃或合成树脂制的板。另一方面,框体12用金属制成,形成矩形框状,在扩散板11边缘增强扩散板11的强度。框体12用后文所述的螺钉53等安装到所述壳体5,也起扩散板11的安装体的作用。所述框体12上设置X光照片固定件14,可使X光照片放在作为发光面的扩散板11上,并保持这样的状态。具体而言,是将X光照片插入X光照片固定件14与扩散板11之间,夹住X光照片,并能排列放置多张X光照片。图3所示为壳体5的内部去除光源单元3时的状态。该壳体5的内部设置底部反射板16和光源点亮装置17a-1、17a-2、17b-1、17b-2。底部反射板15用于把从光源3照射到背后(壳体底面侧)的光反射到正面(扩散板侧),由多块白色板状(或片状)的分体16a、16b组成。图中,是把用柔性合成树脂制的片状体构成的2块矩形分体16a、16b合并成1个大的矩形反射板区,但分体的数量无特别限定。也可用1块大板状体构成反射板16。反射体16的总面积大致对应于扩散板11的大小。反射板16(设置该反射板16的区域为反射板区)比壳体5的底部小一圈。即,反射板16的面积(分体16a与16b面积的和)小于壳体底面部8的面积,在底面部8的边缘部确保不配置反射板16的区域19a、19b、19c、19d。在壳体侧面部9a、9b、9c、9d的各内表面与反射板16的边缘之间分别确保非反射板配置区19a、19b、19c、19d,非反射板配置区19a、19b、19c、19d的总体形状为矩形框状。下文中,将成对的长边侧非反射板配置区19a、19b中的1区个(图3中为下侧)称为第1非反射板配置区19a,将成对的长边侧非反射板配置区19a、19b中的另1个区(图3中为上侧)称为第2非反射板配置区19b。所述点亮装置17a-1、17a-2、17b-1、17b-2用于点亮光源单元3的冷阴极管(后文说明),在电路板21的1个面21a安装了构成点亮装置等的电气元器件(线圈、电容、电阻等)22,组成其主要部分,如图4所示。这些点亮装置为逆变器方式,用10kHz~60kHz左右的高频将光源3点亮。若用高频点亮荧光灯,则发光效率将提高。点亮装置17a-1、17a-2、17b-1、17b-2与光源单元的数量(4个)对应,设置4个,配置在非反射板配置区19a、19b。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2个点亮装置(下文称为第1点亮装置)17a-1、17a-2配置在第1非反射板配置区19a,其他2个点亮装置(下文称为第2点亮装置)17b-1、17b-2配置在第2非反射板配置区19b。各点亮装置17a-1、17a-2、17b-1、17b-2安装在壳体5上,相对于底面部8成竖立状,使板条状电路板21沿壳体侧面部9a(或9b)平行排列(参考图15)。电路板21用螺钉等固定在壳体5上形成的安装柱24上。电路板21装有电气元器件22的面21a的反面21b隔开规定间隔与侧面部9a(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羽生笃史山本雅俊伊都刚
申请(专利权)人:ACO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