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压电驱动的新型变体机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981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1
一种基于压电驱动的新型变体机翼,涉及航空飞行器变体机翼技术领域,包括截面为D形的机翼盒、及连接于机翼盒后端的变形结构,所述的机翼盒包括由多条截面为L形的肋条、及主翼梁通过连接件搭建成的框架,以及固定连接于框架外表面的刚性蒙皮,所述的变形结构位于主翼梁的后侧,包括多个与主翼梁的后端面固定连接且间隔设置的柔性桁架承载单元、设置于相邻的柔性桁架承载单元之间的压电驱动单元、以及固定连接于柔性桁架承载单元上端的柔性蒙皮。本发明专利技术优化了压电驱动系统的结构及其安装位置,使机翼变形更加稳定和多样化以适应不同飞行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压电驱动的新型变体机翼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飞行器变体机翼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压电驱动的新型变体机翼。
技术介绍
目前,已应用到飞机上的变体机翼主要是通过液压装置驱动、以折叠-伸展为变形形式的刚性变体机翼。压电材料作为一种全新的功能材料,利用其逆压电效应,可以在电场作用下控制其变形程度,在变体机翼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目前对压电材料的利用仍有一些不足之处。1.常见的刚性变体机翼是利用液压装置控制机翼的折叠和伸展来改变飞机形状,但是该类型的变体机翼往往具有复杂的机械结构,很大程度增大了机翼体积和质量,影响飞机的整体飞行性能和稳定性。2.目前已提出的以形状记忆材料驱动的变体机翼,虽然可以达到机翼厚度和倾角的效果,但是其响应缓慢的问题会致使机翼不能根据飞行环境做出及时改变。3.目前已提出的以压电材料驱动的变体机翼,主要是将压电系统直接与机翼蒙皮结合来达到改变机翼形状的效果,但是该类形变体机翼会致使压电系统在飞行过程中与外界载荷直接接触,影响压电系统的驱动效果和工作环境。4.此外,以压电材料驱动的变体机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压电驱动的新型变体机翼,其特征为:包括截面为D形的机翼盒、及连接于机翼盒后端的变形结构,所述的机翼盒包括由多条截面为L形的肋条、及主翼梁通过连接件搭建成的框架,以及固定连接于框架外表面的刚性蒙皮,所述的变形结构位于主翼梁的后侧,包括多个与主翼梁的后端面固定连接且间隔设置的柔性桁架承载单元、设置于相邻的柔性桁架承载单元之间的压电驱动单元、以及固定连接于柔性桁架承载单元上端的柔性蒙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压电驱动的新型变体机翼,其特征为:包括截面为D形的机翼盒、及连接于机翼盒后端的变形结构,所述的机翼盒包括由多条截面为L形的肋条、及主翼梁通过连接件搭建成的框架,以及固定连接于框架外表面的刚性蒙皮,所述的变形结构位于主翼梁的后侧,包括多个与主翼梁的后端面固定连接且间隔设置的柔性桁架承载单元、设置于相邻的柔性桁架承载单元之间的压电驱动单元、以及固定连接于柔性桁架承载单元上端的柔性蒙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压电驱动的新型变体机翼,其特征为:所述的压电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所述的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并排排列于主翼梁的后侧,在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的底部设有一端与主翼梁固定连接的刚性底梁,在刚性底梁的上端分别设有用以安装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的底座,所述的刚性底梁、及柔性桁架承载单元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刚性蒙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压电驱动的新型变体机翼,其特征为:所述的底座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的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具有相同的结构,包括底端与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相互平行设置的2个分布式压电复合梁驱动器、设置于2个分布式压电复合梁驱动器之间且一端与底座上表面连接的储能弹簧、设置于储能弹簧上方的菱形放大器,设置于菱形放大器上方的变形传递导杆,所述的菱形放大器的下端与储能弹簧的上端连接,菱形放大器的上端与变形传递导杆的下端连接,所述的菱形放大器的两侧端分别通过连杆与两侧的分布式压电复合梁驱动器的顶端连接,所述的连杆的两端分别与菱形放大器、及分布式压电复合梁驱动器铰接,所述的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的变形传递导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柔性梁,所述的柔性梁的前端与主翼梁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柔性梁的上端与柔性蒙皮的下表面相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压电驱动的新型变体机翼,其特征为:所述的柔性桁架承载单元包括上弧形杆、下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博王率周子钰马宵薛世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