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亚茹专利>正文

一种饮料灌装瓶雾化杀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7900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饮料灌装瓶雾化杀菌装置,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中部设置有限位放置区,且传送带的顶端位于限位放置区的上方设置有饮料瓶,所述传送带的后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连接有控制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既能对饮料瓶的内部进行彻底的杀菌处理,也提高了对饮料瓶内部喷射雾化杀菌液的准确性,且能控制并减少杀菌溶液的消耗量,也能提高杀菌装置的工作效率,进而在消毒溶液器皿的内部溶液不足时,能够在不影响杀菌装置工作的情况下对消毒溶液器皿的内部注入杀菌溶液,节省了注入杀菌溶液的时间,且整体杀菌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饮料灌装瓶雾化杀菌装置
本技术涉及杀菌
,具体是一种饮料灌装瓶雾化杀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伴随着人们快节奏的日常生活,不管是在家庭里还是外出,都已经和饮料瓶有着密切的关联,现有的饮料灌装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为插入式灌装,第二种为隔空灌装,由于人们对于对健康方面的追求使得饮料瓶的加工工艺中不管哪种灌装方式都是需要在灌装前对空的灌装瓶进行杀菌处理。但现有的用于饮料瓶的杀菌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且工作效率较低,在消毒溶液器皿的内部溶液不足,注入杀菌溶液时,需要对杀菌装置整体进行暂停使用,减少了杀菌装置的工作时间,进而减少了对饮料瓶杀菌的数量。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牛奶灌装的杀菌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6934365U),该专利技术通过对消毒液进行雾化处理,可对包材内部整个空间进行彻底杀菌,且消毒液用量较以往大大减少。因此,基于现有的雾化杀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饮料灌装瓶雾化杀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料灌装瓶雾化杀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饮料灌装瓶雾化杀菌装置,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中部设置有限位放置区,且传送带的顶端位于限位放置区的上方设置有饮料瓶,所述传送带的后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前表面设置有智能控制面板,所述传送带的后侧靠近控制箱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位于支撑架的内侧连接有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底端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底部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固定座的顶端,所述固定座的两外侧端均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端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位于固定座的下方安装有消毒溶液器皿,且转盘的底部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底部位于限位放置区的正上方位置处安装有高压雾化器,所述高压雾化器的底端连接有雾化喷头,所述固定盘的底部位于高压雾化器的两侧均安装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底部内侧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壁设置有橡胶圈,所述传送带的后侧靠近雾化喷头的后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的顶部前表面靠近限位放置区的后侧位置处嵌入安装有红外发射管,所述传送带的前侧对应第三支撑杆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部对应红外发射管的一侧位置处嵌入安装有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输出端均电性连接智能控制面板的输入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消毒溶液器皿包括刻度线和溶液注入口,所述溶液注入口设置有消毒溶液器皿的顶部,所述消毒溶液器皿的外表面位于溶液注入口的下方设置有刻度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盘的中部设置有溶液输送孔,且转盘的内部呈环形结构设置有六个溶液落槽,所述溶液输送孔的底部与溶液落槽之间连接有管道。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溶液输送孔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消毒溶液器皿的底部对应外螺纹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内螺纹槽,且消毒溶液器皿与转盘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盘的内部对应高压雾化器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溶液出口,且固定盘的中部设置有环形轨道滑槽。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盘的底部对应环形轨道滑槽的内部位置处设置有转动环,所述固定盘与转盘之间通过环形轨道滑槽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送带的内侧安装有驱动电机,且传送带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伺服电机、液压伸缩杆、高压雾化器和驱动电机的输入端均电性连接有智能控制面板的输出端,所述智能控制面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外部电源。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盘的两外侧端均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外侧端连接有固定导杆,固定导杆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底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放置区的宽度大于饮料瓶的底部直径,且限位放置区的宽度与饮料瓶的底部直径相差在0.8cm~1.3cm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既能对饮料瓶的内部进行彻底的杀菌处理,也提高了对饮料瓶内部喷射雾化杀菌液的准确性,并通过设置转盘和在转盘的内部设置多个溶液落槽,既能控制并减少杀菌溶液的消耗量,也能提高杀菌装置的工作效率,进而在消毒溶液器皿的内部溶液不足时,能够在不影响杀菌装置工作的情况下对消毒溶液器皿的内部注入杀菌溶液,节省了注入杀菌溶液的时间,且整体杀菌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中红外接收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转盘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固定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传送带;2、限位放置区;3、饮料瓶;4、第一支撑杆;5、控制箱;6、智能控制面板;7、支撑架;8、固定板;9、第一固定架;10、伺服电机;11、联轴器;12、固定轴;13、固定座;14、固定杆;15、转盘;16、消毒溶液器皿;17、固定盘;18、雾化喷头;19、第二支撑杆;20、第三支撑杆;21、红外发射管;22、红外接收管;23、液压伸缩杆;24、第二固定架;25、固定环;26、橡胶圈;27、高压雾化器;151、溶液输送孔;152、溶液落槽;153、管道;161、刻度线;162、溶液注入口;171、环形轨道滑槽;172、溶液出口。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7,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饮料灌装瓶雾化杀菌装置,包括传送带1,传送带1的外表面中部设置有限位放置区2,且传送带1的顶端位于限位放置区2的上方设置有饮料瓶3,传送带1的后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4,第一支撑杆4的顶端连接有控制箱5,控制箱5的前表面设置有智能控制面板6,传送带1的后侧靠近控制箱5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7,支撑架7的顶端连接有固定板8,固定板8的底部位于支撑架7的内侧连接有第一固定架9,第一固定架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0,伺服电机10的底端连接有联轴器11,联轴器11的底部连接有固定轴12,固定轴12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固定座13的顶端,固定座13的两外侧端均连接有固定杆14,固定杆14的底端连接有转盘15,转盘15的顶部位于固定座13的下方安装有消毒溶液器皿16,且转盘15的底部连接有固定盘17,固定盘17的底部位于限位放置区2的正上方位置处安装有高压雾化器27,高压雾化器27的底端连接有雾化喷头18,固定盘17的底部位于高压雾化器27的两侧均安装有液压伸缩杆23,液压伸缩杆23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固定架24,第二固定架2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饮料灌装瓶雾化杀菌装置,包括传送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1)的外表面中部设置有限位放置区(2),且传送带(1)的顶端位于限位放置区(2)的上方设置有饮料瓶(3),所述传送带(1)的后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4),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顶端连接有控制箱(5),所述控制箱(5)的前表面设置有智能控制面板(6),所述传送带(1)的后侧靠近控制箱(5)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的顶端连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的底部位于支撑架(7)的内侧连接有第一固定架(9),所述第一固定架(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0),所述伺服电机(10)的底端连接有联轴器(11),所述联轴器(11)的底部连接有固定轴(12),所述固定轴(12)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固定座(13)的顶端,所述固定座(13)的两外侧端均连接有固定杆(14),所述固定杆(14)的底端连接有转盘(15),所述转盘(15)的顶部位于固定座(13)的下方安装有消毒溶液器皿(16),且转盘(15)的底部连接有固定盘(17),所述固定盘(17)的底部位于限位放置区(2)的正上方位置处安装有高压雾化器(27),所述高压雾化器(27)的底端连接有雾化喷头(18),所述固定盘(17)的底部位于高压雾化器(27)的两侧均安装有液压伸缩杆(23),所述液压伸缩杆(23)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固定架(24),所述第二固定架(24)的底部内侧连接有固定环(25),所述固定环(25)的内壁设置有橡胶圈(26),所述传送带(1)的后侧靠近雾化喷头(18)的后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三支撑杆(20),所述第三支撑杆(20)的顶部前表面靠近限位放置区(2)的后侧位置处嵌入安装有红外发射管(21),所述传送带(1)的前侧对应第三支撑杆(20)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支撑杆(19),所述第二支撑杆(19)的内部对应红外发射管(21)的一侧位置处嵌入安装有红外接收管(22),所述红外发射管(21)和红外接收管(22)的输出端均电性连接智能控制面板(6)的输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饮料灌装瓶雾化杀菌装置,包括传送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1)的外表面中部设置有限位放置区(2),且传送带(1)的顶端位于限位放置区(2)的上方设置有饮料瓶(3),所述传送带(1)的后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4),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顶端连接有控制箱(5),所述控制箱(5)的前表面设置有智能控制面板(6),所述传送带(1)的后侧靠近控制箱(5)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的顶端连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的底部位于支撑架(7)的内侧连接有第一固定架(9),所述第一固定架(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0),所述伺服电机(10)的底端连接有联轴器(11),所述联轴器(11)的底部连接有固定轴(12),所述固定轴(12)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固定座(13)的顶端,所述固定座(13)的两外侧端均连接有固定杆(14),所述固定杆(14)的底端连接有转盘(15),所述转盘(15)的顶部位于固定座(13)的下方安装有消毒溶液器皿(16),且转盘(15)的底部连接有固定盘(17),所述固定盘(17)的底部位于限位放置区(2)的正上方位置处安装有高压雾化器(27),所述高压雾化器(27)的底端连接有雾化喷头(18),所述固定盘(17)的底部位于高压雾化器(27)的两侧均安装有液压伸缩杆(23),所述液压伸缩杆(23)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固定架(24),所述第二固定架(24)的底部内侧连接有固定环(25),所述固定环(25)的内壁设置有橡胶圈(26),所述传送带(1)的后侧靠近雾化喷头(18)的后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三支撑杆(20),所述第三支撑杆(20)的顶部前表面靠近限位放置区(2)的后侧位置处嵌入安装有红外发射管(21),所述传送带(1)的前侧对应第三支撑杆(20)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支撑杆(19),所述第二支撑杆(19)的内部对应红外发射管(21)的一侧位置处嵌入安装有红外接收管(22),所述红外发射管(21)和红外接收管(22)的输出端均电性连接智能控制面板(6)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饮料灌装瓶雾化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溶液器皿(16)包括刻度线(161)和溶液注入口(162),所述溶液注入口(162)设置有消毒溶液器皿(16)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茹
申请(专利权)人:刘亚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