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宏霞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内科针灸用头部辅助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887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针灸用头部辅助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中部设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表面设有滑动块且滑动块与第一螺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滑动块侧面设有固定架且固定固定架中部设有头环,所述头环内侧设有弹簧且弹簧侧面设有夹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一螺杆表面设置滑动块带动固定架上下移动,固定架内部设有头环且头环内部设有夹板,夹板之间型完整的圆形结构方便对头部进行夹持,通过调节旋钮的深度从而使夹板内圈大小得以调整,增加了固定的稳定性,同时在固定架下部设置固定座和按压板可以对患者肩部进行固定,配合头部固定装置保证了患者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针灸用头部辅助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为一种中医内科针灸用头部辅助支架。
技术介绍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目前,针灸是中医内科常用诊疗手段,头部穴位众多,因此对于头部的针灸显得尤为重要,但老年患者在对头部进行针灸时,受刺痛影响头部容易晃动,造成医生下针时容易出现偏差,且传统的针灸辅助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内科针灸用头部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中部设有第一电机(3)且第一电机(3)的动力输出端设有第一螺杆(4),所述第一螺杆(4)表面设有滑动块(17)且滑动块(17)与第一螺杆(4)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滑动块(17)侧面设有固定架(5)且固定固定架(5)中部设有头环(6),所述头环(6)内侧设有弹簧(19)且弹簧(19)侧面设有夹板(18),所述夹板(18)设置有三组并均匀分布在头环(6)内部,所述夹板(18)呈弧形结构设置且三组夹板(18)之间形成完整的圆形结构,所述弹簧(19)内部设有旋钮(7)且旋钮(7)与头环(6)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架(5)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针灸用头部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中部设有第一电机(3)且第一电机(3)的动力输出端设有第一螺杆(4),所述第一螺杆(4)表面设有滑动块(17)且滑动块(17)与第一螺杆(4)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滑动块(17)侧面设有固定架(5)且固定固定架(5)中部设有头环(6),所述头环(6)内侧设有弹簧(19)且弹簧(19)侧面设有夹板(18),所述夹板(18)设置有三组并均匀分布在头环(6)内部,所述夹板(18)呈弧形结构设置且三组夹板(18)之间形成完整的圆形结构,所述弹簧(19)内部设有旋钮(7)且旋钮(7)与头环(6)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架(5)下部设有固定座(8)且固定座(8)下部设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下部设有按压板(10)且按压板(10)呈半弧形结构设置,所述底座(1)上部设有升降机构(12)且升降机构(12)底部设有第二电机(21),所述第二电机(21)的动力输出端设有第二螺杆(22)且第二螺杆(22)表面左右两端设有第一活动块(24),所述第一活动块(24)上部设有升降杆(25)且升降杆(25)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升降杆(25)之间呈交叉结构设置且交叉连接处设有活动轴(26),所述升降杆(25)通过活动轴(26)相互转动,所述升降杆(25)上部设有第二活动块(27)且第二活动块(27)上部设有承台(29),所述承台(29)内部设有固定杆(28)且第二活动杆套接在固定杆(28)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宏霞
申请(专利权)人:许宏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