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灸针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温针针灸设备,该加热装置包括电磁控制器,与所述电磁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的电磁加热圈和与所述电磁加热圈连接用于夹持针身的夹持部件,所述电磁加热圈用于对针柄进行加热且不与针柄接触;该加热装置不与针灸针接触,不容易发生烫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针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温针针灸设备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灸针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温针针灸设备。
技术介绍
针灸疗法包括冷针疗法和温针疗法;传统的温针疗法就是在针灸针(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针柄51、针身52和针尖53)针刺后,在针柄加置艾柱,点燃后使其热力通过针身传至体内。温针疗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针灸疗法。但传统的温针疗法操作繁琐,艾柱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造成环境污染;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烬容易烫伤病人且温度不好控制;为了解决传统温针疗法存在的问题,CN204995807公开了一种可对针头定时预热的针灸设备,该针灸设备通过电控给针灸针的针头进行预热,但是不能持续为施针到患者身上的针灸针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不稳定;为了解决给针灸针加热的问题,CN205924475公开了一种针灸针和银质针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在针柄处设置了加热夹头;现有技术还存在利用加热套筒对针灸针直接加热,加热温度达到475-500℃,才能够实现对针灸针的加热;以上公开的加热装置都是直接接触针灸针,加热温度高,容易烫伤患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灸针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温针针灸设备。本技术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针灸针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包括电磁控制器,与所述电磁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的电磁加热圈和与所述电磁加热圈连接用于夹持针身的夹持部件,所述电磁加热圈用于对针柄进行加热且不与针柄接触。进一步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夹持部件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夹持支撑部,两个所述夹持支撑部对称连接于所述电磁加热圈的底部;两个所述夹持支撑部之间设有筒状弹簧片,所述筒状弹簧片的中部四周向所述筒状弹簧片内侧收缩形成夹持针身的夹持部。进一步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筒状弹簧片设有竖直的筒状夹持区;筒状夹持区的内侧壁形成夹持针身的夹持部;所述筒状夹持区内侧壁设有相对于筒状弹簧片中心轴对称设置的两组凸部。进一步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筒状弹簧片还设有位于筒状夹持区上端且呈圆周均匀分布的三个凹槽。进一步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夹持支撑部和筒状弹簧片之间设有第一弹簧。进一步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夹持部件还包括位于筒状弹簧片上方的两个弧形弹簧片,两个所述弧形弹簧片形成夹持针柄与针身连接处的第二夹持区;两个弧形弹簧片的一端与夹持支撑部连接,另一端与电磁加热圈连接。本技术另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温针针灸设备,该温针针灸设备包括针灸针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和针灸针。本技术提供一种针灸针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温针针灸设备,针灸针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不与针灸针接触,不容易发生烫伤。附图说明图1为针灸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针灸针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磁加热圈和夹持部件夹持针身的连接结构的放大局部剖面图;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电磁加热圈和夹持部件夹持针身的连接结构的放大局部剖面图;图5为第三个实施例中电磁加热圈和夹持部件夹持针身的连接结构的放大局部剖面图;图6为第四个实施例中电磁加热圈和夹持部件夹持针身的连接结构的放大局部剖面图;图7为第五个实施例中电磁加热圈和夹持部件夹持针身的连接结构的放大局部剖面图;图8为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针灸针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如图2所示,该加热装置包括电磁控制器1,与电磁控制器1通过导线2连接的电磁加热圈3和与所述电磁加热圈3连接用于夹持针身52的夹持部件4,所述电磁加热圈1用于对针柄51进行加热且不与针柄51接触。其中,针灸针由导磁性金属材料制成;电磁控制器也称电磁加热控制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装置;电磁控制器将220V,50/60Hz的交流电整流变成直流电,再将直流电转换成频率为20-40KHz的高频高压电;高速变化的高频高压电流流过电磁加热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针灸针时会在针灸针内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针灸针本身自行高速发热,从而达到加热针灸针的目的。本申请限定的加热装置不与针灸针接触,不容易发生烫伤。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针灸针的材质优选为奥氏体钢。优选奥氏体钢制成的针灸针具有刚性强、传热速度快的特点。如图3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夹持部件4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夹持支撑部41,优选为柱状体结构;两个所述夹持支撑部41对称连接于所述电磁加热圈3的底部;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夹持支撑部41竖直焊接于电磁加热圈3的底部,且相对于电磁加热圈3的中心轴对称设置;两个夹持支撑部41之间设有筒状弹簧片42,所述筒状弹簧片42的中部四周向筒状弹簧片内侧收缩形成夹持针身52的夹持部;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筒状弹簧片42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夹持支撑部41上。筒状弹簧片具有足够的弹力和形变能够夹持在针灸针针身上。具体使用时,针灸针的针尖依次穿过电磁加热圈和夹持部件,使得夹持部件夹持针身,针柄位于电磁加热圈内,将针尖插入到患者的施针部位,然后打开电磁控制器,直至施针结束。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筒状弹簧片42设有竖直的筒状夹持区421;筒状夹持区421的内侧壁形成夹持针身52的夹持部;所述筒状夹持区421内侧壁设有相对于筒状弹簧片42中心轴对称设置的两组凸部422。优选,凸部为螺纹,且两组螺纹方向相同。通过设置筒状夹持区,增加了夹持部件与针身的夹持点,提高了夹持效果。如图5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筒状弹簧片42还设有位于筒状夹持区421上端且呈圆周均匀分布的三个凹槽423;凹槽423设置在筒状夹持区421和非夹持区424的连接处;且凹槽423距离电磁加热圈3底部的距离小于针柄51长度的一半,三个凹槽423形成的圆的直径小于针柄51的直径。凹槽的设置可以起到夹持针柄的作用,提高对针灸针的夹持稳定性。如图6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夹持支撑部41和筒状弹簧片42之间设有第一弹簧43。设置第一弹簧可提高夹持稳定性。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件4还包括位于筒状弹簧片42上方的两个弧形弹簧片44,两个所述弧形弹簧片44形成夹持针柄51与针身52连接处的第二夹持区;两个弧形弹簧片44的高度和弧度根据电磁加热圈3进行调整;两个所述弧形弹簧片44分别与两个夹持支撑部41位于同一轴线上,且两个弧形弹簧片44的一端与夹持支撑部41焊接,另一端与电磁加热圈3焊接。设置的两个弧形弹簧片显著提高了夹持效果。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温针针灸设备,该温针针灸设备包括以上实施例中的所述的针灸针电磁感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灸针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磁控制器(1),与所述电磁控制器(1)通过导线(2)连接的电磁加热圈(3)和与所述电磁加热圈(3)连接用于夹持针身(52)的夹持部件(4),所述电磁加热圈(3)用于对针柄(51)进行加热且不与针柄(51)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针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磁控制器(1),与所述电磁控制器(1)通过导线(2)连接的电磁加热圈(3)和与所述电磁加热圈(3)连接用于夹持针身(52)的夹持部件(4),所述电磁加热圈(3)用于对针柄(51)进行加热且不与针柄(51)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件(4)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夹持支撑部(41),两个所述夹持支撑部(41)对称连接于所述电磁加热圈(3)的底部;两个所述夹持支撑部(41)之间设有筒状弹簧片(42),所述筒状弹簧片(42)的中部四周向所述筒状弹簧片(42)内侧收缩形成夹持针身(52)的夹持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针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弹簧片(42)设有竖直的筒状夹持区(421);所述筒状夹持区(421)的内侧壁形成夹持针身(52)的夹持部;所述筒状夹持区(421)内侧壁设有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尚霖,
申请(专利权)人:杨尚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