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鼻部灸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886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眼鼻部灸疗仪,涉及健康养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艾灸过程中,艾灸的温度无法调节,灸疗效果差的技术问题。该眼鼻部灸疗仪,包括;壳体部、腔体部、驱动部、导轨和束缚带;所述壳体部为中空壳体,所述导轨与所述壳体部可拆卸连接,使用者佩戴状态下所述导轨的延长方向与使用者的面部相垂直,所述腔体部设置在所述壳体部内部,且所述腔体部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导轨相匹配的凸块,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与所述腔体部之间,驱动所述腔体部于所述导轨的延长方向发生移动;所述束缚带与所述壳体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广大消费者自行进行灸疗保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鼻部灸疗仪
本技术涉及健康养生
,尤其是涉及一种眼鼻部灸疗仪。
技术介绍
眼部是我们人体比较重要的部位,而现代很多人长期工作或者是看电脑手机就会容易对眼睛产生一定的伤害,也会容易损伤眼角膜等,对眼睛非常不好,而艾灸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身体疾病的方式,利用眼部艾灸,就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疏通眼部的经脉气血,保护眼睛和视力,可以起到养血明目的功效;同时眼部艾灸也是很多人会使用的一种保健眼睛办法,不但能够康复视力,还能够防治多种眼疾。现有市场上出现了方便客户自行使用的眼部艾灸治疗仪,使用方便极大的节约了客户的时间、经济成本,受到众多消费者的欢迎。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艾灸治疗仪中艾灸燃烧部与人体的之间的距离无法调节,艾灸的温度无法调整,影响消费者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鼻部灸疗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艾灸过程中,艾灸的温度无法调节,灸疗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眼鼻部灸疗仪,包括;壳体部、腔体部、驱动部、导轨和束缚带;所述壳体部为中空壳体,所述导轨与所述壳体部可拆卸连接,使用者佩戴状态下所述导轨的延长方向与使用者的面部相垂直,所述腔体部设置在所述壳体部内部,且所述腔体部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导轨相匹配的凸块,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与所述腔体部之间,驱动所述腔体部于所述导轨的延长方向发生移动;所述束缚带与所述壳体部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轮、传动齿轮、传动轴和传动台;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壳体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轮、传动轮固定连接且三者中心轴线重合,所述驱动轮局部突出所述壳体部,所述传动台与所述腔体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台上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匹配的齿牙。优选地,所述传动齿轮的数量为二分别设置在所述传动轴的两端,所述驱动轮设置在所述传动轴的中部;所述传动台的数量为二,于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在所述腔体部的外侧。优选地,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腔体部的下方,所述驱动轮突出所述壳体部下部的壁体。优选地,所述腔体部与使用者眼睛相对的位置开设有两个透视孔,两个所述透视哦孔的两端设置有树脂镜片。优选地,所述壳体部包括由前之后依次可拆卸连接的封盖、连接环、外壳主体和亲肤壳体;所述外壳主体为长方形筒壁,前后两端通透,所述连接环、封盖依次卡接在所述外壳主体前端;所述导轨上设置有卡块,所述连接环与外壳主体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卡块相匹配的卡槽,当所述连接环与外壳主体连接后,两者间的卡槽相互结合对所述导轨进行限位;所述亲肤壳体通过螺栓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后方,所述亲肤壳体前后通透,其的后端与人体脸部的形状相吻合。优选地,所述亲肤壳体的后端设置有柔性橡胶圈。优选地,所述亲肤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安全板,所述安全板上针与使用者眼鼻部穴位对应区域开设有通孔。优选地,所述腔体部上开设有燃烧腔,所述燃烧腔前后通透,所述腔体部的前后两侧还各自设置有挡板,所述腔体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开口向上,所述卡槽内腔的宽度与所述挡板的厚度大小相等;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两个所述挡板上开设的安装孔前后相互对应。优选地,所述壳体部内侧还设置有蓝牙音乐播放设备。本技术提供的眼鼻部灸疗装置,通过驱动部能够调节腔体部在壳体部内的相对位置,使用状态下壳体部与使用者眼部的位置相对固定,腔体部位置调节的过程中,腔体部与使用者眼睛的距离发生变化,艾灸条设置在腔体部内进行燃烧,艾灸条距离使用者眼部穴位越远温度越低,使用者能够根据需求对艾灸温度进行实时调节,能够保障艾灸的强度适宜,提高眼鼻部灸疗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涉及的眼鼻部灸疗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涉及的眼鼻部灸疗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涉及的腔体部以及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部;11、封盖;12、连接环;13、外壳主体;14、亲肤壳体;2、腔体部;21、挡板;3、驱动部;31、驱动轮;32、传动齿轮;33、传动轴;34、传动台;4、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眼鼻部灸疗仪,包括;壳体部1、腔体部2、驱动部3、导轨4和束缚带;壳体部1为中空壳体,导轨4与壳体部1可拆卸连接,使用者佩戴状态下导轨4的延长方向与使用者的面部相垂直,腔体部2设置在壳体部1内部,且腔体部2外侧设置有与导轨4相匹配的凸块,驱动部3设置在壳体部1与腔体部2之间,驱动腔体部2于导轨4的延长方向发生移动;束缚带与壳体部1固定连接,使用时通过束缚带绑定壳体部1与使用者眼部穴位保持不变。艾灸条固定设置在腔体部2内,艾灸过程中强度主要由温度体现,艾灸条在腔体部2内燃烧,腔体部2与使用者眼部穴位距离近时灸疗的温度高,腔体部2与使用者眼部穴位距离远时灸疗的温度低,使用者根据需要调整腔体部2距眼鼻部穴位之间的距离,能够使眼鼻部灸疗仪的灸疗效果更佳。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驱动部3包括驱动轮31、传动齿轮32、传动轴33和传动台34;传动轴33与壳体部1转动连接,驱动轮31、传动轮固定连接且三者中心轴线重合,驱动轮31局部突出壳体部1,传动台34与腔体部2固定连接,传动台34上设置有与传动齿轮32相匹配的齿牙,使用者通过手动拨转驱动轮31,能够实现对腔体部2位置的无级调节,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便于使用者使用。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传动齿轮31的数量为二分别设置在传动轴33的两端,驱动轮31设置在传动轴33的中部;传动台34的数量为二,于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在腔体部2的外侧,驱动、传动组件关于中心对称,能够保障传动过程的稳定性;此外驱动轮31较大时,使用时更加省力,腔体部2中部与使用者鼻子中心线相对应,人体艾灸时对应的穴位分布在鼻子四周,腔体部2中部无需为艾条燃烧预留空间,可将腔体部2中间部位开设处凹陷区,为驱动轮31预留出更大的空间,采用直径更大的驱动轮31,省力效果更佳明显。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驱动部3设置在腔体部2的下方,驱动轮31突出壳体部1下部的壁体,使用过程壳体的下方安全性更高,外物不容易才碰到,将驱动轮31设置在壳体部1下方稳定效果更佳。作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鼻部灸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部、腔体部、驱动部、导轨和束缚带;/n所述壳体部为中空壳体,所述导轨与所述壳体部可拆卸连接,使用者佩戴状态下所述导轨的延长方向与使用者的面部相垂直,所述腔体部设置在所述壳体部内部,且所述腔体部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导轨相匹配的凸块,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与所述腔体部之间,驱动所述腔体部于所述导轨的延长方向发生移动;所述束缚带与所述壳体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鼻部灸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部、腔体部、驱动部、导轨和束缚带;
所述壳体部为中空壳体,所述导轨与所述壳体部可拆卸连接,使用者佩戴状态下所述导轨的延长方向与使用者的面部相垂直,所述腔体部设置在所述壳体部内部,且所述腔体部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导轨相匹配的凸块,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与所述腔体部之间,驱动所述腔体部于所述导轨的延长方向发生移动;所述束缚带与所述壳体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鼻部灸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轮、传动齿轮、传动轴和传动台;
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壳体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轮、传动轮固定连接且三者中心轴线重合,所述驱动轮局部突出所述壳体部,所述传动台与所述腔体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台上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匹配的齿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鼻部灸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的数量为二分别设置在所述传动轴的两端,所述驱动轮设置在所述传动轴的中部;所述传动台的数量为二,于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在所述腔体部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鼻部灸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腔体部的下方,所述驱动轮突出所述壳体部下部的壁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鼻部灸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部与使用者眼睛相对的位置开设有两个透视孔,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晓马甜甜石学敏唐祖宣李佃贵赵凌宙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绿莹艾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