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伤患者悬浮床专用体位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854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烧伤患者悬浮床专用体位垫,包括床体、颈垫、肩肘垫、膝垫、髋垫、足踝垫、第一滑杆、限位座、第二滑杆、锁紧杆、底座、底板槽、限位块、第一销轴、撑脚、顶杆、顶板、第二销轴、内槽、防滑撑脚、连杆、托座和锁紧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通过可以调节角度和方向,来适用于更多患者,对悬浮床的特点进行了针对的设计,不易使患者使用时脱落,滑移变位,可使患者的各个部位得到有效的固定,同时还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膝垫和足踝垫上均设有透气孔,使患者的脚部与膝盖弯曲部能有效的换气,不易出汗感染伤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伤患者悬浮床专用体位垫
:本技术涉及烧伤
,特别涉及一种烧伤患者悬浮床专用体位垫。
技术介绍
:烧伤后由于创面及疼痛的存在,患者往往采取个人感觉舒适的屈曲体位,不愿伸展,长时间会造成烧伤肢体挛缩、关节僵直,是导致残疾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而持续良好体位摆放是预防关节挛缩的关键,应从受伤后开始并贯穿治疗始终。由于烧伤科悬浮床的特殊性,利用浮力作用,减轻创面承受的压力,达到治疗效果,但易产生漂浮、移动、创面凹陷等弊端,患者无法配合传统体位摆放方式达到抗挛缩作用,也给护理人员带来很多护理困扰,常见的一些体位垫虽然能使患者的烧伤的各部位得到固定但存在不稳定易滑落,角度方向的固定,且舒适度一般,有的还不透气,不能使烧伤患者得到好的治疗和恢复所需要的条件,所以需要一种技术弥补这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烧伤患者悬浮床专用体位垫,解决了因悬浮床的特殊性,无法使患者配合传统体位摆放方式达到抗挛缩的作用,更解决了普通体位垫存在不稳定易滑落,角度方向的固定不能改变,且舒适度一般,不透气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烧伤患者悬浮床专用体位垫,包括床体,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颈垫、肩肘垫、膝垫、髋垫、足踝垫、第一滑杆、限位座、第二滑杆、锁紧杆、底座、底板槽、限位块、第一销轴、撑脚、顶杆、顶板、第二销轴、内槽、防滑撑脚、连杆、托座和锁紧螺栓;所述床体上表面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滑杆;所述颈垫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二滑杆上;所述颈垫外侧设有用于锁紧的锁紧杆,所述锁紧杆与第二滑杆相接触;所述床体上表面前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均铰接有肩肘垫;所述底座内部左侧均设有底板槽;所述底板槽左侧均固定连接限位块,所述顶杆的末端铰接在底板槽左侧中;所述顶杆的中端上通过第二销轴铰接有撑脚;所述撑脚末端设置在底板槽中;所述顶杆顶端上通过第二销轴铰接有顶板;所述肩肘垫下表面左侧设有内槽,所述顶板设置在内槽中;所述床体上表面中间设有两个膝垫,所述床体上表面中间还还设有髋垫;所述膝垫下设有防滑撑脚;所述髋垫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顶端上均固定连接有托座;所述床体上表面后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左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数个第一滑杆;所述足踝垫为两个,所述足踝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一滑杆上;所述足踝垫上表面均通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与第一滑杆相接触。作为优选,所述膝垫和足踝垫上均设有透气孔。作为优选,所述颈垫和肩肘垫与患者接触面均包裹人造皮革布料。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均为不锈钢滑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通过可以调节角度和方向,来适用于更多患者,对悬浮床的特点进行了针对的设计,不易使患者使用时脱落,滑移变位,可使患者的各个部位得到有效的固定,同时还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2)本技术的膝垫和足踝垫上均设有透气孔,使患者的脚部与膝盖弯曲部能有效的换气,不易出汗感染伤处。(3)本技术的颈垫和肩肘垫与患者接触面均包裹人造皮革布料,曾加了患者的舒适度,且易于消毒可多次重复使用。(4)本技术的滑杆为不锈钢滑杆,防止因生锈减少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颈垫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肩肘垫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膝垫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髋垫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足踝垫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烧伤患者悬浮床专用体位垫,包括床体1,还包括颈垫2、肩肘垫3、膝垫4、髋垫5、足踝垫6、第一滑杆7、限位座8、第二滑杆10、锁紧杆11、底座12、底板槽13、限位块14、第一销轴15、撑脚16、顶杆17、顶板18、第二销轴19、内槽20、防滑撑脚21、连杆22、托座23和锁紧螺栓25;所述床体1上表面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滑杆10;所述颈垫2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二滑杆10上;所述颈垫2外侧设有用于锁紧的锁紧杆11,所述锁紧杆11与第二滑杆10相接触;所述床体1上表面前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底座12;所述底座12上均铰接有肩肘垫3;所述底座12内部左侧均设有底板槽13;所述底板槽13左侧均固定连接限位块14,所述顶杆17的末端铰接在底板槽13左侧中;所述顶杆17的中端上通过第二销轴19铰接有撑脚16;所述撑脚16末端设置在底板槽13中;所述顶杆17顶端上通过第二销轴19铰接有顶板18;所述肩肘垫3下表面左侧设有内槽20,所述顶板18设置在内槽20中;所述床体1上表面中间设有两个膝垫4,所述床体1上表面中间还还设有髋垫5;所述膝垫4下设有防滑撑脚21;所述髋垫5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杆22;所述连杆22顶端上均固定连接有托座23;所述床体1上表面后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座8,所述限位座8左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数个第一滑杆7;所述足踝垫6为两个,所述足踝垫6滑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一滑杆7上;所述足踝垫6上表面均通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25,所述锁紧螺栓25与第一滑杆7相接触。其中,所述膝垫4和足踝垫6上均设有透气孔;所述颈垫2和肩肘垫3与患者接触面均包裹人造皮革布料;所述第一滑杆7和第二滑杆10均为不锈钢滑杆。本技术的使用状态为:使用时,首先将病患平躺于床体1上,将颈部放置颈垫2中间位置,通过滑动第二滑杆10调节颈部合适高度,锁紧锁紧杆11固定,患者两手张开平方将肩部与肘部放置肩肘垫3上,通过调节顶杆18的位置控制肩肘垫3与肩肘部的合适角度,撑脚16放下与底板槽13接触,将膝垫4放置患者膝盖关节下侧,同时将髋垫5放置患者小腿内侧,托座23抵住小腿内侧下方处,最后将患者足踝处平放于足踝垫6,通过滑动滑杆7,控制患者整体平躺长度,将锁紧螺栓25锁紧固定即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烧伤患者悬浮床专用体位垫,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颈垫(2)、肩肘垫(3)、膝垫(4)、髋垫(5)、足踝垫(6)、第一滑杆(7)、限位座(8)、第二滑杆(10)、锁紧杆(11)、底座(12)、底板槽(13)、限位块(14)、第一销轴(15)、撑脚(16)、顶杆(17)、顶板(18)、第二销轴(19)、内槽(20)、防滑撑脚(21)、连杆(22)、托座(23)和锁紧螺栓(25);/n所述床体(1)上表面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滑杆(10);/n所述颈垫(2)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二滑杆(10)上;/n所述颈垫(2)外侧设有用于锁紧的锁紧杆(11),所述锁紧杆(11)与第二滑杆(10)相接触;/n所述床体(1)上表面前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底座(12);/n所述底座(12)上均铰接有肩肘垫(3);/n所述底座(12)内部左侧均设有底板槽(13);/n所述底板槽(13)左侧均固定连接限位块(14),所述顶杆(17)的末端铰接在底板槽(13)左侧中;/n所述顶杆(17)的中端上通过第二销轴(19)铰接有撑脚(16);/n所述撑脚(16)末端设置在底板槽(13)中;/n所述顶杆(17)顶端上通过第二销轴(19)铰接有顶板(18);/n所述肩肘垫(3)下表面左侧设有内槽(20),所述顶板(18)设置在内槽(20)中;/n所述床体(1)上表面中间设有两个膝垫(4),所述床体(1)上表面中间还还设有髋垫(5);/n所述膝垫(4)下设有防滑撑脚(21);/n所述髋垫(5)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杆(22);/n所述连杆(22)顶端上均固定连接有托座(23);/n所述床体(1)上表面后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座(8),所述限位座(8)左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数个第一滑杆(7);/n所述足踝垫(6)为两个,所述足踝垫(6)滑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一滑杆(7)上;/n所述足踝垫(6)上表面均通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25),所述锁紧螺栓(25)与第一滑杆(7)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伤患者悬浮床专用体位垫,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颈垫(2)、肩肘垫(3)、膝垫(4)、髋垫(5)、足踝垫(6)、第一滑杆(7)、限位座(8)、第二滑杆(10)、锁紧杆(11)、底座(12)、底板槽(13)、限位块(14)、第一销轴(15)、撑脚(16)、顶杆(17)、顶板(18)、第二销轴(19)、内槽(20)、防滑撑脚(21)、连杆(22)、托座(23)和锁紧螺栓(25);
所述床体(1)上表面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滑杆(10);
所述颈垫(2)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二滑杆(10)上;
所述颈垫(2)外侧设有用于锁紧的锁紧杆(11),所述锁紧杆(11)与第二滑杆(10)相接触;
所述床体(1)上表面前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底座(12);
所述底座(12)上均铰接有肩肘垫(3);
所述底座(12)内部左侧均设有底板槽(13);
所述底板槽(13)左侧均固定连接限位块(14),所述顶杆(17)的末端铰接在底板槽(13)左侧中;
所述顶杆(17)的中端上通过第二销轴(19)铰接有撑脚(16);
所述撑脚(16)末端设置在底板槽(13)中;
所述顶杆(17)顶端上通过第二销轴(19)铰接有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玲彭英仲悦萍王冬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