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足浴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足浴器保温盖,与足浴器的后上盖相配合;所述后上盖固定在所述足浴器盆体上端,所述保温盖与所述后上盖配合,并构成存放配合状态;当所述保温盖处于存放配合状态,所述保温盖与所述后上盖的保温盖安装面插接限位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足浴器保温盖的足浴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温盖的存放问题,使其在使用和非使用过程中均有地方安装,并且,可以避免保温盖存放时冷凝水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足浴器保温盖及足浴器
本技术涉及足浴器
,尤其涉及一种足浴器保温盖及足浴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身体健康也越来越注重。足浴,也就是泡脚,属于中医足疗法内容之一,也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法。足浴可促进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身体内分泌的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循环,能驱散足底沉积物和消除体内的疲劳物质,活血通络、消除疲劳,使人处于休息状态。因此,市场上开始出现多种多样的足浴器。目前的足浴器保温盖,多采用可拆卸的安装方式,但现有的足浴器结构上并没有设计出对应的保温盖存放结构/位置;另外,保温盖上因热水的冷凝,会形成一定的冷凝水,当将保温盖进行存放时,又会出现冷凝水洒落在足浴器以外的地方,用户体验较差。据此,目前急需对现有足浴器保温盖进行改进,设计出一种能实现保温盖存放,且能同时避免存放时保温盖上冷凝水外流洒出的足浴器保温盖及足浴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保温盖存放,且能同时避免存放时保温盖上冷凝水外流洒出的足浴器保温盖及足浴器。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足浴器保温盖,与足浴器的后上盖相配合,所述后上盖固定在所述足浴器盆体上端,所述保温盖与所述后上盖配合,并构成存放配合状态;当所述保温盖处于存放配合状态,所述保温盖与所述后上盖的保温盖安装面插接限位配合。上述结构的设计,可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温盖的存放问题,使其在非使用过程中也有地方安装,并且,基本不占用多余空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后上盖通过卡扣和/或螺钉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足浴器上端。其中,采用“卡扣”与“螺钉”的固定方式可大大方便后上盖的安装,以提高足浴器的整体安装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后上盖的前端向前成型有所述保温盖安装面,所述保温盖安装面的顶部设有向上的限位筋;所述保温盖安装面与所述保温盖安装面后方的后上盖侧壁之间形成保温盖容置槽,所述保温盖容置槽内容纳所述保温盖。上述设计主要是出于结构优化的角度考量,该设计使得本装置的结构布置更为优化、合理。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限位筋具体为整体呈“上小下大”形状、且侧壁呈圆滑过渡的舌形结构。在限位筋与限位槽配合时采用上述形状结构的限位筋,可保持限位筋插入限位槽时的顺畅度,以便于直立式保温盖的安装。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保温盖的后侧壁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上方设有限位槽加强筋,以加强保温盖的强度;所述保温盖后侧壁还设有朝向所述后上盖前侧壁方向延伸的限位钩,以方便后期与后上盖的配合。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限位槽加强筋的数量为至少一根,且设置在所述限位槽与所述保温盖背部之间的位置。该设计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保温盖的强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当所述保温盖处于存放配合状态,所述保温盖立向设置在所述保温盖容置槽中,同时,所述后上盖的限位筋插入所述保温盖的限位槽中以配合固定。该配合方式可将保温盖稳固的立向存放在足浴器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保温盖与所述后上盖配合,还构成使用配合状态;当所述保温盖处于使用配合状态,所述保温盖横向放置在所述后上盖的所述保温盖安装面上,并将所述足浴器的上端开口掩盖,以实现保温盖的保温功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当所述保温盖处于使用配合状态,所述保温盖的后侧壁与所述后上盖的前侧壁配合,同时,所述保温盖的限位钩钩住所述后上盖下侧壁,所述保温盖的前侧壁与左右侧壁则直接搭设在所述足浴器开口上沿。该配合方式可将保温盖稳固地横向安置在足浴器上。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足浴器,包括如上述所述的足浴器保温盖。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通过对保温盖与后上盖之间配合结构的改进,使保温盖在足浴器上有两种安装配合状态,即,使用配合状态和存放配合状态;当保温盖处于使用配合状态,保温盖横向放置在后上盖上;当保温盖处于存放配合状态,保温盖呈立向状态存放在足浴器上;上述结构的设计,可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温盖的存放问题,使其在使用和非使用过程中均有地方安装,并且,基本不占用多余空间;(2)当本技术保温盖处于存放配合状态时,保温盖内表面的冷凝水会因自重向下滑落至足浴盆内,达到回收的效果,不会洒出;(3)本技术中,限位筋具体为整体呈“上小下大”形状、且侧壁呈圆滑过渡的舌形结构;该结构设计,可保持限位筋插入限位槽时的顺畅度,便于直立式保温盖的安装;(4)本技术中,限位槽加强筋具体设置在限位槽与保温盖顶部盖板之间的位置;该限位槽加强筋的设计,可加强保温盖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足浴器保温盖在使用配合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正视剖切图;图3是图1的分解图;图4是实施例1中足浴器保温盖在存放配合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正视剖切图;图6是实施例1中足浴器保温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1中后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1中冷凝水凝结效果图;图9是实施例1中冷凝水回收效果图。图中:1为保温盖,11为限位槽,12为限位槽加强筋,13为限位钩,2为后上盖,21为保温盖安装面,22为限位筋,23为保温盖容置槽,3为足浴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足浴器保温盖,与足浴器3的后上盖2相配合。其中,后上盖2通过卡扣和/或螺钉的方式固定在足浴器3盆体上端,保温盖1与后上盖2配合,并构成使用配合状态和存放配合状态。当保温盖1处于使用配合状态,保温盖1横向放置在后上盖2的保温盖安装面21上,并将足浴器3的上端开口掩盖;当保温盖1处于存放配合状态,保温盖1与后上盖2的保温盖安装面21插接限位配合,并呈立向状态设置在足浴器3上,同时将足浴器3的上端开口打开。上述结构的设计,可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温盖1的存放问题,使其在使用和非使用过程中均有地方安装,并且,基本不占用多余空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图7,在本实施例中,后上盖2的前端向前成型有保温盖安装面21,保温盖安装面21的两侧顶部分别设有一向上的限位筋22;保温盖安装面21与保温盖安装面21后方的后上盖2侧壁之间形成保温盖容置槽23,保温盖容置槽23内容纳上述保温盖1。请参阅图4和图6,保温盖1的后侧壁上两侧位置分别设有一限位槽11,每个限位槽11的上方分别设置有限位槽加强筋12,保温盖1后侧壁则另外设有两个朝向后上盖2前侧壁方向延伸的限位钩13。在本实施例中,当保温盖1处于使用配合状态,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保温盖1的后侧壁与后上盖2的前侧壁配合,同时,保温盖1的限位钩13钩住后上盖2下侧壁以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足浴器保温盖,与足浴器(3)的后上盖(2)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上盖(2)固定在所述足浴器(3)盆体上端,所述保温盖(1)与所述后上盖(2)配合,并构成存放配合状态;当所述保温盖(1)处于存放配合状态,所述保温盖(1)与所述后上盖(2)的保温盖安装面(21)插接限位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足浴器保温盖,与足浴器(3)的后上盖(2)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上盖(2)固定在所述足浴器(3)盆体上端,所述保温盖(1)与所述后上盖(2)配合,并构成存放配合状态;当所述保温盖(1)处于存放配合状态,所述保温盖(1)与所述后上盖(2)的保温盖安装面(21)插接限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浴器保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上盖(2)通过卡扣和/或螺钉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足浴器(3)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浴器保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上盖(2)的前端向前成型有所述保温盖安装面(21),所述保温盖安装面(21)的顶部设有向上的限位筋(22);所述保温盖安装面(21)与所述保温盖安装面(21)后方的后上盖(2)侧壁之间形成保温盖容置槽(23),所述保温盖容置槽(23)内容纳所述保温盖(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足浴器保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22)具体为整体呈“上小下大”形状、且侧壁呈圆滑过渡的舌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足浴器保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盖(1)的后侧壁设有限位槽(11),所述限位槽(11)的上方设有限位槽加强筋(12),所述保温盖(1)后侧壁还设有朝向所述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峰,阳梦乔,周杨,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蓓慈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