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窗帘布缝纫复合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依次安装有用于输送透光部的透光部输送装置、用于将透光部的边缘折边的折边装置、用于输送遮光部的遮光部输送装置、工作台及用于收卷成品的成品收卷装置,透光部的边缘与遮光部的内侧边缘相对应,工作台上开设有通孔,工作台下方安装有能够沿成品宽度方向运动的底座,底座上连接有位于通孔内的活动板,活动板上开设有穿针孔,底座上安装有位于工作台上方的机头,机头上安装有能够穿过穿针孔的缝针,底座上安装有能够与缝针相配合的旋梭。遮光部及透光部缝纫为一体,遮光部与透光部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有利于充分满足遮光和透光的要求,提高产品的实用价值和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窗帘布及窗帘布缝纫复合设备
本技术涉及窗帘加工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窗帘布及窗帘布缝纫复合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CN206418946U中公开了一种垂直百叶窗帘,帘片包括中间的透光部和分别位于透光部两侧的两个遮光部,透光部和遮光部织为一体。其中,透光部为带网孔的薄纱,遮光部采用和透光部相同的织物织成。在窗帘打开时,阳光可以透过透光部照入室内,在窗帘关闭时,遮光部阻挡阳光照入室内。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缺点:遮光部采用和透光部相同的织物织成,即同一种织物要同时满足遮光和透光的要求,只能采用透光部的织物编织密度小于遮光部且透光部的厚度也小于遮光部的方法,限制了遮光部及透光部材料的选择余地,不能充分满足遮光和透光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窗帘布及窗帘布缝纫复合设备,将遮光部及透光部缝纫为一体。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窗帘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的透光部、位于透光部一侧的遮光部位于透光部另一侧的透光部或遮光部,透光部的边缘弯折形成折弯部,位于中间的透光部的边缘与位于两侧的透光部或遮光部的内侧边缘叠在一起且缝纫为一体。所述透光部的材质包括机织针织纱布或无纺布或透明膜,所述遮光部的材质包括机织针织遮光布或无纺布或高分子卷材或太阳能卷材。所述遮光部外侧边缘呈波浪形,或者所述遮光部上开设有若干镂空孔或压花。一种窗帘布缝纫复合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依次安装有用于输送透光部的透光部输送装置、用于将透光部的边缘折边的折边装置、用于输送遮光部的遮光部输送装置、工作台及用于收卷成品的成品收卷装置,所述透光部的边缘与遮光部的边缘相对应,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工作台下方安装有能够沿成品宽度方向运动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连接有位于通孔内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开设有穿针孔,所述底座上安装有位于工作台上方的机头,所述机头上安装有能够穿过穿针孔的缝针,所述底座上安装有能够与缝针相配合的旋梭。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缝针带动面线穿过透光部、遮光部及穿针孔,面线与旋梭上的底线编织后,缝针向上运动脱离透光部及遮光部,此时,透光部及遮光部可以继续向前运动,需要更改缝纫位置时,进给平台运动,带动活动板及缝针的位置。所述底座的数量为四件,透光部的每一侧边缘对应两件机头。方便同时缝纫两条缝纫边。所述机架安装有位于工作台下方的横梁,所述横梁上安装有进给平台,所述底座安装在进给平台上。需要更改缝纫位置时,进给平台运动,带动活动板及缝针的位置。所述进给平台为滚珠丝杠进给平台,所述进给平台上安装有驱动丝杠转动的电动机。需要更改缝纫位置时,启动电动机,驱动进给平台运动,带动活动板及缝针的位置,滚珠丝杠配合精度高,有利于提高活动板及缝针的位置精度。所述机头上还安装有水平设置且能够上下运动的压条,所述压条的形状为U形,所述缝针能够从压条内测穿过。使用时,压条向下运动,压条将透光部及遮光部压住,然后,缝针带动面线穿过透光部、遮光部及穿针孔,面线与旋梭上的底线编织后,缝针及压条向上运动脱离透光部及遮光部,此时,透光部及遮光部可以继续向前运动。所述底座与机头之间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位于工作台边缘外侧。连接强度高,运动可靠。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气缸,所述气缸上端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两侧连接有边框,两件边框上端之间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下还转动连接有用于使遮光部与工作台贴合的压轮,所述压轮侧面设有裁切遮光部外侧边缘或镂空孔或压花的切刃。综上所述,本技术遮光部及透光部缝纫为一体,遮光部与透光部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提高了遮光部及透光部材料的选择余地,有利于充分满足遮光和透光的要求,提高产品的实用价值和美观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窗帘布缝纫复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中截面A-A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图1中截面B-B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图1中截面C-C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图1中截面D-D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图5中局部F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图1中截面E-E的结构示意图;附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一种窗帘帘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一种窗帘帘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一种窗帘帘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一种窗帘帘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透光部辊;3-透光部;4-透光部导向辊;5-折边装置;6-遮光部;7-遮光部导向辊;8-遮光部辊;9-工作台;10-机头;11-横梁;12-衬纸;13-衬纸导向辊;14-衬纸辊;15-成品辊;16-成品导向辊;17-进给平台;18-电动机;19-底座;20-支架;21-缝针;22-压条;23-折弯部;24-通孔;25-底线;26-旋梭;27-穿针孔;28-活动板;29-面线;30-气缸;31-底板;32-边框;33-压板;34-压轮;35-镂空孔;36-切刃。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一种窗帘布缝纫复合设备,包括机架1,机架1上依次安装有用于输送透光部3的透光部输送装置、用于将透光部3的边缘折边的折边装置5、用于输送遮光部6的遮光部输送装置、工作台9及用于收卷成品的成品收卷装置。如附图2所示,透光部输送装置包括透光部导向辊4及位于透光部导向辊4下方且缠绕有透光部3的透光部辊2。使用时,透光部3从透光部导向辊4后部绕到透光部导向辊4上部后向前延伸。如附图3所示,折边装置5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例如中国专利201920553387.1所披露的一种折边器,在此不再赘述。使用时,透光部3的边缘向下弯折形成折弯部23,折弯部23与透光部3平行设置,当然,透光部3的边缘也可以向上弯折形成折弯部23。如附图4所示,遮光部输送装置包括遮光部导向辊7及位于遮光部导向辊7下方且缠绕有遮光部6的遮光部辊8。使用时,遮光部6从遮光部导向辊7后部绕到遮光部导向辊7上部后向前延伸,此时,透光部3位于遮光部6上方,且与遮光部6贴合,具体的,透光部3的边缘与遮光部6的内侧边缘相对应。如附图5、6所示,工作台9的形状为矩形,工作台9上开设有通孔24,选优的,通孔24为沿成品宽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形孔。工作台9下方安装有能够沿成品宽度方向运动的底座19,底座19上安装有位于工作台9上方的机头10,底座19与机头10之间连接有支架20,支架20位于工作台9边缘外侧。选优的,底座19的数量为四件,透光部3的每一侧边缘对应两件机头10,方便同时缝纫两条缝纫边。底座19上连接有位于通孔24内的活动板28,活动板28上开设有穿针孔28,机头10上安装有能够穿过穿针孔28的缝针21,底座19上安装有能够与缝针21相配合的旋梭26,缝针21及旋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窗帘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的透光部(3)、位于透光部(3)一侧的遮光部(6)位于透光部(3)另一侧的透光部(3)或遮光部(6),透光部(3)的边缘弯折形成折弯部(23),位于中间的透光部(3)的边缘与位于两侧的透光部(3)或遮光部(6)的内侧边缘叠在一起且缝纫为一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帘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的透光部(3)、位于透光部(3)一侧的遮光部(6)位于透光部(3)另一侧的透光部(3)或遮光部(6),透光部(3)的边缘弯折形成折弯部(23),位于中间的透光部(3)的边缘与位于两侧的透光部(3)或遮光部(6)的内侧边缘叠在一起且缝纫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3)的材质包括机织针织纱布或无纺布或透明膜,所述遮光部(6)的材质包括机织针织遮光布或无纺布或高分子卷材或太阳能卷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6)外侧边缘呈波浪形,或者所述遮光部(6)上开设有若干镂空孔(35)或压花。
4.一种窗帘布缝纫复合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依次安装有用于输送透光部(3)的透光部输送装置、用于将透光部(3)的边缘折边的折边装置(5)、用于输送遮光部(6)的遮光部输送装置、工作台(9)及用于收卷成品的成品收卷装置,所述透光部(3)的边缘与遮光部(6)的边缘相对应,所述工作台(9)上开设有通孔(24),所述工作台(9)下方安装有能够沿成品宽度方向运动的底座(19),所述底座(19)上连接有位于通孔(24)内的活动板(28),所述活动板(28)上开设有穿针孔(27),所述底座(19)上安装有位于工作台(9)上方的机头(10),所述机头(10)上安装有能够穿过穿针孔(27)的缝针(21),所述底座(19)上安装有能够与缝针(21)相配合的旋梭(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坤,梁金桓,孙承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玉马遮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