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仰民专利>正文

窗帘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52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窗帘改良结构,其包含一控制组件及复数帘布;控制组件包括一上梁、复数杆件与复数绳结件,复数杆件设置于上梁底部,上梁与复数杆件以其长度方向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其长度方向具有间距地排列,复数绳结件穿插设置于上梁与复数杆件之间;复数帘布与上梁、复数杆件穿插设置,每一帘布的相对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相邻的上梁或其中之一杆件或复数绳结件之间设有可分离的连结组件,凭借控制组件调整复数帘布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窗帘改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窗帘改良结构,尤指一种利于拆装帘布,兼顾便利性、清洁性、经济性与装饰性的窗帘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窗帘的应用非常普遍,除了具有遮挡日光的功能之外,窗帘也具有遮蔽性以提高隐私性,以及提供装饰作用。窗帘的种类很多,例如,布帘、卷帘、罗马帘、百叶帘、风琴帘/蜂巢帘、调光帘/斑马帘等等。就罗马帘而言,可分为一片式结构与多片式结构,利用拉绳拉动一片或多片布帘上下移动,形式简单优雅,因此颇受消费者喜爱。然而,罗马帘最令人诟病的一个缺点在于,帘布拆装非常困难。当长时间使用而必须清洗帘布时,若拆装不当,很容易导致拉绳纠结,往往会影响后续正常操作。一片式结构尚且如此,更遑论多片式结构。因此结果是,为避免拆装的麻烦,部分消费者干脆不清洗,如此容易堆积灰尘,影响环境清洁及呼吸健康。或者,虽然可将窗帘送修,但耗费时间与金钱。或者,可将窗帘换新,但如此是非常不合经济成本的。此外,由于帘布难以更换,因此帘布花色始终单一,无法随喜好需要而自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据此,如何能有一种利于拆装帘布,兼顾便利性、清洁性、经济性与装饰性的「窗帘改良结构」,实为当前重要课题之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窗帘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控制组件,包括一上梁、复数杆件与复数绳结件,该复数杆件设置于该上梁底部,该上梁与该复数杆件以其长度方向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其长度方向具有间距地排列,该复数绳结件穿插设置于该上梁与该复数杆件之间;以及复数帘布,其与该上梁、该复数杆件穿插设置,每一该帘布的相对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相邻的该上梁或其中之一该杆件或复数该绳结件之间设有可分离的连结组件,凭借控制该控制组件以调整该复数帘布的状态。所述的窗帘改良结构,其中:该可分离的连结组件为魔鬼毡、压扣、四合扣、卡扣、S型钩环、卡钩、拉链、磁性元件其中之一。所述的窗帘改良结构,其中,该复数帘布包括:一顶部帘布,其相对的顶部及底部分别与该上梁及复数该绳结件之间设有可分离的该连结组件;一底部帘布,其相对的顶部及底部分别与相邻的杆件之间设有可分离的该连结组件;以及至少一中间帘布,其相对的顶部及底部分别与相邻的该杆件及复数该绳结件之间设有可分离的该连结组件。所述的窗帘改良结构,其中,该控制组件还包含:复数控制件,设置于该上梁;复数拉绳,穿设于该上梁、该复数杆件与该复数绳结件,并连接于该复数控制件;以及复数操作绳,连接于该复数控制件;拉动至少一该操作绳能够驱动该控制件拉动至少一该拉绳,以调整该复数帘布的状态。所述的窗帘改良结构,其中:该绳结件包括一第一绳圈、一第二绳圈与一限位片,相邻于该第一绳圈的该拉绳穿设于该第一绳圈中,相邻于该限位片的该拉绳连接于该限位片且穿设于该第二绳圈中。所述的窗帘改良结构,其中:该顶部帘布的底缘及该至少一中间帘布的底缘分别设有一底杆,该底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该杆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的窗帘改良结构,其中:该底杆的材质为金属、水晶或塑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帘布与支撑组件之间设有可分离的连结组件,因此有利于拆装帘布,使用者可置换不同花色或材质的帘布,兼顾便利性、清洁性、经济性与装饰性。而凭借本技术的结构,可再设置两层或多层帘布,例如可以一层不透光帘布搭配纱质帘布,并分别控制不同帘布作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其中一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实施例其中另一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A~4D为图1实施例控制帘布的不同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窗帘改良结构;10-控制组件;11-上梁;12A~12C-杆件;13A~13D-绳结件;131A~131D-第一绳圈;132C-第二绳圈;133C-限位片;14-控制件;15A~15F-拉绳;16A~16B-操作绳;17-底杆;20A-顶部帘布;20B-中间帘布;20C-底部帘布;30A~30F-连结组件;F1-长度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详述本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的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作为例示。除了这些详细描述之外,本案还可以广泛地施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任何所述实施例的轻易替代、修改、等效变化都包含在本案的范围内。在说明书的描述中,为了使读者对本案有较完整的了解,提供了许多特定细节;然而,本案可能在省略部分或全部这些特定细节的前提下,仍可实施。此外,众所周知的步骤或元件并未描述于细节中,以避免造成本案不必要的限制。图式中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将以相同或类似符号来表示。特别注意的是,图式仅为示意之用,并非代表元件实际的尺寸或数量,除非有特别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窗帘改良结构1,其包含一控制组件10及复数帘布。于本实施例中,复数帘布包括一顶部帘布20A、一中间帘布20B及一底部帘布20C。控制组件10包括一上梁11、复数杆件12A~12C与复数绳结件13A~13D。上梁11通常可设置于窗户边框或任何需要设置窗帘的物件的顶部。复数杆件12A~12C设置于上梁11底部,上梁11与复数杆件12A~12C以其长度方向F1(也可称为窗帘改良结构1的宽度方向)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其长度方向F1具有间距地排列,于本实施例中,上梁11与复数杆件12A~12C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复数绳结件13A~13D穿插设置于上梁11与复数杆件12A~12C之间。控制组件10更包含复数控制件14、复数拉绳15A~15F与复数操作绳16A~16B。控制件14设置于上梁11,于本实施例中,上梁11呈一长矩型盒状,其具有一容置空间可收纳控制件14。控制件14通常为连动杆等机构类元件,配合复数拉绳15A~15F与复数操作绳16A~16B,可控制顶部帘布20A、中间帘布20B及底部帘布20C的上卷与下降。复数拉绳15A~15F穿设于上梁11、复数杆件12A~12C与复数绳结件13A~13D,并连接于复数控制件14。复数操作绳16A~16B连接于复数控制件14。当上下拉动至少一操作绳16A~16B时,可驱动控制件14拉动至少一拉绳15A~15F,以调整顶部帘布20A、中间帘布20B及底部帘布20C的状态。顶部帘布20A相对的顶部及底部分别与上梁11及复数绳结件13A~13B之间设有可分离的连结组件30A~30B。中间帘布20B相对的顶部及底部分别与相邻的杆件12A及复数绳结件13C~13D之间设有可分离的连结组件30C~30D。底部帘布20C相对的顶部及底部分别与相邻的杆件12B~12C之间设有可分离的连结组件30E~30F。于顶部帘布20A与中间帘布20B的底缘分别设有一底杆17,底杆17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杆件12A~12C的长度方向F1。底杆17的作用在于使顶部帘布20A与中间帘布20B的底部保持平直,并可提供一适当的重量,当控制顶部帘布20A与中间帘布20B完全展开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窗帘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控制组件,包括一上梁、复数杆件与复数绳结件,该复数杆件设置于该上梁底部,该上梁与该复数杆件以其长度方向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其长度方向具有间距地排列,该复数绳结件穿插设置于该上梁与该复数杆件之间;以及/n复数帘布,其与该上梁、该复数杆件穿插设置,每一该帘布的相对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相邻的该上梁或其中之一该杆件或复数该绳结件之间设有可分离的连结组件,凭借控制该控制组件以调整该复数帘布的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帘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控制组件,包括一上梁、复数杆件与复数绳结件,该复数杆件设置于该上梁底部,该上梁与该复数杆件以其长度方向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其长度方向具有间距地排列,该复数绳结件穿插设置于该上梁与该复数杆件之间;以及
复数帘布,其与该上梁、该复数杆件穿插设置,每一该帘布的相对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相邻的该上梁或其中之一该杆件或复数该绳结件之间设有可分离的连结组件,凭借控制该控制组件以调整该复数帘布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分离的连结组件为魔鬼毡、压扣、四合扣、卡扣、S型钩环、卡钩、拉链、磁性元件其中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帘布包括:
一顶部帘布,其相对的顶部及底部分别与该上梁及复数该绳结件之间设有可分离的该连结组件;
一底部帘布,其相对的顶部及底部分别与相邻的杆件之间设有可分离的该连结组件;以及
至少一中间帘布,其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仰民黄建凯黄依沛
申请(专利权)人:黄仰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