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式湿物料处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768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7
一种车载式湿物料处置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中间设隔板,箱体通过隔板分隔成设备箱体和烘干箱体,所述烘干箱体内设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体表面设进料口,进料口置于箱体侧面底部,所述进料口上设螺旋输送装置,所述箱体内设破碎成型机,破碎成型机置于螺旋输送装置末端,所述破碎成型机下部设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第三输送带和置于第三输送带末端的刮板输送机,本设备通过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形成的夹持并行段将物料从箱体底部输送至箱体上部进行处置,在夹持并行段的辅助转轴作用下可以对污泥进行挤压排水处置,加速处置效率,且通过底部方式进料有效缩减顶部输料的繁琐工序,降低成本的同时使设备更精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式湿物料处置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式湿物料处置装置,本装置采用侧面底部进料方式进料输料。
技术介绍
湿物料一般指污水处理厂在进行水质净化时的产物,扔广义上来说给水厂、污水处理厂、水体疏浚、通沟均为产生湿物料,但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湿物料产生量巨大,对环境危害严重,所以通常所说的湿物料处理和处置是指对城镇湿物料的处理和处置。我国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过程是通过微生物代谢和物理方法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移到湿物料中,其实质为将可溶性污染物转变为不溶性固体继续存在湿物料之中,将污染物与水体相分离,因此湿物料的成分和性质主要取决于污水的成分和性质。车载式湿物料处置装置及将处置装置至于车辆后部的箱体内,利用车辆的机动性,为日处理量在1-3吨的小微生产企业提供上门处置服务,传统的湿物料处置装置即箱体改装成具备保温密闭结构的烘干箱和设备收容箱,通过高温加热或红外加热方式将湿物料中的水分排出,一般是通过人工或铲斗车进行送料,送料过程繁琐,且烘干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式湿物料处置装置,采用底部进料方式和卷带输送机结合,提供更加简便且高效的处置方式。一种车载式湿物料处置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中间设隔板,箱体通过隔板分隔成设备箱体和烘干箱体,所述烘干箱体内设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体表面设进料口,进料口置于箱体侧面底部,所述进料口上设螺旋输送装置,所述箱体内设破碎成型机,破碎成型机置于螺旋输送装置末端,所述破碎成型机下部设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第三输送带和置于第三输送带末端的刮板输送机。所述第一输送带置于烘干箱体底部,第一输送带呈L状,第一输送带一端水平状置于烘干箱体底部,另一端置于烘干箱体内一侧的顶部位置。所述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置于箱体内。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设夹持并行段,夹持并行段为第一输送带中间转角处位置开始与第二输送带一侧的卷带相互接触连接,夹持并行段从第一输送带转角处开始直至第一输送带顶部,所述夹持并行段是通过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相互接触位置设转轴定位,转轴置于第二输送带内侧,第一输送带外侧贴合与第二输送带的转轴上,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的加持并行段起点为共用一个转轴。所述夹持并行段中间设辅助转轴,辅助转轴两两相对于错开,辅助转轴分别置于第一输送带内侧和第二输送带内侧,辅助转轴贴合并夹紧夹持并行段。所述第一输送带包括一号转轴、二号转轴和卷带,卷带通过一号转轴和二号转轴连接成回形输送带,所述一号转轴置于破碎成型机下部,二号转轴置于烘干箱体内一侧的顶部位置,一号转轴和二号转轴之间设限位滚轴,限位滚轴置于卷带下部内侧位置。所述第二输送带包括三号转轴、四号转轴、五号转轴、六号转轴和与转轴连接的卷带,所述三号转轴和四号转轴为夹持并行段定位转轴,三号转轴置于第一输送带转角处,所述四号转轴置于一号转轴下部位置,所述五号转轴和六号转轴之间通过其他转轴和定位转轴形成多层级的>形状输送卷带。所述第三输送带包括七号转轴、八号转轴、九号转轴、十号转轴和卷带,所述第三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上的>形定位转轴对应,九号转轴和十号转轴之间通过其他转轴和定位转轴形成多层级的>形状输送卷带。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包括网带式输送机,通过网带和转轴连接形成的回形输送机。优选的,所述网带式输送机上设的网带为表面设气孔的橡胶材质网带,网带上的气孔孔径较小,即湿物料是不会通过网带上的气孔流失的,由于湿物料是夹杂着诸多杂质的,部分杂质可以将气孔堵塞,进一步的避免湿物料的流失。优选的,所述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上的转轴直径小于定位转轴直径。由于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上采用的是>形输送卷带为避免卷带之间相互触碰,将转轴和定位转轴设备呈大小相互配合的转轴,即大尺寸的定位转轴前面为小尺寸的转轴,有效防止卷带之间相互接触,避免阻料的问题。优选的,所述五号转轴下部设第二破损成型机优选的,所述箱体底部设侧板,侧板将进料口和出料口分隔成两个单独区域。优选的,所述刮板输送机末端设出料口,出料口置于箱体底部。优选的,所述刮板输送机包括T型连接板和转轴,T型连接板通过组合拼接形成卷带,T型连接板和转轴连接配合组合成刮板输送机。优选的,所述三号转轴和六号转轴之间设定位转轴,定位转轴用于抬高三号转轴和六号转轴之间的卷带,避免三号转轴和六号转轴之间的卷带与侧板触碰。优选的,所述箱体顶部设粉尘处置装置,粉尘处置装置和箱体之间设通风口连接。优选的,所述粉尘处置装置包括粉尘处置箱,置于粉尘处置箱内的导风板,置于导风板之间的喷淋口,置于喷淋口后部的滤网,置于滤网末端的UV杀菌除尘装置、置于UV杀菌除尘装置后部的臭氧发生装置以及置于末端的回风口,所述回风口和设备箱体内的热泵机组连接。优选的,所述导风板呈倾斜状置于粉尘处置箱内。优选的,所述夹持并行段呈倾斜状置于箱体内,夹持并行段呈向内方式倾斜。优选的,所述二号转轴尺寸大于一号转轴。优选的,所述二号转轴和三号转轴之间设刮板或毛刷。刮板可以将网带上的杂质清楚,便于再次使用,同时利于网带上的通风效果。优选的,所述隔板上设出风口,出风口和设备箱体内的热泵机组连接。本装置主要通过置于车体侧面的螺旋输送装置将湿物料从箱体下部的侧面输送进烘干箱体内,通过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的夹持并行段将湿物料从烘干箱体下部输送至上体上部,然后再通过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将湿物料从烘干箱体上部输送至烘干箱体另一侧底部,湿物料从第三输送装置末端掉落与下部的刮板输送机上,最后通过刮板输送机将湿物料从出料口输送出箱体外,本设备通过螺旋输送装置与烘干箱体的密封连接可使烘干箱体密封效果最佳,避免热量流失,工作箱体内的热量通过设备箱体中的热泵机组提供,热泵机组提供热干风通过出风口将热干风送入烘干箱体内,对湿物料进行烘干,在湿物料烘干及输送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和水蒸气,粉尘和水蒸气的结合物本专利技术中统称为湿热空气,由于箱体顶部设通风口,通风口与粉尘处置装置连接,湿热空气向通风口输送,当湿热空气向上输送是,湿热空气首先与输送带上的湿物料接触,由于湿物料表面湿度较高,湿热空气中的粉尘首先被湿物料吸附,无法吸附的粉尘通过通风口进入粉尘处置装置内,由于粉尘处置装置内的导风板引导通过喷淋口,喷淋口通过喷淋将粉尘继续二次过滤,通过喷淋的粉尘再通过滤网绝大部分的粉尘已经被清除,最终无法去除的粉尘通过UV杀菌除尘装置过滤,99.9%粉尘被除去,同时湿物料烘干中产生的有害细菌及微生物,通过UV杀菌除尘装置净化,最后再通过臭氧发生装置,将湿热空气中的臭氧进行深度净化,通过一系列的处置后,湿热空气通过回风口进入到热泵机组,湿热空气转化为水和热干风,水被排出,热干风通过通风口输送回烘干箱体内。本专利技术现对于现有技术有具有的增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输送带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式湿物料处置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中间设隔板,箱体通过隔板分隔成设备箱体和烘干箱体,所述烘干箱体内设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体表面设进料口,进料口置于箱体侧面底部,所述进料口上设螺旋输送装置,所述箱体内设破碎成型机,破碎成型机置于螺旋输送装置末端,所述破碎成型机下部设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第三输送带和置于第三输送带末端的刮板输送机;/n所述第一输送带置于烘干箱体底部,第一输送带呈L状,第一输送带一端水平状置于烘干箱体底部,另一端置于烘干箱体内一侧的顶部位置;/n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设夹持并行段,夹持并行段为第一输送带中间转角处位置开始与第二输送带一侧的卷带相互接触连接,夹持并行段从第一输送带转角处开始直至第一输送带顶部,所述夹持并行段是通过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相互接触位置设转轴定位,转轴置于第二输送带内侧,第一输送带外侧贴合与第二输送带的转轴上,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的加持并行段起点为共用一个转轴;/n所述夹持并行段中间设辅助转轴,辅助转轴两两相对于错开,辅助转轴分别置于第一输送带内侧和第二输送带内侧,辅助转轴贴合并夹紧夹持并行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式湿物料处置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中间设隔板,箱体通过隔板分隔成设备箱体和烘干箱体,所述烘干箱体内设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体表面设进料口,进料口置于箱体侧面底部,所述进料口上设螺旋输送装置,所述箱体内设破碎成型机,破碎成型机置于螺旋输送装置末端,所述破碎成型机下部设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第三输送带和置于第三输送带末端的刮板输送机;
所述第一输送带置于烘干箱体底部,第一输送带呈L状,第一输送带一端水平状置于烘干箱体底部,另一端置于烘干箱体内一侧的顶部位置;
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设夹持并行段,夹持并行段为第一输送带中间转角处位置开始与第二输送带一侧的卷带相互接触连接,夹持并行段从第一输送带转角处开始直至第一输送带顶部,所述夹持并行段是通过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相互接触位置设转轴定位,转轴置于第二输送带内侧,第一输送带外侧贴合与第二输送带的转轴上,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的加持并行段起点为共用一个转轴;
所述夹持并行段中间设辅助转轴,辅助转轴两两相对于错开,辅助转轴分别置于第一输送带内侧和第二输送带内侧,辅助转轴贴合并夹紧夹持并行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载式湿物料处置装置,其他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包括一号转轴、二号转轴和卷带,卷带通过一号转轴和二号转轴连接成回形输送带,所述一号转轴置于破碎成型机下部,二号转轴置于烘干箱体内一侧的顶部位置,一号转轴和二号转轴之间设限位滚轴,限位滚轴置于卷带下部内侧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载式湿物料处置装置,其他在于,所述第二输送带包括三号转轴、四号转轴、五号转轴、六号转轴和与转轴连接的卷带,所述三号转轴和四号转轴为夹持并行段定位转轴,三号转轴置于第一输送带转角处,所述四号转轴置于一号转轴下部位置,所述五号转轴和六号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兴忠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晟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