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颜裕乐专利>正文

一种虹吸自动出水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66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虹吸自动出水茶具,包括壶身,所述壶身的顶部扣接有壶盖,所述壶身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壶身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顶部设置有按压钮,所述虹吸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虹吸自动出水茶具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转动连接有T型固定架,所述T型固定架插接于壶身的两侧开设的固定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壶身静置时由于连通器原理,壶身内的水不会从虹吸管流出,需要将水倒出时按压虹吸管顶部设置的按压钮将壶身以T型固定架的转动轴为轴倾斜壶身,此时虹吸管的高度低于壶身的高度,壶内的茶水可从虹吸管一端的出水口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虹吸自动出水茶具
本技术涉及茶具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虹吸自动出水茶具。
技术介绍
茶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发源及流传已久。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直到现在,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同时饮茶也成为广大人民的日常习惯。饮茶会用到专门的茶具,茶具,古代又称茗器,同其他饮、食具一样,它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茶具选材广泛,金、木、竹、陶皆可取。其中茶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传统的茶壶为壶肚处设置有把手和出水壶嘴,这种传统的茶壶在使用时需要握持住把手将整个茶壶拿起,再倾斜壶身将茶倒出,不能够自动出水,且泡茶使用水的温度较高,因而壶身也会较烫,倒茶时可能会导致烫伤。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吸自动出水茶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茶壶为壶肚处设置有把手和出水壶嘴,这种传统的茶壶在使用时需要握持住把手将整个茶壶拿起,再倾斜壶身将茶倒出,不能够自动出水,且泡茶使用水的温度较高,因而壶身也会较烫,倒茶时可能会导致烫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虹吸自动出水茶具,包括壶身,所述壶身的顶部扣接有壶盖,所述壶身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壶身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顶部设置有按压钮,所述虹吸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虹吸自动出水茶具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转动连接有T型固定架,所述T型固定架插接于壶身的两侧开设的固定槽内。进一步的,所述虹吸管的竖直最高处与壶身的壶口高度齐平。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固定安装于底座的上表面两侧,相应的T型固定架的数量也为两个。进一步的,所述两个T型固定架均沿两个支撑架连线的垂直方向转动。进一步的,所述T型固定架与支撑架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轴承。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与T型固定架的尺寸相配合,将壶身与T型固定架固定插接,按压按压钮壶身以T型固定架的转动轴为轴转动。本技术壶身的底部连通有虹吸管,壶身的两侧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与可转动的T型固定架插接,虹吸管的竖直最高处与壶身的壶口高度齐平,壶身静置时由于连通器原理,壶身内的水不会从虹吸管流出,使用时按压虹吸管顶部设置的按压钮将壶身以T型固定架的转动轴为轴倾斜壶身,此时虹吸管的高度低于壶身的高度,壶内的茶水可从虹吸管一端的出水口流出,该茶具出水方便,将壶身倾斜即可自动出水,并且能避免与壶身的直接接触,不会出现烫伤的状况;同时摇摆状的壶身也增加了观赏性和可玩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虹吸自动出水茶具的壶身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虹吸自动出水茶具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虹吸自动出水茶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壶身;2、壶盖;3、固定槽;4、虹吸管;5、按压钮;6、出水口;7、支撑架;8、底座;9、T型固定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技术做出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虹吸自动出水茶具,包括壶身1,所述壶身1的顶部扣接有壶盖2,所述壶身1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3,所述壶身1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虹吸管4,所述虹吸管4的顶部设置有按压钮5,所述虹吸管4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6;所述虹吸自动出水茶具还包括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8,所述支撑架7的顶端转动连接有T型固定架9,所述T型固定架9插接于壶身1的两侧开设的固定槽3内。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方案,壶身1底部中间位置连通的虹吸管4利用连通器原理,壶身1摆正时水不会溢过虹吸管4的上坡段,壶身1倾斜时虹吸管4的高度低于壶身1的高度,壶内的茶水可从虹吸管1一端的出水口6流出,该茶具出水方便,将壶身1倾斜即可自动出水,并且能避免与壶身1的直接接触,不会出现烫伤的状况,同时也增加了茶具的观赏性和可玩性。实施例二:具体的,所述支撑架7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固定安装于底座8的上表面两侧,相应的T型固定架9的数量也为两个;所述两个T型固定架9均沿两个支撑架7连线的垂直方向转动;所述T型固定架9与支撑架7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轴承。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方案,两个支撑架7顶端内侧设置的T型固定架9以与支撑架7的轴承连接处为轴转动,两个T型固定架9能较好地将壶身固定住。实施例三:具体的,所述虹吸管4的竖直最高处与壶身1的壶口高度齐平;所述固定槽3与T型固定架9的尺寸相配合,将壶身1与T型固定架9固定插接,按压按压钮5壶身1以T型固定架9的转动轴为轴转动。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方案,壶身1摆正时虹吸管4的竖直最高处与壶身1的壶口高度齐平,壶内的水不会溢过虹吸管4的上坡段,虹吸管4出水方便同时壶身1内能存储更多的水;固定槽3与T型固定架9直角牢固插接,使壶身1只以T型固定架9的转动轴为轴转动,提高壶身1的稳定性。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打开壶盖2往壶身1内加入水和茶叶,壶身1摆正时虹吸管4的竖直最高处与壶身1的壶口高度齐平,壶内的水不会溢过虹吸管4的上坡段;需要倒出壶身1内的茶水时,按压虹吸管4顶部设置的按压钮5将壶身1以T型固定架9的转动轴为轴倾斜壶身1,此时虹吸管4的高度低于壶身1的高度,壶内的茶水可从虹吸管4一端的出水口6自动流出;出水完成后松开按压钮5,壶身1自动恢复到竖直位置。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虹吸自动出水茶具,包括壶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壶身(1)的顶部扣接有壶盖(2),所述壶身(1)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3),所述壶身(1)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虹吸管(4),所述虹吸管(4)的顶部设置有按压钮(5),所述虹吸管(4)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6);/n所述虹吸自动出水茶具还包括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8),所述支撑架(7)的顶端转动连接有T型固定架(9),所述T型固定架(9)插接于壶身(1)的两侧开设的固定槽(3)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虹吸自动出水茶具,包括壶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壶身(1)的顶部扣接有壶盖(2),所述壶身(1)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3),所述壶身(1)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虹吸管(4),所述虹吸管(4)的顶部设置有按压钮(5),所述虹吸管(4)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6);
所述虹吸自动出水茶具还包括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8),所述支撑架(7)的顶端转动连接有T型固定架(9),所述T型固定架(9)插接于壶身(1)的两侧开设的固定槽(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虹吸自动出水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4)的竖直最高处与壶身(1)的壶口高度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裕乐
申请(专利权)人:颜裕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