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运动疲劳配方,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缬氨酸25份、异亮氨酸25份、亮氨酸50份、肌肽50份、L‑肉碱40份、肌酸50份、槲皮素5份。所述配方具有显著增强运动耐力,延缓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疲劳食品配方短期服用后就有效果,在力竭运动开始前1h服用,就能增强小鼠的运动耐力,延长运动时间,增加运动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研制抗疲劳保健食品提供了新配方,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疲劳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健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疲劳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疲劳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疲劳普遍的定义指的是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功能在特定水平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即运动性疲劳。运动疲劳的产生往往伴随着能量物质、代谢产物、激素水平、细胞代谢调节酶和抗氧化系统酶类等的变化,实质上就是内环境平衡失去稳态引起了机体不适感。持续性或重度疲劳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甚至出现器质性疾病,威胁身体健康。运动性疲劳高发人群常见于过度训练的运动员、持续高强度工作的消防官兵、医务人员、科研工作人员以及劳动人民等,普通人群也会时常感觉疲劳。因此,开发适用于广大人群的抗疲劳产品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市场上的抗疲劳功能食品丰富多样,主要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西洋参、红景天、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为原料的抗疲劳保健食品;一类是以生物活性肽为主要原料,再配伍其他中药材和营养物质的抗疲劳保健食品。这两类抗疲劳保健食品往往成本高、价格贵,起效周期较长,一般在1个月以上。另一类是运动饮料,主要包含一些能量物质、维生素及氨基酸等,此类产品价格亲民,然而其抗疲劳作用仍有待进一步验证。目前已有的抗疲劳功能食品主要针对的是一些特殊人群,如军事活动人员、运动员、高原、高温环境下工作人群以及生理异常的人群,在普通疲劳人群中的应用比较缺乏。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原料来源广、价格亲民、适用性广泛的抗疲劳食品配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身体抗疲劳能力的食品配方。所述疲劳具体可为运动疲劳。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增强身体抗疲劳能力的食品配方,其组成及各成分的重量含量分别为:缬氨酸25份、异亮氨酸25份、亮氨酸50份、肌肽50份、L-肉碱40份、肌酸50份、槲皮素5份。支链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以下作用:减少5-羟色胺的形成,延缓中枢疲劳发生;减少肌肉损伤;作为长时间耐力运动参与供能的重要氨基酸;抑制肌肉乳酸的生成;降低血肌酐水平。其中异亮氨酸具有促进脂肪分解,亮氨酸可剌激肌肉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肌肽,一种天然二肽,具有增强骨骼肌的总缓冲能力;神经保护作用;抗蛋白质糖基化;抗氧化;抗衰老;提高肌肉收缩时的Ca2+敏感性的作用。肌酸,肌酸是磷酸肌酸的前体物质,是天然存在于人体内的营养素,它具有快速提供能量的特点,此外还能改善葡萄糖的摄取,增加肌糖原的积累;可作为H+缓冲剂;促进有氧代谢;增加肌肉力量。L-肉碱,属于一种特殊氨基酸,它是脂肪代谢的必须辅助因子可促进脂肪酸氧化;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葡萄糖耐量;增加血中酰基肉碱水平,有助于能量的补充;降低血乳酸水平,提高机体最大耗氧量。槲皮素,一种黄酮醇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在抗疲劳方面的作用途径主要体现在其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蛋白质或氨基酸消耗,增加脂肪动员;促进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对线粒体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改善能量代谢。以上功能成分相互之间的抗疲劳作用途径有交叉也有各自的特点,它们的组合更有利于增强机体的抗运动疲劳能力,作用途径明确且安全高效。上述增强身体抗疲劳能力的食品配方通过将各组成按照规定的质量份数比混合得到。本专利技术所述增强身体抗疲劳能力的食品在力竭运动开始前1h服用。本专利技术在剂量上采用了每日1次的方式进行。上述抗疲劳食品配方可以单独制成粉剂、片剂、胶囊等形式,也可以添加于食品中,如饼干、米稀、奶粉、芝麻糊等。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的抗运动疲劳食品配方单次补充能具有延长耐力运动+高强度加速运动疲劳模型中小鼠的运动耐力的潜在作用,运动时间延长百分比为5.6%(P=0.1779),运动距离增加百分比为11.4%(P=0.1742),实验结果见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的抗运动疲劳食品配方连续3天补充能有效延长耐力运动+高强度加速运动疲劳模型中小鼠的运动耐力,运动力竭时间延长百分比为10.9%(P=0.014),运动距离增加百分比为22.1%(P=0.012),实验结果见图4和图5。上述食品配方在增强身体抗疲劳能力中的应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根据现有的疲劳产生机制,如能量耗竭说、代谢产物蓄积说、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学说、氧自由基学说、中枢疲劳等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抗疲劳配方,配方中的组分是基于目前研究表明其具有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改善疲劳的食源性功能成分,包括支链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肌肽、肌酸、L-肉碱及槲皮素共7种功能成分,具有天然、安全、高效、无毒副作用及作用途径明确等特点。本专利技术的增强身体抗疲劳能力的食品配方短期服用后就有效果,在力竭运动开始前1h服用,就能增强小鼠的运动耐力,延长运动时间,增加运动距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耐力运动+高强度加速运动疲劳模型速度和时间设置图。图2表明单次补充配方对小鼠运动力竭时间的影响。图3表明单次补充配方对小鼠运动力竭距离的影响。图4表明连续3天补充配方对小鼠运动力竭时间的影响。图5表明连续3天补充配方对小鼠运动力竭距离的影响。图6表明单次补充对比例中的配方对小鼠运动力竭时间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材料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1一种抗运动疲劳食品配方。由以下组份组成:缬氨酸25份、异亮氨酸25份、亮氨酸50份、肌肽50份、L-肉碱40份、肌酸50份、槲皮素5份。试验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36只,6-8周龄,所有小鼠随机分为静息组(12只)、模型组(12只)、配方组(12只)。采用灌胃法,静息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等能量的0.5%CMC-Na麦芽糊精水溶液,配方组每天灌胃以1225mg/kgbw的配方复合物。每天早上9点灌胃1次。急性补充1次及连续补充3天后分别测定小鼠的运动力竭时间同时计算运动距离。在力竭运动开始前1h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运动模型:实验动物跑台。坡度10°,初始速度8m/min,每15min加2m/min,直到14m/min,15min后加速至20m/min,1min后加至23m/min,之后每10min加3m/min直至力竭。运动速度和时间设置见图1。力竭标准为小鼠在电极上停留10s以上,且用木棒轻轻刺激其尾部或腿部仍无法使其向前奔跑则视为力竭。实验结果(图2、图3)表明,该抗运动疲劳食品配方单次补充具有延长耐力运动+高强度加速运动疲劳模型中小鼠的运动耐力的潜在作用,运动时间延长百分比为5.6%(P=0.1779),运动距离增加百分比为11.4%(P=0.1742)。实验结果(图4、图5)表明,该抗运动疲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身体抗疲劳能力的食品配方,其组成及各成分的重量含量分别为:缬氨酸25份、异亮氨酸25份、亮氨酸50份、肌肽50份、L-肉碱40份、肌酸50份、槲皮素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身体抗疲劳能力的食品配方,其组成及各成分的重量含量分别为:缬氨酸25份、异亮氨酸25份、亮氨酸50份、肌肽50份、L-肉碱40份、肌酸50份、槲皮素5份。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配方在增强身体抗疲劳能力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配方在运动前1h补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配方配方每日补充1次。
5.一种增强身体抗疲劳能力的粉剂,其活性成分及各成分的重量含量分别为:缬氨酸25份、异亮氨酸25份、亮氨酸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扈洪波,陈慧,曹丽行,尹淑涛,赵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