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力针式单粒精密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27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力针式单粒精密播种机,包括行走动力装置、螺旋起垄装置、主机架、驱动装置、排种装置、导种装置、覆土装置、一对地轮及风机;导种装置包括一对星轮圆盘、导种轴、中间轮轴、吊篮轴、双排导种链轮和控制凸轮;星轮圆盘包括圆盘端盖、行星轮盘和行星轮系;一对双排导种链轮分别固定在圆盘端盖上带动星轮圆盘转动;每根吊篮轴轴向均布若干个吊篮,吊篮在绕中心轴旋转的同时开闭端始终保持竖直向下状态,导种轴上轴向均布有个数与吊篮个数相同的控制凸轮;采用行星轮点播式全约束导种原理,可实现对种子离开吸种针至落入种床土壤导种运移过程进行具有局部自由度的全约束,减少种子与种床土壤的弹跳滑移,投种精度高,播种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力针式单粒精密播种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中的播种
,具体涉及一种气力针式单粒精密播种机。
技术介绍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推动力量近年来发展迅速,机械化播种是农业机械化的首要环节和薄弱环节。精密播种是机械化播种的高级形式,是按照农艺要求的播量和行株距将合格种子单粒精确的播入种沟,覆以适量的土壤并镇压,实现机械化的精耕细作,保证种子行株距均匀分布、播深一致,为植株群体均衡利用光、温、水、肥等资源,均衡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环境,对提高蔬菜、中药材等高经济价值作物的商品化率有重要意义。机械化精密播种的核心技术包括种子的单粒化和均匀有序精确运移。申请号为201620464977.3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适用于蔬菜种植的开沟仿形气力式精量播种机,采用拖拉机三点悬挂驱动,松土铲、开沟犁、气吸圆盘式排种器、镇压整形辊等工作部件可一次完成拖拉机驶后松土、开沟、播种及镇压整形等作业,排种器单体四杆仿形机构可保证播深一致,但这种播种机需要拖拉机驱动,能耗大,不适用于小型田块和蔬菜大棚作业,且种子离开排种器后运动具有随机性,不能实现种子均匀有序精确运移入土,粒距的均匀性难以保证。申请号为201920484801.8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田间作业电动气吸针式三七精密播种机,通过压穴辊压出种穴,取代传统开沟播种作业方式,减少土壤的扰动,气吸针式排种器往复摆动实现单粒取种和投种作业,镇压轮镇压完成播种作业,在保证播种密度的前提下,实现粒距均匀和播深一致,但这种自由投种方式,易受地面不平或机具振动等,影响投种过程种子运移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起垄、单粒排种、精确导种及覆土功能于一体的气力针式单粒精密播种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气力针式单粒精密播种机,包括行走动力装置、螺旋起垄装置、主机架、驱动装置、排种装置、导种装置、覆土装置、一对地轮及风机;所述螺旋起垄装置前端连接在行走动力装置上,主机架前端焊接在螺旋起垄装置的后沿,所述驱动装置、导种装置、排种装置和覆土装置从前向后依次布置在主机架上,所述驱动装置通过链传动将动力传递给导种装置,所述导种装置通过链传动将动力传递给排种装置,一对所述地轮位于主机架外侧呈对称布置,所述风机布置在行走动力装置上方的风机支座上;所述导种装置包括一对星轮圆盘、导种轴、中间轮轴、吊篮轴、双排导种链轮和控制凸轮;一对星轮圆盘包括圆盘端盖、行星轮盘和行星轮系,圆盘端盖和行星轮盘之间封闭连接;导种轴两端固定主机架上,一对双排导种链轮分别固定在圆盘端盖上带动星轮圆盘转动;每根吊篮轴轴向均布若干个吊篮,吊篮在绕中心轴旋转的同时开闭端始终保持竖直向下状态,导种轴上轴向均布有个数与吊篮个数相同的控制凸轮,控制凸轮与吊篮一一对应布置;所述行星轮系包含一个同轴固定在导种轴上的太阳轮及三个沿太阳轮外侧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固定在中间轮轴上的中间轮,且三个中间轮均与太阳轮啮合,同时,每个中间轮外侧布置有两个固定在吊篮轴上且均与中间轮相啮合行星轮,所有行星轮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太阳轮与行星轮齿数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排种装置包括气室组合、种箱、落种管、充种室、排种轴和排种链轮,气室组合包括左气室、气流分配管、吸种针和右气室;左气室和右气室均包括外侧面封闭的气室外筒,气室外筒上设有正压进气口和负压进气口,气室外筒内侧面连接有旋转盘;一对排种轴分别穿过左气室和右气室相连接,外端连接排种链轮,内端与旋转盘刚性同轴连接。进一步地,以所述排种轴所在轴线为中心周向均匀布置有多根气流分配管,每根气流分配管的一端固定在一侧旋转盘上、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侧旋转盘上,每根气流分配管上轴向均匀布置多个吸种针,种箱底部出种口连接有根数为吸种针个数一半的竖直落种管,落种管底部与充种室相通,充种室分为个数与落种管根数相同的充种单元,每根落种管对应一个充种单元。进一步地,每相邻所述吊篮间距为50~60mm。进一步地,所述气室外筒内侧面为阶梯状与旋转盘连接,所述吸种针包括圆筒部和锥筒部,圆筒部与气流分配管螺纹连接,每相邻吸种针间距为50~60mm。进一步地,所述行走动力装置包括支撑架、安装在支撑架前端负重支座上的负重、布置在支撑架前部位的汽油机、安装在支撑架中部位把手支座上的把手、布置在汽油机上方的空气滤清器、位于支撑架底部的行走轮、一级变速箱和二级变速箱;汽油机通过带传动将动力传递到一级变速箱输入端,一级变速箱输入端一侧通过带传动将动力传递到风机,一级变速箱输入端另一侧通过链传动将动力传递到二级变速箱输入端,一级变速箱输出端与行走轮相连,二级变速箱输出端与旋耕轴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起垄装置包括螺旋旋耕装置、起垄装置和连接轴,其中,螺旋旋耕装置包括旋耕轴、安装在旋耕轴上的旋耕刀组、布置在旋耕刀组前部位的挡泥板和布置在旋耕刀组上部位的旋耕盖板;起垄装置位于螺旋旋耕装置的后方,起垄装置通过连接轴与螺旋旋耕装置连接,起垄装置包括左起垄侧板、右起垄侧板和起垄前板,起垄前板左右两侧底部、左起垄侧板底部和右起垄侧板底部的型面均为向前延伸弯曲的曲面型。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辊、驱动轴、驱动链轮、一对张紧轮、轴承座和大垫圈;驱动辊安装在左起垄侧板和右起垄侧板内侧,左起垄侧板和右起垄侧板分别与驱动辊下水平切面呈钝角对称布置,左起垄侧板和右起垄侧板用于形成垄侧面,驱动辊用于形成垄顶水平面;驱动轴与驱动辊同轴固定连接,驱动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安装在主机架上,通过增减轴承座与连接杆之间的大垫圈数量间接调节播种深度;一对张紧轮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主机架上。进一步地,所述覆土装置包括覆土板轴、后横梁、覆土板主体、套筒和弹簧;覆土板轴焊接在主机架的左框架前梁和右框架前梁内沿横向布置,后横梁焊接在主机架左框架后梁和右框架后梁内沿横向布置;覆土板主体的侧面焊接有三个套筒用以和覆土板轴形成回转副,覆土板主体的正面和后横梁的下沿之间连接有两根弹簧。进一步地,所述种箱通过螺栓固定在主机架的种箱支座上,气室组合固定在主机架的底部支撑梁上呈横向布置;驱动装置通过轴承固定在主机架的前部位,导种装置通过法兰支撑座固定在主机架的中前部位,排种装置通过螺栓固定在主机架的中后部位,覆土装置通过焊接固定在主机架的后部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行走动力装置小巧灵活,结构紧凑,动力稳定,能耗低,适用于不同田块大小、不同地势高低和环境差异的蔬菜大棚或露天低速作业。2)采用负压吸种、正压卸种的气力针式排种原理,通过“一针吸附一粒种子”的方式实现一器16行并联单粒精密点播,对种子损伤小、形状尺寸要求低,适合宽幅多行的播种要求,提高了播种效率。3)采用行星轮点播式全约束导种原理,可实现对种子离开吸种针至落入种床土壤导种运移过程进行具有局部自由度的全约束,减少种子与种床土壤的弹跳滑移,投种精度高,播种质量好。4)可根据种子粒径更换不同直径的气流分配管和不同孔径的吸种针,可根据种子播种行株距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力针式单粒精密播种机,包括行走动力装置(1)、螺旋起垄装置(2)、主机架(3)、驱动装置(4)、排种装置(5)、导种装置(6)、覆土装置(7)、一对地轮(8)及风机(9);所述螺旋起垄装置(2)前端连接在行走动力装置(1)上,主机架(3)前端焊接在螺旋起垄装置(2)的后沿,所述驱动装置(4)、导种装置(6)、排种装置(5)和覆土装置(7)从前向后依次布置在主机架(3)上,所述驱动装置(4)通过链传动将动力传递给导种装置(6),所述导种装置(6)通过链传动将动力传递给排种装置(5),一对所述地轮(8)位于主机架(3)外侧呈对称布置,所述风机(9)布置在行走动力装置(1)上方的风机支座(91)上;其特征在于:/n所述导种装置(6)包括一对星轮圆盘(61)、导种轴(62)、中间轮轴(63)、吊篮轴(64)、双排导种链轮(65)和控制凸轮(67);一对星轮圆盘(61)包括圆盘端盖(611)、行星轮盘(612)和行星轮系(613),圆盘端盖(611)和行星轮盘(612)之间封闭连接;导种轴(62)两端固定主机架(3)上,一对双排导种链轮(65)分别固定在圆盘端盖(611)上带动星轮圆盘(61)转动;每根吊篮轴(64)轴向均布若干个吊篮(66),吊篮(66)在绕中心轴旋转的同时开闭端始终保持竖直向下状态,导种轴(64)上轴向均布有个数与吊篮个数相同的控制凸轮(67),控制凸轮(67)与吊篮(66)一一对应布置;/n所述行星轮系(613)包含一个同轴固定在导种轴(62)上的太阳轮(614)及三个沿太阳轮(614)外侧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固定在中间轮轴(63)上的中间轮(615),且三个中间轮(615)均与太阳轮(614)啮合,同时,每个中间轮(615)外侧布置有两个固定在吊篮轴(64)上且均与中间轮(615)相啮合行星轮(616),所有行星轮(616)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太阳轮(614)与行星轮(616)齿数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力针式单粒精密播种机,包括行走动力装置(1)、螺旋起垄装置(2)、主机架(3)、驱动装置(4)、排种装置(5)、导种装置(6)、覆土装置(7)、一对地轮(8)及风机(9);所述螺旋起垄装置(2)前端连接在行走动力装置(1)上,主机架(3)前端焊接在螺旋起垄装置(2)的后沿,所述驱动装置(4)、导种装置(6)、排种装置(5)和覆土装置(7)从前向后依次布置在主机架(3)上,所述驱动装置(4)通过链传动将动力传递给导种装置(6),所述导种装置(6)通过链传动将动力传递给排种装置(5),一对所述地轮(8)位于主机架(3)外侧呈对称布置,所述风机(9)布置在行走动力装置(1)上方的风机支座(91)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种装置(6)包括一对星轮圆盘(61)、导种轴(62)、中间轮轴(63)、吊篮轴(64)、双排导种链轮(65)和控制凸轮(67);一对星轮圆盘(61)包括圆盘端盖(611)、行星轮盘(612)和行星轮系(613),圆盘端盖(611)和行星轮盘(612)之间封闭连接;导种轴(62)两端固定主机架(3)上,一对双排导种链轮(65)分别固定在圆盘端盖(611)上带动星轮圆盘(61)转动;每根吊篮轴(64)轴向均布若干个吊篮(66),吊篮(66)在绕中心轴旋转的同时开闭端始终保持竖直向下状态,导种轴(64)上轴向均布有个数与吊篮个数相同的控制凸轮(67),控制凸轮(67)与吊篮(66)一一对应布置;
所述行星轮系(613)包含一个同轴固定在导种轴(62)上的太阳轮(614)及三个沿太阳轮(614)外侧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固定在中间轮轴(63)上的中间轮(615),且三个中间轮(615)均与太阳轮(614)啮合,同时,每个中间轮(615)外侧布置有两个固定在吊篮轴(64)上且均与中间轮(615)相啮合行星轮(616),所有行星轮(616)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太阳轮(614)与行星轮(616)齿数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力针式单粒精密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装置(5)包括气室组合(51)、种箱(52)、落种管(53)、充种室(54)、排种轴(55)和排种链轮(56),气室组合(51)包括左气室(511)、气流分配管(512)、吸种针(513)和右气室(514);左气室(511)和右气室(514)均包括外侧面封闭的气室外筒(515),气室外筒(515)上设有正压进气口(517)和负压进气口(518),气室外筒(515)内侧面连接有旋转盘(516);一对排种轴(55)分别穿过左气室(511)和右气室(514)相连接,外端连接排种链轮(56),内端与旋转盘(516)刚性同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气力针式单粒精密播种机,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排种轴(55)所在轴线为中心周向均匀布置有多根气流分配管(512),每根气流分配管(512)的一端固定在一侧旋转盘上、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侧旋转盘上,每根气流分配管(512)上轴向均匀布置多个吸种针(513),种箱(52)底部出种口连接有根数为吸种针个数一半的竖直落种管(55),落种管(55)底部与充种室(54)相通,充种室(54)分为个数与落种管根数相同的充种单元,每根落种管(53)对应一个充种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力针式单粒精密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每相邻所述吊篮(66)间距为50~6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气力针式单粒精密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外筒(515)内侧面为阶梯状与旋转盘(516)连接,所述吸种针(513)包括圆筒部和锥筒部,圆筒部与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宜涛廖庆喜李成良舒彩霞丁幼春张青松肖文立郑娟张百祥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