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材质注入式放电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1381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锈钢材质注入式放电模块,包括不锈钢底板、支撑组件、介质管和电极,其中:支撑组件包括陶瓷支撑件、支撑板和电极连接板,陶瓷支撑件固定在不锈钢底板上,支撑板固定在不锈钢底板上,电极连接板固定在支撑板上;支撑组件设有两组,且两组支撑组件的电极连接板相互平行,电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组支撑组件的电极连接板上,介质管套装在电极外。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所提出的不锈钢材质注入式放电模块,不锈钢底板与陶瓷支撑件能满足等离子环境中长时间稳定存在;无大面积塑料部件,没有起火融化等安全隐患,机械强度较强,能满足绝大多数场合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材质注入式放电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放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材质注入式放电模块。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等离子体被称作除固态、液态和气态之外的第四种物质存在形态,是由电子、离子、自由基和中性粒子组成的,整体保持电中性。在低温等离子体内,有大量的高能电子及高能电子产生的·O、·OH等活性粒子,然后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使复杂的大分子污染物转变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或使有毒有害物质转变为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物质,从而使污染物得以降解去除。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流程短、投资少、占地小、去除率高、运行费用低(主要表现为电费)、适用范围广等特点。目前,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方法主要有辉光放电,电晕放电,介质阻挡放电,射频放电,滑动电弧放电,射流放电,大气压辉光放电,次大气压辉光放电。目前常见双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模块,主要是使用绝缘材料固定住放电极,在放电极上施加电压电离空气产生等离子体,绝缘材料一般使用高分子材料,具有一定的阻燃特性及绝缘等级,但是随着放电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锈钢材质注入式放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底板(1)、支撑组件(2)、介质管(3)和电极(4),其中:/n支撑组件(2)包括陶瓷支撑件(20)、支撑板(21)和电极连接板(22),陶瓷支撑件(20)固定在不锈钢底板(1)上,支撑板(21)固定在不锈钢底板(1)上,电极连接板(22)固定在支撑板(21)上;/n支撑组件(2)设有两组,且两组支撑组件(2)的电极连接板(22)相互平行,电极(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组支撑组件(2)的电极连接板(22)上,介质管(3)套装在电极(4)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材质注入式放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底板(1)、支撑组件(2)、介质管(3)和电极(4),其中:
支撑组件(2)包括陶瓷支撑件(20)、支撑板(21)和电极连接板(22),陶瓷支撑件(20)固定在不锈钢底板(1)上,支撑板(21)固定在不锈钢底板(1)上,电极连接板(22)固定在支撑板(21)上;
支撑组件(2)设有两组,且两组支撑组件(2)的电极连接板(22)相互平行,电极(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组支撑组件(2)的电极连接板(22)上,介质管(3)套装在电极(4)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材质注入式放电模块,其特征在于,电极(4)包括两根导电柱(40)和导电弹性件(41),两根导电柱(40)分别固定在两组支撑组件(2)的电极连接板(22)上,两根导电柱(40)通过导电弹性件(41)同轴连接,导电弹性件(41)可沿导电柱(40)的轴线方向发生弹性形变;
介质管(3)包括内管(30)、外管(31)和套管(32),内管(30)和外管(31)分别固定在两组支撑组件(2)的支撑板(21)上,内管(30)套装在外管(31)内,且内管(30)可在外管(31)内滑动,套管(32)套装在内管(30)和外管(31)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锈钢材质注入式放电模块,其特征在于,不锈钢底板(1)包括左底板(10)和右底板(11),两组支撑组件(2)分别固定在左底板(10)和右底板(11)上。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黎明吴成旺许家红程辉肖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新天地合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