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套,用于容置线束管。管套包括至少一个供线束管伸入的管段,至少一个管段的内壁上凸设有抵接件;抵接件具有相对背离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于管段的内壁,第二端位于管段的内腔中,且第二端能够以第一端为支点转动,弹性抵持并固定线束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管套通过可相对管段内壁转动的抵接件上的第二端抵持线束管的外周面,实现对不同规格尺寸的线束管的稳固套设,并能对线束管起到良好可靠的固定效果。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管套具有更好的通用性,更便于推广应用,同样的管套可以与不同规格尺寸的线束管配套使用,无需针对不同规格尺寸的线束管匹配不同规格的管套,有利于降低管套的质检及模具成本,市场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束
,尤其涉及一种管套。
技术介绍
管套是一种用于保护线束管的器件,能够容置线束管以及包扎在线束管内的线束,防止线束管过度弯折、开裂或密封不良。现有的管套已实现标准化生产,为了配套不同规格尺寸的线束管,生产商根据业内标准制造出管腔以及内径尺寸均已确定的管套。然而这种管套只能与其对应规格的线束管组合使用,线束管规格若发生变化,原有管套便无法继续对其可靠套设并固定,因而管套不具有通用性,无法配套规格尺寸多样的线束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管套。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套,用于容置线束管,其特征在于,管套包括至少一个供线束管伸入的管段,至少一个管段的内壁上凸设有抵接件;抵接件具有相对背离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于管段的内壁,第二端位于管段的腔体中,且第二端能够以第一端为支点转动,弹性抵持并固定线束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抵接件沿管段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位于抵接件轴向的两端。如此设置,抵接件的刚性更强,不易因外力作用弯折失效,能够防止抵接件沿远离管段轴线方向向外转动并高于其所在管段的外周面,从而导致抵接件断裂;并且抵接件的弹性系数也显著提高,特别是增强了抵接件沿相对远离管段轴线的方向转动的刚度,进一步保证了抵持固定线束管的稳固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抵接件位于管段的端部;及/或,抵接件相对于管段的内壁向管段的轴线倾斜设置。如此设置,抵接件位于管段的端部时更便于操作者握持管段的中部,防止在非装配作业状态下手部触碰到抵接件,以避免抵接件不必要的转动以损耗其材料强度,保证抵接件的使用寿命;当抵接件相对于管段的内壁向管段的轴线倾斜设置时,抵接件不高于其所在管段的外周面,这同样便于操作者握持管段,防止对抵接件意外触碰导致抵接件弯折。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端包括向管段的轴线方向凸出的扣合部,扣合部用于弹性抵持线束管。如此设置,当管套与线束波纹管配套使用时,扣合部能够插入位于线束波纹管外周面上的环形波纹缝隙中,扣合部因而与线束波纹管外周上的环形波纹缝隙形成配合,显著提高了抵接件对线束波纹管固定的牢靠性,抵接件通过扣合部稳固地咬合线束波纹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抵接件的厚度由第一端向第二端减小。如此设置,抵接件受力发生弹性形变的能力从第一端向第二端增强,因而能够更好地配套不同规格尺寸的线束管。当较小规格的线束管伸入管段内时,第二端仅需相对靠近第二端的部位轻微转动变形即可抵持线束管,且线束管受到的压力较小;随着伸入管段内的线束管规格逐步增大,抵接件发生弹性转动的部位逐步从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向靠近第一端的位置过渡,同时抵接件对线束管的抵持力逐步增大。因而具有递变弹性的抵接件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需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管段的内壁上开设有让位通孔,让位通孔与抵接件对应设置。如此设置,管套更便于成型,能够较快地加工出抵接件和让位通孔;同时,开设有让位通孔的管套可允许容纳最大外径与其管段内径相同的线束管,提高了管套对线束管的规格适用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抵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抵接件沿管段的轴向分布;及/或,多个抵接件沿管段的周向环绕设置。如此设置,多个抵接件对线束管的抵持固定更加牢固,进一步降低了线束管在管套管段内滑脱的风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管套包括第一管体以及第二管体,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能够相互拼接并形成用于容置线束管的内腔。如此设置,管套的成型方式和结构更加简单,有利于降低管套的生产制造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管套还包括连接部,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能够绕连接部转动并拼接。如此设置,连接部可以防止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遗失;此外,管套的拼接方式更加简单,操作者仅需将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翻转扣合即可完成拼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中的一者设有卡爪,另一者对应设置有卡槽,卡爪与卡槽能够配合并固定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如此设置,卡爪与卡槽配合可以提高管套的稳固性,对线束管的套设防护更加可靠,线束管不易脱落,能够避免外力扰动或者人员用力握持导致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开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套,通过可相对管段内壁转动的抵接件上的第二端抵持线束管的外周面,实现对不同规格尺寸的线束管的稳固套设,并能够对线束管起到良好可靠的固定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套具有更好的通用性,更便于推广应用,同样的管套可以与不同规格尺寸的线束管配套使用,无需再针对不同规格尺寸的线束管匹配不同规格的管套,有利于降低管套的质检及模具成本,市场前景广阔;此外,采用管套对线束分组引导,多个不同规格的线束管能够同时伸入一个管套内而不易松脱晃动;另外,管套与多种规格的线束管间的匹配方式更多样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管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管套在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管套与线束波纹管配套的示意图。100、管套;10、抵接件;11、第一端;12、第二端;121、扣合部;20、让位通孔;30、连接部;40、卡爪;50、卡槽;110、第一管段;120、第二管段;101、第一管体;102、第二管体;103、内腔;200、线束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管套是一种用于保护线束管200的器件,能够容置线束管200以及包扎在线束管200内的线束,防止线束管200过度弯折、开裂、密封不良等问题发生。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管套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管套100在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管套100与线束波纹管配套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套100,用于容置汽车线束管200,并对线束分组引导;汽车线束管200采用由合成材料制成的线束波纹管。管套100包括至少一个供线束波纹管伸入的管段。为了实现对多根线束的分组引导,管套100包括多个相互连通的管段,多根线束首先集中包扎在一个线束波纹管内并伸入管套100的其中一个管段内,然后在管套100内腔103中按照分线需要分成多组分支线束,妹子分支线束包扎在一个单独的分支线束波纹管中,并从管套100的其他管段伸出。由于线束伸入管套100内后分组,伸入管套100的线束数量多余每组分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套,用于容置线束管(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包括至少一个供线束管(200)伸入的管段,至少一个所述管段的内壁上凸设有抵接件(10);所述抵接件(10)具有相对背离的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所述第一端(11)连接于所述管段的内壁,所述第二端(12)位于所述管段的腔体中,且所述第二端(12)能够以所述第一端(11)为支点转动,弹性抵持并固定所述线束管(2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套,用于容置线束管(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包括至少一个供线束管(200)伸入的管段,至少一个所述管段的内壁上凸设有抵接件(10);所述抵接件(10)具有相对背离的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所述第一端(11)连接于所述管段的内壁,所述第二端(12)位于所述管段的腔体中,且所述第二端(12)能够以所述第一端(11)为支点转动,弹性抵持并固定所述线束管(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10)沿所述管段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端(11)与所述第二端(12)分别位于所述抵接件(10)轴向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10)位于所述管段的端部;及/或,所述抵接件(10)相对于所述管段的内壁向所述管段的轴线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12)包括向所述管段的轴线方向凸出的扣合部(121),所述扣合部(121)用于弹性抵持所述线束管(20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10)的厚度由所述第一端(11)向所述第二端(12)减小。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华定,朱淦裕,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诗兰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