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放线用电力线拉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6826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放线用电力线拉紧装置,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顶板,所述箱体的内部安装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竖板、蜗轮、第一转轴、蜗杆、销轴和第一轴承,多个所述竖板分别固接在箱体的内部下方前后两侧,所述竖板的内部均通过销轴与蜗轮转动相连,所述蜗轮的内侧均啮合相连有蜗杆。该电力放线用电力线拉紧装置,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有上夹板、下夹板、齿轮、转把、第二转轴、第一转轴、蜗杆、蜗轮、齿条和隔板之间的配合,在受到齿条的反作用力后进行升降,在通过蜗轮蜗杆的自锁能力实现限位,避免了需要进行在不同位置进行辅助的固定连接造成使用过程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放线用电力线拉紧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线
,具体为一种电力放线用电力线拉紧装置。
技术介绍
电线电力线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力线亦简称为电力线,狭义的电力线是指绝缘电力线,例如专利号为201821459863.5的一种电力放线用电力线拉紧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中心处固接有支块,所述支块的顶端固接有底槽,所述底槽的顶端中心处固接有第一橡胶层。虽然它能够实现放置使用过程中脱落,但是它存在需要进行在不同位置进行辅助的固定连接造成使用过程繁琐的问题,同时仍存在完成使用后的复位过程繁琐影响使用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放线用电力线拉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需要进行在不同位置进行辅助的固定连接造成使用过程繁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放线用电力线拉紧装置,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顶板,所述底板的上端中心固接有下夹板,所述下夹板的上方设有上夹板,所述上夹板的左右两端均固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安装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竖板、蜗轮、第一转轴、蜗杆、销轴和第一轴承;多个所述竖板分别固接在箱体的内部下方前后两侧,所述竖板的内部均通过销轴与蜗轮转动相连,所述蜗轮的内侧均啮合相连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内部固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下方上下两侧均通过第一轴承与箱体转动相连。升降组件可实现上夹板的升降实现夹持拉紧。优选的,左右所述蜗杆的外壁螺纹角的角度刚好相反。使蜗杆转动方向相同使可保证左右两侧的升降状态一致。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上方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隔板、齿轮、第二转轴、第二轴承、套筒和转把;多个所述隔板分别固接有第一转轴的上方外壁,所述隔板和第一转轴与套筒之间存在竖直方向的间隙配合,所述套筒和第二转轴的外壁下方均通过第二轴承与顶板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转轴和套筒的外壁上方均固接有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上端固接有多个转把。驱动组件可实现驱动升降组件启动。优选的,多个所述隔板均以第一转轴的轴线为基准成中心对称分布。限制隔板和第一转轴的相对位置。优选的,所述顶板和底板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把手、齿条、滑块、竖杆和第一弹簧;左右所述竖杆的内侧均加工有齿条,左右所述齿条的内侧均与蜗轮啮合相连,所述竖杆的外侧中心均固接有把手,所述竖杆的上下两侧均固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部均设有第一弹簧,上方左右所述第一弹簧的内外两侧分别与顶板和上方滑块固定相连,下方左右所述第一弹簧的内外两侧分别底板和下方滑块固定相连。复位组件可实现快速接触拉紧状态。优选的,所述滑块和顶板与底板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使顶板与底板可对滑块的内外极限位置进行限制。优选的,所述下夹板的上端左右两侧均固接有立柱,所述立柱与上夹板和箱体均间隙配合,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内侧均固接有胶套,所述下夹板的下端固接有底座,所述上夹板的上方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下两侧分别与顶板和上夹板固定相连。使第二弹簧的弹力可用于复位。优选的,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内侧凹槽的弧度一致。保证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夹持能力较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力放线用电力线拉紧装置,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有上夹板、下夹板、齿轮、转把、第二转轴、第一转轴、蜗杆、蜗轮、齿条和隔板之间的配合,使用者可转动转把即可驱动左右第一转轴转动,使左右两侧的蜗轮进行转动,在受到齿条的反作用力后进行升降,在通过蜗轮蜗杆的自锁能力实现限位,避免了需要进行在不同位置进行辅助的固定连接造成使用过程繁琐的问题。设置有上夹板、下夹板、底板、顶板、第二弹簧、齿条、竖杆、第一弹簧、把手和蜗轮之间的配合,在需要解除电力线的拉紧解除后,使用者可向外拉动把手,使解除蜗轮和齿条之间的啮合,使上压板不再有任何的位置限制,使第二弹簧和第一弹簧可分别实现上夹板和齿条的复位,避免了完成使用后的复位过程繁琐影响使用效率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立柱、蜗杆和第一轴承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隔板、套筒和第二轴承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顶板、齿轮和第二转轴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复位组件,201、把手,202、齿条,203、滑块,204、竖杆,205、第一弹簧,3、升降组件,301、竖板,302、蜗轮,303、第一转轴,304、蜗杆,305、销轴,306、第一轴承,4、驱动组件,401、隔板,402、齿轮,403、第二转轴,404、第二轴承,405、套筒,406、转把,5、下夹板,6、胶套,7、底座,8、立柱,9、上夹板,10、顶板,11、第二弹簧,12、箱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力放线用电力线拉紧装置,包括底板1和顶板10,底板1的上方设有顶板10,底板1的上端中心固接有下夹板5,下夹板5的上方设有上夹板9,限制上夹板9和下夹板5的相对位置,上夹板9的左右两端均固接有箱体12,箱体12可带动上夹板9进行移动,箱体12的内部安装有升降组件3,升降组件3包括竖板301、蜗轮302、第一转轴303、蜗杆304、销轴305和第一轴承306,多个竖板301分别固接在箱体12的内部下方前后两侧,竖板301可带动箱体12进行移动,竖板301的内部均通过销轴305与蜗轮302转动相连,竖板301可通过销轴305对蜗轮302进行转动支撑,蜗轮302的内侧均啮合相连有蜗杆304,蜗杆304可带动蜗轮302进行传动,且蜗杆304与蜗轮302之间存在自锁能力,蜗杆304的内部固接有第一转轴303,第一转轴303可带动蜗杆304进行转动,第一转轴303的外壁下方上下两侧均通过第一轴承306与箱体12转动相连,箱体12可通过第一轴承306对第一转轴303进行转动支撑,左右蜗杆304的外壁螺纹角的角度刚好相反,使蜗杆转动方向相同使可保证左右两侧的升降状态一致。顶板10的上方安装有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包括隔板401、齿轮402、第二转轴403、第二轴承404、套筒405和转把406,多个隔板401分别固接有第一转轴303的上方外壁,隔板401和第一转轴303与套筒405之间存在竖直方向的间隙配合,套筒405可通过隔板401带动第一转轴303进行转动,套筒405和第二转轴403的外壁下方均通过第二轴承404与顶板10转动相连,顶板10可第二轴承404对套筒405进行转动支撑,第二转轴403和套筒405的外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放线用电力线拉紧装置,包括底板(1)和顶板(10),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顶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中心固接有下夹板(5),所述下夹板(5)的上方设有上夹板(9),所述上夹板(9)的左右两端均固接有箱体(12),所述箱体(12)的内部安装有升降组件(3);/n所述升降组件(3)包括竖板(301)、蜗轮(302)、第一转轴(303)、蜗杆(304)、销轴(305)和第一轴承(306);/n多个所述竖板(301)分别固接在箱体(12)的内部下方前后两侧,所述竖板(301)的内部均通过销轴(305)与蜗轮(302)转动相连,所述蜗轮(302)的内侧均啮合相连有蜗杆(304),所述蜗杆(304)的内部固接有第一转轴(303),所述第一转轴(303)的外壁下方上下两侧均通过第一轴承(306)与箱体(12)转动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放线用电力线拉紧装置,包括底板(1)和顶板(10),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顶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中心固接有下夹板(5),所述下夹板(5)的上方设有上夹板(9),所述上夹板(9)的左右两端均固接有箱体(12),所述箱体(12)的内部安装有升降组件(3);
所述升降组件(3)包括竖板(301)、蜗轮(302)、第一转轴(303)、蜗杆(304)、销轴(305)和第一轴承(306);
多个所述竖板(301)分别固接在箱体(12)的内部下方前后两侧,所述竖板(301)的内部均通过销轴(305)与蜗轮(302)转动相连,所述蜗轮(302)的内侧均啮合相连有蜗杆(304),所述蜗杆(304)的内部固接有第一转轴(303),所述第一转轴(303)的外壁下方上下两侧均通过第一轴承(306)与箱体(12)转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放线用电力线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右所述蜗杆(304)的外壁螺纹角的角度刚好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放线用电力线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0)的上方安装有驱动组件(4);
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隔板(401)、齿轮(402)、第二转轴(403)、第二轴承(404)、套筒(405)和转把(406);
多个所述隔板(401)分别固接有第一转轴(303)的上方外壁,所述隔板(401)和第一转轴(303)与套筒(405)之间存在竖直方向的间隙配合,所述套筒(405)和第二转轴(403)的外壁下方均通过第二轴承(404)与顶板(10)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转轴(403)和套筒(405)的外壁上方均固接有齿轮(402),所述第二转轴(403)的外壁上端固接有多个转把(40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才日周业武贾晓康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尼塔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