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变压器的安规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682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板变压器的安规防护结构,包括PCB绕组板和磁芯,磁芯由两部分拼合形成将PCB绕组板夹装;磁芯具有磁芯中柱插入PCB绕组板的插孔,PCB绕组板的初级、次级接电端从磁芯敞口穿出,初级或次级接电端所在端的磁芯上套设有绝缘套,绝缘套包括外部绝缘层和反包绝缘层,外部绝缘层覆盖磁芯外表面,反包绝缘层包括夹设在磁芯内壁与PCB绕组板之间的挡壁,和向插孔内延伸的隔片,隔片夹设在磁芯中柱和PCB绕组板之间;通过外部绝缘层和反包绝缘层增加初级或次级接电端与磁芯之间的绝缘距离,满足安全绝缘性能,令初级、次级接电端与磁芯的排布能够更加紧凑,PCB绕组板面积缩小,实现平板变压器小型化、集成化的目的,同时生产成本也显著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板变压器的安规防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板变压器的安规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电源适配器是将交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后为电子产品内的电池充电,提供电能的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小体积、高功率密度及高度集成化成为电源适配器的追求目标和发展方向,因此在电源适配器内设有一种平板变压器作为核心的电能转换部件,平板变压器具有体积小、高电流密度等优点,能够充分实现高效的电能功率转换,因而得到广泛的使用。为了满足安规绝缘要求,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平板变压器的初级接电端、次级接电端及磁芯之间需保证有足够的绝缘距离(即爬电距离),以避免平板变压器出现放电现象(即电泄漏现象),而增大绝缘距离,意味着PCB绕组板的面积变大,增加成本的同时也令变压器体积增大;因此,如何在满足安规绝缘需求的同时,又能进一步实现平板变压器的小型化和高度集成化,成为研发人员需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平板变压器的安规防护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板变压器的安规防护结构,包括PCB绕组板、磁芯,磁芯由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两部分拼合形成并将所述PCB绕组板夹装;所述PCB绕组板设有插孔,磁芯具有磁芯中柱插入所述插孔,PCB绕组板上的初级接电端和次级接电端从磁芯的敞口处穿出,初级接电端或次级接电端所在端的磁芯上套设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包括覆盖磁芯外表面的外部绝缘层和往磁芯的敞口内延伸的反包绝缘层,反包绝缘层包括夹设在磁芯内壁与PCB绕组板之间的挡壁,和从挡壁处延伸入插孔内的隔片,隔片夹设在磁芯中柱和PCB绕组板插孔之间;通过外部绝缘层和反包绝缘层增加初级接电端或次级接电端与磁芯的外壁、内壁以及磁芯中柱之间的绝缘距离。所述初级接电端和次级接电端位于磁芯的同一侧且朝同一方向穿出磁芯,磁芯的该侧设有所述敞口,其余侧部均具有边柱并围绕形成所述腔室,PCB绕组板内嵌于腔室中被磁芯包覆;平板变压器通过所述初级接电端和次级接电端竖式安装在外部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第二磁块对称设置,均包括磁块基体,磁块基体的多个侧部凸起有边柱,中部凸起有中柱,中柱外壁与对应的多个侧部的所述边柱之间为等间距设置。所述绝缘套由左右绝缘套拼合而成,左右绝缘套分别套装在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上,左右绝缘套均设有外部绝缘层、挡板和隔片。所述左右绝缘套上的隔片交叠布置。所述PCB绕组板的插孔内壁设有避空隔片的凹位。所述左右绝缘套的外部绝缘层的接合边交叠重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初级接电端或次级接电端所在端的磁芯上套设有绝缘套,绝缘套包括外部绝缘层和反包绝缘层,实现初级接电端或次级接电端与磁芯的外壁、内壁以及磁芯中柱之间绝缘距离的增加,在满足绝缘性能、安全性能的同时,使得初级接电端、次级接电端及磁芯的结构排布能够进一步地相对紧凑,PCB绕组板的面积得以缩小,更易实现平板变压器小型化和高度集成化的目的,同时生产成本也得以显著降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拆分示意图;图3是图2的进一步拆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拆下单侧绝缘套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A处放大图;图7是显示次级接线端与磁芯外部安规距离的示意图;图8是显示未安装绝缘套时次级接线端与磁芯内部安规距离的示意图;图9是显示安装绝缘套后次级接线端与磁芯内部安规距离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拆分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进一步拆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的一种平板变压器,包括PCB绕组板1、磁芯2,及绝缘套3。磁芯2由第一磁块21和第二磁块22两部分拼合形成并将PCB绕组板1夹装;PCB绕组板1设有插孔11,磁芯2具有磁芯中柱23插入插孔11,PCB绕组板1上的初级接电端12和次级接电端13从磁芯2的敞口24处穿出。绝缘套是为了增加初级接电端12、次级接电端13与磁芯2之间的绝缘距离,而绝缘距离即爬电距离,为两个导电部件或导电部件与设备接触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空间距离,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绝缘套3套设在次级接电端13所在端的磁芯2上,绝缘套3包括覆盖磁芯2外表面的外部绝缘层31和往磁芯2的敞口24内延伸的反包绝缘层32。外部绝缘层31是为了将磁芯2外表面覆盖,增加次级接电端13与磁芯2外表面之间绝缘距离。而反包绝缘层32则包括夹设在磁芯2内壁与PCB绕组板1之间的挡壁321,和从挡壁321处延伸入插孔11内的隔片322,隔片322夹设在磁芯中柱23和PCB绕组板1之间,将磁芯2内壁和磁芯中柱23的表面覆盖,在磁芯2内部形成一种反包PCB绕组板1的效果,使次级接电端13与磁芯2的内部结构隔开,实现绝缘距离的增加。当绝缘套3套设完成后,初级接电端12与磁芯2成为初级端,因此增加次级接电端13与磁芯2的绝缘距离的最终目的是增加次级接电端13与初级接电端12的绝缘距离。以下结合图5至图9说明本专利技术如何实现对绝缘距离的改变:本实施例中展示的平板变压器,其次级接电端13与磁芯2要求的最短空间距离d需要大于6.8mm,但是当脱下绝缘套3时,如图5、图6及图8所示,次级接电端13与最接近的磁芯2的壁面的最短空间距离为d1,与磁芯中柱23的最短空间距离为d2;可见d1和d2很难达到大于6.8的要求;而套上绝缘套3后,如图7、图9所示,沿绝缘套3表面测量的最短空间距离(即爬电距离)d1、d2大大增加,可远远超过6.8mm,完全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图10至图1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其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仅在于绝缘套3是套设在初级接电端12所在端的磁芯2上,而绝缘套3的结构与第一种实施例相同,同样为了初级接电端12与磁芯2之间绝缘距离的增加,达到最终增加初级接电端12与次级接电端13的绝缘距离的目的,在此不再赘述。通过上述实施例实现初级接电端12或次级接电端13与磁芯2之间绝缘距离的增加后,在满足绝缘性能的同时,使得初级接电端12、次级接电端13及磁芯2的结构排布能够进一步地相对紧凑,更易实现平板变压器小型化和高度集成化的目的。PCB绕组板1实现小型化后,一方面其上的绕组回路及电路布置减少,从而降低了电阻及损耗,提升了变压器的能效;另一方面,PCB绕组板1面积变小,制造PCB绕组板1的成本降低。以现有技术中某种PCB绕组板1为例,其结构尺寸为37Ⅹ18.7mm,一般生产中使用的印刷回路基板的原版大小大约为914Ⅹ1219mm,则在该原版上能制造出该种PCB绕组板896块,而采用本专利技术结构的PCB绕组板1,其结构尺寸为30.25Ⅹ18.2mm,则在同样大小的印刷回路基板原版上能制造出1200块。可见,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后,PCB绕组板1制造成本得到了大幅度降低。另外,磁芯2在套上绝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板变压器的安规防护结构,包括PCB绕组板(1)、磁芯(2),磁芯(2)由第一磁块(21)和第二磁块(22)两部分拼合形成并将所述PCB绕组板(1)夹装;所述PCB绕组板(1)设有插孔(11),磁芯(2)具有磁芯中柱(23)插入所述插孔(11),PCB绕组板(1)上的初级接电端(12)和次级接电端(13)从磁芯(2)的敞口(24)处穿出,其特征在于:初级接电端(12)或次级接电端(13)所在端的磁芯(2)上套设有绝缘套(3),所述绝缘套(3)包括覆盖磁芯(2)外表面的外部绝缘层(31)和往磁芯(2)的敞口(24)内延伸的反包绝缘层(32),反包绝缘层(32)包括夹设在磁芯(2)内壁与PCB绕组板(1)之间的挡壁(321),和从挡壁(321)处延伸入插孔(11)内的隔片(322),隔片(322)夹设在磁芯中柱(23)和PCB绕组板(1)插孔之间;通过外部绝缘层(31)和反包绝缘层(32)增加初级接电端(12)或次级接电端(13)与磁芯(2)的外壁、内壁以及磁芯中柱之间的绝缘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板变压器的安规防护结构,包括PCB绕组板(1)、磁芯(2),磁芯(2)由第一磁块(21)和第二磁块(22)两部分拼合形成并将所述PCB绕组板(1)夹装;所述PCB绕组板(1)设有插孔(11),磁芯(2)具有磁芯中柱(23)插入所述插孔(11),PCB绕组板(1)上的初级接电端(12)和次级接电端(13)从磁芯(2)的敞口(24)处穿出,其特征在于:初级接电端(12)或次级接电端(13)所在端的磁芯(2)上套设有绝缘套(3),所述绝缘套(3)包括覆盖磁芯(2)外表面的外部绝缘层(31)和往磁芯(2)的敞口(24)内延伸的反包绝缘层(32),反包绝缘层(32)包括夹设在磁芯(2)内壁与PCB绕组板(1)之间的挡壁(321),和从挡壁(321)处延伸入插孔(11)内的隔片(322),隔片(322)夹设在磁芯中柱(23)和PCB绕组板(1)插孔之间;通过外部绝缘层(31)和反包绝缘层(32)增加初级接电端(12)或次级接电端(13)与磁芯(2)的外壁、内壁以及磁芯中柱之间的绝缘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接电端(12)和次级接电端(13)位于磁芯(2)的同一侧且朝同一方向穿出磁芯(2),磁芯(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壮崇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尚品科技研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