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染病接触史追踪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6804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染病接触史追踪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系统包括若干接触史追踪模块和终端平台;每个接触史追踪模块佩戴于人体上,包含有唯一的编码信息,用于接触史追踪模块间的相互识别记录;每个终端平台对应唯一编号,用于实现终端平台间的身份识别;每个接触史追踪模块对其检测范围内的人体进行检测;每个终端平台对其控制区域内各接触史追踪模块进行远程监控。本发明专利技术由分立的硬件模块和终端软件平台组成,通过人体佩戴接触史追踪模块,将人体之间的接触数据传输至终端,可实现对若干级接触史的人员进行追踪,能有效提高疫情防控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染病接触史追踪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信号追踪
,具体涉及一种传染病接触史追踪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新冠疫情等传染病来势迅猛,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久是前所未有的,与感染者接触后在一定的潜伏期内与他人接触都是有风险的,接触史追踪在疫情防控期间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然而目前对疑似患者接触者的行程追踪主要依靠人力排查,这大大增加了工作难度与准确度。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传染病接触史追踪系统的设计方法,由分立的硬件模块和终端软件平台组成,通过人体佩戴接触史追踪模块,将人体之间的接触数据传输至终端,可实现对若干级接触史的人员进行追踪,能有效提高疫情防控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传染病接触史追踪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传染病接触史追踪系统,包括:若干接触史追踪模块和终端平台;每个接触史追踪模块佩戴于人体上,包含有唯一的编码信息,用于接触史追踪模块间的相互识别记录;每个终端平台对应唯一编号,用于实现终端平台间的身份识别;每个接触史追踪模块对其检测范围内的人体进行检测;每个终端平台对其控制区域内各接触史追踪模块进行远程监控。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上述的每个接触史追踪模块包括由单片机控制的电源模块、时间芯片、GPS定位芯片、图像传感芯片、热释电传感芯片、第一温度传感芯片、第二温度传感芯片、测距芯片、红外收发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测距模块用于控制接触史追踪模块能检测到的距离范围;热释电传感芯片用于检测检测范围内是否有人体;第二温度传感芯片和测距芯片,分别用于检测当有人体出现时,对方的体温和双方间的距离;第一温度传感芯片,用于测量佩戴者本人体温;图像传感芯片用于检测对方人脸是否正确佩戴了防护用品;时间芯片,用来记录特定的时间信息,包括当温度传感值和距离传感值同时超过设定值,且对方未正确佩戴防护用品时,记录下此时的时间信息,此时GPS定位芯片记录对应的地点信息,存储模块、显示模块分别存储、显示特定的时间信息、地点信息、以及对方接触史追踪模块的编码信息;红外收发模块用于设置距离内不同接触史追踪模块间的通信;通信模块用于本接触史追踪模块与终端平台之间的远程通信;电源模块为接触史追踪模块供电。上述的接触史追踪模块还包括复位模块,用于提供复位功能。上述的接触史追踪模块还包括提醒模块,用于当温度传感值和距离传感值同时超过设定值,且对方未正确佩戴防护用品时,发出相应的安全提醒信息。上述的终端平台包括常规显示区、参数设置区、异常模块选择区、紧急联系区、模块分布显示区、信息收集区;所述常规显示区显示平台编号、当前日期、平台地点、平台管理的区域范围信息;所述参数设置区进行体温限、距离限、防护情况、接触级数的设置;所述异常模块选择区,用于选择某个或某些异常接触史追踪模块接触范围内的具体分布图信息;所述紧急联系区,用于特殊情况下与异常接触史追踪模块或紧密接触模块的及时通信;所述模块分布显示区,用于显示全区域内所有模块的分布图和选定的异常模块检测范围内的模块分布情况;所述信息收集区,用于异常对象的信息和接触异常信息的收集显示。上述的防护情况是指是否正确佩戴防护用品;接触级数是指与异常对象接触的级数。上述的信息收集区,包括异常对象的信息收集区和接触异常信息的收集区;异常对象是指体温超过设定值的潜在风险对象,包括本体模块测量结果和未佩戴接触史追踪模块的人体,在设定范围内被其他模块测得体温值超限;异常对象信息收集区显示模块编码信息、时间信息、地点信息、体温信息、防护信息;接触异常是指与异常对象在距离限以内的接触者,接触异常信息包括模块编码信息、时间信息、地点信息、体温信息、防护信息、接触源模块编码、接触级数。上述的一种传染病接触史追踪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包括:(1)区域内的个体用户在平台上注册信息并领取对应的接触史追踪模块;(2)终端平台设置参数初值,包括体温限、距离限、防护情况、接触级数;(3)用户佩戴接触史追踪模块,并开启运行;(4)社交中,设定距离内的接触史追踪模块间进行通信和信息交互;(5)有异常信息或接触异常信息时,相关信息在本地存储,并由本体模块发出风险提示;(6)有异常信息或接触异常信息的接触史追踪模块将相关信息上传到终端平台汇总;(7)终端平台对于异常或接触异常的对象进行反查联系;(8)相邻区域间的终端平台之间进行信息交互。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由分立的硬件模块和终端软件平台组成,通过人体佩戴接触史追踪模块,将人体之间的接触数据传输至终端,可实现对若干级接触史的人员进行追踪,能有效提高疫情防控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接触史追踪模块组成结构示意图;图2是接触史追踪模块检测范围示意图;图3是接触史追踪系统终端平台结构示意图。图4是接触史追踪系统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传染病接触史追踪系统,包括:若干接触史追踪模块和终端平台;每个接触史追踪模块佩戴于人体上,包含有唯一的编码信息,用于接触史追踪模块间的相互识别记录;每个终端平台对应唯一编号,用于实现更大范围内(如一个城市、一个省份)终端平台间的身份识别;每个接触史追踪模块对其检测范围内的人体进行检测;每个终端平台对其控制区域内各接触史追踪模块进行远程监控。参见图1,每个接触史追踪模块包括由单片机控制的电源模块、复位模块、时间芯片、GPS定位芯片、图像传感芯片、热释电传感芯片、第一温度传感芯片、第二温度传感芯片、测距芯片、红外收发模块、提醒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测距模块用于控制接触史追踪模块能检测到的距离范围;热释电传感芯片用于检测检测范围内是否有人体;第二温度传感芯片和测距芯片,分别用于检测当有人体出现时,对方的体温和双方间的距离;第一温度传感芯片,用于测量佩戴者本人体温;图像传感芯片用于检测对方人脸是否正确佩戴了口罩等防护用品;时间芯片,用来记录特定的时间信息,包括当温度传感值和距离传感值同时超过设定值,且对方未正确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时,记录下此时的时间信息,此时GPS定位芯片记录对应的地点信息,提醒模块给出相应的安全提醒信息,存储模块、显示模块分别存储、显示特定的时间信息、地点信息,以及对方接触史追踪模块的编码信息;红外收发模块用于设置距离内不同接触史追踪模块间的近距离通信;通信模块用于本接触史追踪模块与终端平台之间的远程通信;复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染病接触史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若干接触史追踪模块和终端平台;/n每个接触史追踪模块佩戴于人体上,包含有唯一的编码信息,用于接触史追踪模块间的相互识别记录;/n每个终端平台对应唯一编号,用于实现终端平台间的身份识别;/n每个接触史追踪模块对其检测范围内的人体进行检测;/n每个终端平台对其控制区域内各接触史追踪模块进行远程监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染病接触史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接触史追踪模块和终端平台;
每个接触史追踪模块佩戴于人体上,包含有唯一的编码信息,用于接触史追踪模块间的相互识别记录;
每个终端平台对应唯一编号,用于实现终端平台间的身份识别;
每个接触史追踪模块对其检测范围内的人体进行检测;
每个终端平台对其控制区域内各接触史追踪模块进行远程监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染病接触史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接触史追踪模块包括由单片机控制的电源模块、时间芯片、GPS定位芯片、图像传感芯片、热释电传感芯片、第一温度传感芯片、第二温度传感芯片、测距芯片、红外收发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
测距模块用于控制接触史追踪模块能检测到的距离范围;
热释电传感芯片用于检测检测范围内是否有人体;
第二温度传感芯片和测距芯片,分别用于检测当有人体出现时,对方的体温和双方间的距离;
第一温度传感芯片用于测量佩戴者本人体温;
图像传感芯片用于检测对方人脸是否正确佩戴了防护用品;
时间芯片用来记录特定的时间信息,包括当温度传感值和距离传感值同时超过设定值,且对方未正确佩戴防护用品时,记录下此时的时间信息,此时GPS定位芯片记录对应的地点信息,存储模块、显示模块分别存储、显示特定的时间信息、地点信息,以及对方接触史追踪模块的编码信息;
红外收发模块用于设置距离内不同接触史追踪模块间的通信;
通信模块用于本接触史追踪模块与终端平台之间的远程通信;
电源模块为接触史追踪模块供电;
所述接触史追踪模块还包括复位模块,用于提供复位功能;
所述接触史追踪模块还包括提醒模块,用于当温度传感值和距离传感值同时超过设定值,且对方未正确佩戴防护用品时,发出相应的安全提醒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染病接触史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平台包括常规显示区、参数设置区、异常模块选择区、紧急联系区、模块分布显示区、信息收集区;
所述常规显示区显示平台编号、当前日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静陈书阳申屠博伟张健魏峘覃翠余辉龙何睿清潘海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