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铸造高温合金流动性的合金成分优化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676790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铸造高温合金流动性的合金成分优化方法及设备,包括以某一牌号的合金成分作为待优化参数,按照田口方法设计正交表,计算获得目标参数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待优化工艺参数对目标参数的影响程度;针对响应目标影响显著的待优化参数,确定该工艺参数对相应目标参数的影响规律;结合显著性、影响规律及工艺因子对牌号合金微观组织的作用,确定对牌号合金成分的优化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材料性能计算与田口方法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实验成本,有效节约实验时间,减少了不必要的数据处理,该方法适应性强,不局限于铸造高温合金成分优化实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善铸造高温合金流动性的合金成分优化方法及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温合金铸造成型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造高温合金流动性的合金成分优化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大型复杂铸件替代拼装件在成本和性能上的优势日益显现。但是对于大型复杂薄壁铸件,成形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在成形过程中,容易形成热裂、欠浇、冷隔、缩孔等铸造缺陷。要获得高质量的大型复杂薄壁铸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充型能力。充型能力一般是指液态金属填充铸型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合金的流动性。而合金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外在工艺(浇注温度、模壳温度、浇注速度等)和内在因素(合金的化学成分)。对某一特定牌号的合金,为了提高其流动性,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提高浇注温度和模壳温度。但高的浇注温度和模壳温度往往会引起晶粒长大和气体杂质元素(氧、氮)浓度增加,降低铸件的使役性能,即在流动性和低浇注温度之间产生矛盾。如果能在不改变浇注温度的情况下提高合金流动性,就能在保证铸件充型良好的前提下降低浇注温度,间接起到细化晶粒和降低杂质气体元素含量的作用,提高铸件服役性能。因此,这就需要在牌号合金允许的名义成分范围内对成分进行微调,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合金的流动性。目前,对铸造高温合金流动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一微量元素对合金流动性及缩松的影响。专利号为CN103924124A的专利技术公开了B元素含量对K4169高温合金流动性的影响,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单变量实验法,但由于铸造高温合金的成分极其复杂,如果采用单变量试验的方法来考察每一种合金元素,难以有效分析元素间交互作用对流动性的影响行为,且实验数据庞大繁杂,试验周期很长,试验成本极高,必然导致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铸造高温合金流动性的合金成分优化方法及设备,能够分析元素间交互作用对合金流动性的影响行为,同时降低实验成本,节约实验时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提高铸造高温合金流动性的合金成分优化方法,包括:S1,以某一牌号合金的成分作为待优化参数,按照田口方法设计正交实验,计算获得与流动性密切相关的目标参数,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每个待优化参数对目标参数的影响程度的显著性情况;S2,针对目标参数影响显著的待优化参数,确定该待优化参数对目标参数的影响规律;S3,结合S1中的显著性情况、S2中的影响规律及每个待优化参数对牌号合金微观组织的作用,确定对牌号合金成分的优化方案。可选地,所述S1,具体包括:S101,根据实际需求及某一牌号合金的组织及凝固特性,获取某一牌号合金的关键成分作为待优化参数;S102,在牌号合金规定的标准成分范围内,取元素含量的上限和下限,并根据需要计算得到各合金元素含量的中间值,将各合金元素的上限值、中间值和下限值作为待优化参数因子的各个水平;S103,根据各所述待优化参数因子及其水平,按照田口方法设计正交实验表;S104,对上述正交试验表中的每一组试验方案依次进行计算,得到与铸造高温合金流动性相关的目标参数;S105,对S104所述目标参数进行田口设计分析,获得每个待优化参数对目标参数的方差值,并与F分布表对比,得到每个待优化参数对目标参数影响的显著性情况。可选地,在所述S105之后,进一步获得各目标参数的残差图,据此残差图判断数据分析的可靠性。可选地,S2中,所述确定该待优化参数对目标参数的影响规律包括以下任一种方式:由积累的实验数据或参考文献确定;由技术人员的经验确定;由单变量计算实验确定。可选地,在所述S3之后,还包括:对牌号合金成分的优化方案的确认;所述对牌号合金成分的优化方案的确认包括:通过现场浇注评价合金流动性,通过ProCAST软件模拟评估流动性。可选地,现场浇注合金的测试方法采用测量流线长度的方法,或采用测量体积分数的方法。可选地,所述采用测量流线长度的方法,其中,流动性测试模型为螺旋式变截面模型,以测试合金停止流动时获得的长度作为流动性指标;可选地,所述采用测量体积分数的方法,其中,流动性测试模型为薄板式变截面模型,以充型高度作为流动性指标。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可用于执行上述的任一项提高铸造高温合金流动性的合金成分优化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用于执行上述的任一项提高铸造高温合金流动性的合金成分优化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上述方法将材料性能计算与田口方法相结合,能够分析元素间交互作用对合金流动性的影响行为,最大限度的降低实验成本,有效节约实验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处理,该方法适应性强,还可用于诸如不锈钢、镁合金、铝合金等其它铸造合金体系中用于改善合金流动性,但不局限于上述合金体系。具体的,由于高温合金的高温特性,对高温合金某些热物性(如粘度和表面张力)的测试极其困难,采用材料性能计算的方法,可以准确、快速的获得这些热物性参数。另外,高温合金体系中合金元素种类繁多,合金元素对材料热物性能的影响极其复杂;而热物性能又与合金的流动性密切相关,与传统的实验测试相比,采用材料性能计算的方法可以避免制备大量不同成分的合金、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上述方法利用田口试验及方差分析方法,可以系统的考察各元素对与流动性密切相关的热物性参数影响的显著程度,从而从众多的合金元素中选出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以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为基础,并通过各因素的对热物性参数的影响规律,确定优化方案。可以更容易推广到其他的合金体系,或用于优化合金材料的其他性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高铸造高温合金流动性的合金成分优化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利用JMatPro软件计算的液-固相线温度差、熔体粘度、潜热、表面张力结果;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得到的关于潜热信噪比的残差图;图4a~图4d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得到的关于液-固相线温度差、熔体粘度、潜热、表面张力信噪比的主效应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高铸造高温合金流动性的合金成分优化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1所示,提高铸造高温合金流动性的合金成分优化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实现:1)以某一牌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铸造高温合金流动性的合金成分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1,以某一牌号合金的成分作为待优化参数,按照田口方法设计正交实验,计算获得与流动性密切相关的目标参数,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每个待优化参数对目标参数的影响程度的显著性情况;/nS2,针对目标参数影响显著的待优化参数,确定该待优化参数对目标参数的影响规律;/nS3,结合S1中的显著性情况、S2中的影响规律及每个待优化参数对牌号合金微观组织的作用,确定对牌号合金成分的优化方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铸造高温合金流动性的合金成分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以某一牌号合金的成分作为待优化参数,按照田口方法设计正交实验,计算获得与流动性密切相关的目标参数,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每个待优化参数对目标参数的影响程度的显著性情况;
S2,针对目标参数影响显著的待优化参数,确定该待优化参数对目标参数的影响规律;
S3,结合S1中的显著性情况、S2中的影响规律及每个待优化参数对牌号合金微观组织的作用,确定对牌号合金成分的优化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造高温合金流动性的合金成分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
S101,根据实际需求及某一牌号合金的组织及凝固特性,获取某一牌号合金的关键成分作为待优化参数;
S102,在牌号合金规定的标准成分范围内,取元素含量的上限和下限,并根据需要计算得到各合金元素含量的中间值,将各合金元素的上限值、中间值和下限值作为待优化参数因子的各个水平;
S103,根据各所述待优化参数因子及其水平,按照田口方法设计正交实验表;
S104,对上述正交试验表中的每一组试验方案依次进行计算,得到与铸造高温合金流动性相关的目标参数;
S105,对S104所述目标参数进行田口设计分析,获得每个待优化参数对目标参数的方差值,并与F分布表对比,得到每个待优化参数对目标参数影响的显著性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造高温合金流动性的合金成分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05之后,进一步获得各目标参数的残差图,据此残差图判断数据分析的可靠性。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国梁孙宝德易出山郝新雷四雄疏达胡兵谭庆彪汪东红董安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