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规划新片区的电网规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65098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配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城市规划新片区的电网规划方法,所述新片区围绕旧片区扩张成带,具有若干沿带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功能区,每一功能区具有若干已开发/正在开发/未开发地块,所述电网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分析所述新片区或及其周边原有各高压变电站的容量、负载率、主变N‑1校核情况;S2.预测所述新片区的远景负荷;S3.根据步骤S1的分析和步骤S2的预测规划高压变电站新建、或和改造项目,将新建高压变电站设置在所述新片区中沿带的宽度方向的中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新建高压变电站的选址,除了满足基本原则外,特别将其设置在新片区中沿带的宽度方向的中间,有利于靠近负荷中心与跟原有高压变电站保持合适距离之间的平衡,以便站间联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规划新片区的电网规划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状新片区的电网规划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规划是规范城市发展建设,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城市规划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常常包括城市片区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城市的复杂系统特性决定了城市规划是随城市发展与运行状况长期调整、不断修订,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复杂的连续决策过程。城市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其渐进性决定了城市中新旧片区共存的面貌,随着旧片区各个方面趋向饱和,必然出现新规划的片区,而这些片区中不少由旧片区向外扩张而成,形成了围绕旧片区设置的带状新片区,而原有的配电网是基于旧片区需求而建设,随着新片区的规划建设、自然负荷的增长导致周边原有配变重载或过载,这就要求电力部门要在原有配电网的基础上为新片区规划配电系统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人们对于新片区的规划已不同往日。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总之,智慧不仅仅是智能。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智能城市的另外一个说法,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内涵。智慧城市应用类型将高度多样化、差异化,并成为城市提高竞争力的手段,但无论城市定位如何,为方便城市治理以实现经济、人文、生态等可持续发展,对带状新片区进行城市规划时将会综合各方面因素规划成若干功能区,由于新片区通常呈带状围绕在旧片区的外围,这些功能区往往沿带状的长度方向排布,功能不同意味着负荷情况也有所不同,这对智能配电提出了新的挑战,有必要提供一种符合智慧城市发展规划需要的带状新片区配电规划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城市规划新片区的电网规划方法,适应智慧城市发展需要,便于站间联络,提高供电可靠性。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城市规划新片区的电网规划方法,所述新片区围绕旧片区扩张成带,具有若干沿带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功能区,每一功能区具有若干已开发/正在开发/未开发地块,所述电网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分析所述新片区或及其周边原有各高压变电站的容量、负载率、主变N-1校核情况;S2.预测所述新片区的远景负荷;S3.根据步骤S1的分析和步骤S2的预测规划高压变电站的新建、或和改造项目,将新建高压变电站设置在所述新片区中沿带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其中,新片区围绕旧片区扩张成带是指从地图上看新片区形如带子蜿蜒盘旋于旧片区的周围。带是一种长宽较为悬殊的长条物;带的长度方向是指带的长边所延伸的方向,该方向可以是直线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弯曲的,与旧片区的外周相对应,可以说是旧片区的周向方向;带的宽度方向是指带的短边所在的方向,该方向与带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可以说是旧片区的径向方向。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新片区及其周边原有各高压变电站的分析总结了解该地区的电网现状,以便在后续规划中充分利用已有电网资源,解决现状问题、满足用电需求、完善未来网架。准确的负荷预测将为电源和变电站的合理布点、适时的电网建设、最佳的投资时间以及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为电网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提供保证。通过对规划区域未来电力需求量的预测,推算出规划区域所需的110kV及10kV变电容量及该区域地块所需的10kV公共开关房、配电房等数量、10kV供电馈线回路数,对开关房、配电房数量及建筑面积、10kV供电馈线回路数及其敷设方式和路径进行预控,从而主导规划区域的电网建设。通过步骤S1的分析和步骤S2的预测规划高压变电站新建、改造项目,对重载/过载的高压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或扩建,并在远景负荷高、原有高压变电站稀疏的功能区新建高压变电站。对于新建高压变电站的选址,除了满足基本原则外,本专利技术提出将新建高压变电站的选建在所述新片区中沿带的宽度方向的中间,有利于在靠近负荷中心与跟原有高压变电站保持合适距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便于与现有高压变电站之间的站间联络,即便带状新片区将来沿带的长度方向继续延伸出未来片区或沿带的宽度方向继续扩展出未来片区也有利于该新建高压变电站与未来片区中的高压变电站之间建立站间联络,以便实现各高压变电站满足N-1校核,提高供电可靠性。若干功能区沿带的长度方向分布共同构成所述新片区,必然有功能区位于带状的新片区端部,即所述功能区包括位于带两端的端部功能区和位于带中段的中间功能区,为方便新片区沿带的长度方向继续延伸扩张,优选地,步骤S3中,除了设置在带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地带外,将规划在端部功能区中的新建高压变电站设置在带的端部边缘上,以便于将来为在新片区基础上扩张形成的地区供电或与该继续扩张的地区中的新建高压变电站互联,提高供电可靠性。新片区中存在已开发/正在开发地块和未开发地块共存的情况,为提高远景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步骤S2中,根据实际报装容量预测已开发/正在开发地块的远景负荷,对于未开发地块的远景负荷则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预测。第一种方式,根据所在功能区的平均负荷密度预测未开发地块的远景负荷。具体地,对于未开发地块的远景负荷预测采用基于其所在功能区已开发/正在开发的符合该功能区规划性质的地块的平均负荷密度进行预测:对符合所在功能区类型的已开发/正在开发地块按实际报装容量Gi与有效用地面积Pi的比值计算地块负荷密度,以同一功能区中各所述地块负荷密度的平均值为功能区的平均负荷密度。再通过得出的平均负荷密度与未开发地块的有效用地面积Qi的乘积计算出未开发地块的远景负荷Lb,即第二种方式,通过调研同类型地块的负荷密度预测未开发地块的远景负荷。对于未开发地块的远景负荷,具体通过以下数学模型预测:(1)根据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化用地、水域和其它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面积建模:式中,m为土地使用类的个数,λi为第i类土地的负荷密度,Si为第i类土地的使用面积;(2)根据已知条件土地使用面积和容积率指标建模:式中,n为土地使用类的个数,Ri为第i类土地的容积率指标,Ci为第i类土地的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Xi为第i类土地用电需要系数,Si为第i类土地的使用面积;由以上计算得出:未开发地块的远景负荷L=(Lt1+Lt2)×T,式中:T为表示规划地块用电综合用电同时系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规划新片区的电网规划方法,所述新片区围绕旧片区扩张成带,具有若干沿带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功能区,每一功能区具有若干已开发/正在开发/未开发地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S1.分析所述新片区或及其周边原有各变电站的容量、负载率、主变N-1校核情况;/nS2.预测所述新片区的远景负荷;/nS3.根据步骤S1的分析和步骤S2的预测规划高压变电站的新建、或和改造项目,将新建高压变电站设置在所述新片区中沿带的宽度方向的中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规划新片区的电网规划方法,所述新片区围绕旧片区扩张成带,具有若干沿带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功能区,每一功能区具有若干已开发/正在开发/未开发地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分析所述新片区或及其周边原有各变电站的容量、负载率、主变N-1校核情况;
S2.预测所述新片区的远景负荷;
S3.根据步骤S1的分析和步骤S2的预测规划高压变电站的新建、或和改造项目,将新建高压变电站设置在所述新片区中沿带的宽度方向的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规划新片区的电网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区包括位于带两端的端部功能区和位于带中段的中间功能区,步骤S3中,将规划在端部功能区中的新建高压变电站设置在带的端部边缘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规划新片区的电网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根据实际报装容量预测已开发/正在开发地块的远景负荷,根据所在功能区的平均负荷密度预测未开发地块的远景负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规划新片区的电网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对符合所在功能区类型的根据已开发/正在开发地块的实际报装容量与有效用地面积的比值计算已开发/正在开发地块负荷密度,根据同一功能区中符合该功能区类型的各已开发/正在开发地块负荷密度的平均值计算该功能区的平均负荷密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粤群温剑基邹杰平张央景琪文杜广明欧阳敏红江国华丁宜刘举祥谢丽平王强姜树伟刘鹤峰钟策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