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探伤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6397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探伤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均包括两组端部相互铰接的弧形块,弧形块的内弧面均朝向待探伤线缆,弧形块的内弧面均固定有与弧形块任一半径共线的支撑杆,支撑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用于与待探伤线缆抵接滑动的滑轮;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其中一端共同连接有柔性伸缩件,另一端共同连接有连接件;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上分别设置有超声波探头和红外感温探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块调整第一夹持件会第二夹持件的形状,使两者配合能包裹一定直径范围内的线缆,其中是柔性伸缩件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连接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探伤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缆探伤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探伤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架设于高空的高压电缆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压电缆也需要定期进行检测维护,现有的检测方法一般是通过工作人员手持检测仪或者探伤仪等仪器在高空的电缆中进行维护作业。现有的一种如申请号为CN201520845711.9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的电缆探伤检测装置,通过在壳体中设置探伤检测模块(超声波探头、红外感温探头等),结合电缆的形状设置相应的滑轮,通过远程控制终端可以使滑轮带动壳体在电缆中进行滑动,同时探伤检测模块对电缆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反馈的信号传输到远程控制终端中,便可使工作人员对电缆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电缆探伤检测装置通过壳体和缺块配合实现对电缆的包裹,使该电缆探伤检测装置可以沿电缆的轴线方向滑动,但是面对不同直径的电缆时,该电缆探伤检测装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电缆无法从缺口进入或滑轮无法很好地跟电缆定位滑动的情况,因此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探伤检测装置,具有提高对不同直径的电缆的适应性的效果,使得使用更加方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缆探伤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均包括两组端部相互铰接的弧形块,所述弧形块的内弧面均朝向待探伤线缆,所述弧形块的内弧面均固定有与所述弧形块任一半径共线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用于与待探伤线缆抵接滑动的滑轮;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其中一端共同连接有柔性伸缩件,另一端共同连接有连接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上分别设置有超声波探头和红外感温探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两端分别通过柔性伸缩件和连接件连接,在使用时解开连接件然后将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共同套接在线缆外,使滑轮与线缆抵接,然后再通过连接件将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连接,从而使该电缆探伤检测装置可以沿电缆轴线运动。其中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均包括两组相互铰接的弧形块,通过弧形块支撑滑轮,并通过弧形块调整第一夹持件会第二夹持件的形状,使两者配合能包裹一定直径范围内的线缆。其中是柔性伸缩件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连接的灵活性,也可以通过柔性伸缩件的伸缩实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距离的调节,从而进一步提高对不同直径的线缆的适应范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柔性伸缩件包括固定在第一夹持件端部的中空设置的收卷筒,所述收卷筒内转动连接有收卷轴,收卷筒贯通有通道,所述收卷轴套接有穿过所述通道的柔性带,所述柔性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收卷轴和第二夹持件靠近收卷轴的端部固定;所述收卷筒设置有对柔性带进行牵引的弹性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性结构对柔性带施加拉力,使柔性带具有缠绕在收卷轴上的趋势,从而在需要增大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的间距时,可以通过拉动柔性带伸出收卷筒实现。并且弹性结构对柔性带进行牵引,在连接件将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互连接时,弹性结构将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抱紧在线缆上,使该电缆探伤检测装置可以沿线缆滑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弹性结构包括与所述收卷轴套接的发条,所述发条一端与所述收卷轴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收卷筒固定;所述柔性带伸出所述通道时,所述发条处于压缩状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条的设置使收卷筒在转动并释放柔性带时,发条压缩并积蓄弹性势能,从而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互靠近时,发条释放弹性势能,使收卷轴具有自转的扭力,从而拉动柔性带使柔性带收卷在收卷筒内。发条的设置一方面便于使柔性带收卷至收卷轴上。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端连接的日字扣,所述第二夹持件靠近所述日字扣的一端固定有与所述日字扣绑扎的绑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通过绑带和日字扣相互连接,从而使通过绑带缠绕日字扣时的摩擦力实现连接,并且绑带不可审查,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通过柔性伸缩件的弹力抱紧在线缆上。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互铰接的两组所述弧形块之间的铰接点套接有扭簧,相互铰接的两组所述弧形块的圆心错位时所述扭簧扭转压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扭簧的设置使相互铰接的两组弧形块之间具有复位至圆心重合的趋势,从而使是滑轮具有夹紧线缆的趋势和效果,有利于滑轮更好地与线缆贴合。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日字扣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之间连接有连接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的连接绳与日字扣相互连接从而使日字扣具有一定的活动灵活性,便于绑带与日字扣相互连接和使用者操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弧形块的中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杆固定于弧形块的中部有利于各个弧形块的支撑杆在初始状态使都指向相同的圆心,进而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开口半径改变时也能较好地与电缆接触,并且接触点分布均匀,受力平衡。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弧形块对应的圆心角为9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弧形块的对应的圆心角设置为90°从而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初始状态可以接近于整圆,从而可以适应于最小直径的线缆。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通过两组弧形块相互铰接形成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互配合,并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互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柔性伸缩件,从而使该电缆探伤检测装置可以包裹一定直径范围内的线缆,配合滑轮使该装置能沿线缆的轴线移动,配合超声波探头和红外感温探头对线缆进行探伤,从而使该探伤装置的适应性更强,实用性更高;2.通过设置柔性伸缩件为柔性带,且柔性带在发条的作用下具有收卷于收卷轴的趋势,从而使得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在包裹线缆之后,柔性带可以拉紧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使滑轮与线缆的接触更充分和贴合,便于沿线缆移动;3.通过设置相互铰接的两组弧形块之间的铰接点套接有扭簧,从而使两组弧形块具有转动至圆心重合的趋势,从而进一步提高滑轮与线缆之间的接触稳定性,有利于该探伤装置沿线缆的轴线滑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使用时的状态图;图2为本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第一夹持件;11、日字扣;12、连接绳;2、第二夹持件;21、绑带;3、弧形块;31、支撑块;32、滑轮;33、扭簧;41、收卷筒;42、收卷轴;43、柔性带;44、发条;5、线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电缆探伤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探伤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所述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均包括两组端部相互铰接的弧形块(3),所述弧形块(3)的内弧面均朝向待探伤线缆(5),所述弧形块(3)的内弧面均固定有与所述弧形块(3)任一半径共线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用于与待探伤线缆(5)抵接滑动的滑轮(32);所述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的其中一端共同连接有柔性伸缩件,另一端共同连接有连接件;所述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上分别设置有超声波探头和红外感温探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探伤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所述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均包括两组端部相互铰接的弧形块(3),所述弧形块(3)的内弧面均朝向待探伤线缆(5),所述弧形块(3)的内弧面均固定有与所述弧形块(3)任一半径共线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用于与待探伤线缆(5)抵接滑动的滑轮(32);所述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的其中一端共同连接有柔性伸缩件,另一端共同连接有连接件;所述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上分别设置有超声波探头和红外感温探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探伤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柔性伸缩件包括固定在第一夹持件(1)端部的中空设置的收卷筒(41),所述收卷筒(41)内转动连接有收卷轴(42),收卷筒(41)贯通有通道,所述收卷轴(42)套接有穿过所述通道的柔性带(43),所述柔性带(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收卷轴(42)和第二夹持件(2)靠近收卷轴(42)的端部固定;所述收卷筒(41)设置有对柔性带(43)进行牵引的弹性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探伤检测装置,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民强林坤盛吴昊翁佳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恒泰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