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田间作物表型五维数据采集车
本技术涉及田间表型获取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田间作物表型五维数据采集车。
技术介绍
作物表型是由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部分或者全部可辨识的物理、生理和生化特征及性状,包括作物的结构、组成以及生长发育过程,其不仅反映了分子水平上的表达调控,同时反映了植物的生理生化、形态解剖、胁迫抗性等复杂性状。作物育种领域中功能基因组学和基因技术的发展是粮食增产的最便捷和有效的手段。表型是作物基因的外部表达,是作物自身基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探索作物基因型、环境因素和作物表型特征、性状的之间关系变得尤为重要。目前,田间作物表型研究主要集中于获取植物株型信息与生理参数、识别植物与检测杂草、监测病虫害以及预测产量等四个方面。传统的人工气候室一般用于作物生长环境的监测和控制,其具备对舱内温度、湿度、光照度、CO2浓度、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素进行调节控制的功能,可应用于作物的基因改良和新物种培育等试验。但是,人工气候室几乎完全避免了自然环境的影响,其试验数据相对自然环境中作物生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田间作物表型五维数据采集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行走支撑系统(1),其包括相对设置在大田两侧的至少一对,每一个行走支撑系统(1)均分别包括设置在大田边缘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滑轮(14),以及设置在滑轮(14)上方沿第二方向伸长或压缩的液压支撑杆(11);/n行车框架(2),其横跨大田两侧,所述行车框架(2)的两端分别与大田两侧所设置的行走支撑系统(1)的液压支撑杆(11)的顶部连接固定,所述行车框架(2)由液压支撑杆(11)驱动而在第二方向上随液压支撑杆(11)伸长而抬高或随压支撑杆(11)收缩而下降;/n集成式移动采样系统(3),其设置在行车框架(2)上,用于在第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田间作物表型五维数据采集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走支撑系统(1),其包括相对设置在大田两侧的至少一对,每一个行走支撑系统(1)均分别包括设置在大田边缘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滑轮(14),以及设置在滑轮(14)上方沿第二方向伸长或压缩的液压支撑杆(11);
行车框架(2),其横跨大田两侧,所述行车框架(2)的两端分别与大田两侧所设置的行走支撑系统(1)的液压支撑杆(11)的顶部连接固定,所述行车框架(2)由液压支撑杆(11)驱动而在第二方向上随液压支撑杆(11)伸长而抬高或随压支撑杆(11)收缩而下降;
集成式移动采样系统(3),其设置在行车框架(2)上,用于在第三方向上平移、在第四方向上转动或在第五方向上旋转,并在此过程中,获取大田间作物的表型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田间作物表型五维数据采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移动采样系统(3),其具体包括:
直线导轨(231),其沿行车框架(2)下侧边缘设置;
滑块(232),其设置在直线导轨(231)上,沿所述直线导轨(231)在第三方向上平移;
滑板(233),其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块(232)的下方,随所述滑块(232)沿所述直线导轨(231)同步在第三方向上平移;
360°可调平台(32),其连接在所述滑板(233)的下方,所述360°可调平台(32)与滑板(233)的下表面之间连接有第四方向转动轴(34),所述第四方向转动轴(34)旋转,带动所述360°可调平台(32)相对滑板(233)以第四方向旋转;
图像采集设备集成平台(31),其上部与所述360°可调平台(32)的下部之间连接有第五方向转动轴(35),所述第五方向转动轴(35)垂直于所述第四方向转动轴(34)相对360°可调平台(32)以第五方向旋转,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集成平台(31)的下部设置有表型获取设备,所述表型获取设备随同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集成平台(31)以第五方向旋转至表型获取角度后获取大田间作物的表型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田间作物表型五维数据采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之间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大田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大田地面,所述第三方向横跨所述大田的宽度方向;第四方向转动轴(34)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五方向转动轴(35)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三方向所形成的平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田间作物表型五维数据采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支撑系统(1),其包括:
行走支撑轨道(4),其沿大田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大田的两侧边缘;
滑轮(14),其包括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撑轨道(4)上的至少一对,所述滑轮(14)固定在支撑底座上,沿行走支撑轨道(4)转动;
第一电机(I),其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第一电机(I)的电机轴与所述滑轮(14)的轮轴连接,第一电机(I)的电机轴旋转驱动所述滑轮(14)旋转;
液压动力单元(13),其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上;
液压支撑杆(11),其包括垂直于所述支撑底座沿第二方向设置的至少一对,所述液压支撑杆(11)连接液压动力单元(13),各对液压支撑杆(11)同步接收液压动力单元(13)输出的液压驱动而沿第二方向同步的伸长或压缩;钢斜撑(12),其对称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东,傅秀清,吴劼,周国栋,丁艳锋,毛江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慧瞳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