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位控制系统防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624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位控制系统防堵装置,包括至少一液位压力仪、至少一接管、至少一管件单元、至少一过渡管及至少一进水阀,至少一接管的一端连接制备罐,所述至少一液位压力仪安装在所述至少一管件单元上,管件单元具有至少一连接端与所述至少一接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少一过渡管具有至少一连接端与管件单元的至少一另一连接端连接;至少一进水阀具有至少一端与所述至少一过渡管的至少一另一端连接,进水阀的至少另一端通过进水管与水量调节单元串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安装在制备罐的侧壁,避免制剂过程中药剂等浆液与液位压力仪直接接触,使液位压力仪可反映制备罐的真实液位值,保证液位检测器长期稳定的运行,使自动制浆实现无人值守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位控制系统防堵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液位控制系统防堵装置。
技术介绍
粉料在制浆过程中经常使用液位控制系统启停自动运行,目前经常使用的液位控制系统例如超声波液位计、雷达液位计或浮球液位计等均易受到粉尘和板结等因素影响而失灵,尤其在高温制浆过程中该问题更加突出。若使用压力液位计后液位可以稳定,但需要经常清理压力液位计的连接管道,否则,该管道会被沉淀堵塞,还是会导致上述失灵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位控制系统防堵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技术可以解决管道堵塞问题,保证液位检测器长期稳定的运行,使自动制浆真正实现无人值守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位控制系统防堵装置,包括至少一液位压力仪,所述防堵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接管;至少一管件单元,所述至少一液位压力仪安装在所述至少一管件单元上,所述管件单元具有至少一连接端与所述至少一接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少一过渡管,所述至少一过渡管具有至少一连接端与所述管件单元的至少一另一连接端连接;至少一进水阀,所述至少一进水阀具有至少一端与所述至少一过渡管的至少一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水阀的至少另一端通过进水管与水量调节单元串联。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优选的,所述至少一管件单元包括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管件为直管或弯管;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件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管体具有至少一进液口及至少一出液口,所述至少一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后部;优选的,所述过渡管的内部通路为大管径过渡到小管径的变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一)本技术结构安装在制备罐的侧壁,避免制剂过程中药剂等浆液与液位压力仪直接接触,从而造成管道堵塞或液位压力仪的检测膜片结垢失灵的问题,解决了以往液位压力仪因高温水汽、粉尘或板结因素造成的液位测量不准确的问题,从而使液位压力仪可反映制备罐的真实液位值,保证液位检测器长期稳定的运行,使自动制浆真正实现无人值守的目的。(二)进水阀安装在管件单元的进水口处,便于对液位压力仪进行定时清理及拆卸。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液位控制系统防堵装置轴侧图。附图中标记:1、制备罐;2、阀门;3、流量计;4、液位压力仪;5、接管;6、第一管件;61、第一管体;62、第二管体;7、第二管件;8、过渡管;9、进水阀;10、进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液位控制系统防堵装置,以用于为例进行详细介绍说明,但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如图1所示,液位控制系统防堵装置包括至少一液位压力仪4,该液位压力仪4的最大压力小于0.5bar,所述防堵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接管5,至少一接管5的一端连接制备罐1,所述制备罐1包括任何应用在本
的任何溶剂制备罐体,上述制备罐仅为本技术装置可以使用的环境,当本技术的
发生改变时,该使用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以适应相应的
,该使用环境并不是唯一的。如图1所示,优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液位控制系统防堵装置中接管5为一根,所述接管5为单内丝接管,该单内丝接管的一端贯穿制备罐1并与所述制备罐1的内部连通。至少一管件单元,至少一液位压力仪4安装在至少一管件单元上,管件单元具有至少一连接端与至少一接管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管件单元包括第一管件6和第二管件7,第一管件6和第二管件7一体成型。第一管件6和第二管件7可拆卸连接。第二管件7为直管或弯管结构。如图1所示,优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液位控制系统防堵装置中第一管件6和第二管件7为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二管件7为弯管结构,第二管件7的一端的两端均具有内丝。第一管件6包括第一管体61和第二管体62。第一管体61和第二管体62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第一管体61和第二管体62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液位控制系统防堵装置中第一管体61和第二管体62为一体式结构,具体为第一管体61为内丝管,第二管体62为具有两端的外丝管,所述第二管体62具有至少一进液口及至少一出液口,该进液口位于第二管体62一端的外丝管管口处,所述进液口位于第一管体61的后部,保证制浆浓度不会因压力液位计清洗水的输入而发生变化。所述内丝管与外丝管垂直焊接,液位压力仪4的一端与内丝管的内丝端螺纹连接,第二管体62的一外丝端与接管5的内丝螺接,所述第二管体62的另一外丝端与所述第二管件7的一端内丝螺接。至少一过渡管8,至少一过渡管8具有至少一连接端与管件单元的至少一另一连接端连接;所述过渡管8的内部通路为大管径过渡到小管径的变径结构,如图1所示,优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液位控制系统防堵装置中过渡管8的大管径管口和小管径管口均具有外丝,其中大管径管口的外丝与所述第二管件7的另一端内丝螺接。至少一进水阀9,至少一进水阀9具有至少一端与至少一过渡管8的至少一另一端连接,进水阀9的至少另一端通过进水管10与水量调节单元串联。优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液位控制系统防堵装置中进水阀9为一个,进水阀9的两端均为内丝,进水阀9的一端内丝与所述过渡管8的小管径管口端的外丝螺接,所述进水阀9的另一端内丝连接进水管10一端。根据不同工况,进水阀9与过渡管8的小管径管口端也可以通过法兰连接,便于对第一管件6进行定时清理拆卸。本实施例中水量调节单元由阀门2和流量计3组成,其中进水管10的另一端分成两支路分别与阀门2的进口及流量计3的出口连接,流量计3的进口通过另一管路连接水源,阀门2的出口通过管路进入制备罐1。阀门2主要做用用来调节进水量大小,既不能使浆液进入第一管件6,又不能因为清洗水的进入影响到液位压力仪4反映制备罐1内真实液位值。本技术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通过调节阀门2和进水阀9开启度调整第一管件6的进水量,进水通过过渡管8、第二管件7、第一管件6及接管5进入制备罐1,进水量的调整防止进水高压过高造成液位压力仪4无法反映制备罐1内的真实液位。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液位控制系统防堵装置,包括至少一液位压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装置还包括:/n至少一接管;/n至少一管件单元,所述至少一液位压力仪安装在所述至少一管件单元上,所述管件单元具有至少一连接端与所述至少一接管的另一端连接;/n至少一过渡管,所述至少一过渡管具有至少一连接端与所述管件单元的至少一另一连接端连接;/n至少一进水阀,所述至少一进水阀具有至少一端与所述至少一过渡管的至少一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水阀的至少另一端通过进水管与水量调节单元串联。/n

【技术特征摘要】
1.液位控制系统防堵装置,包括至少一液位压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接管;
至少一管件单元,所述至少一液位压力仪安装在所述至少一管件单元上,所述管件单元具有至少一连接端与所述至少一接管的另一端连接;
至少一过渡管,所述至少一过渡管具有至少一连接端与所述管件单元的至少一另一连接端连接;
至少一进水阀,所述至少一进水阀具有至少一端与所述至少一过渡管的至少一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水阀的至少另一端通过进水管与水量调节单元串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位控制系统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管件单元包括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位控制系统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件(6)和第二管件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位控制系统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件(6)和第二管件可拆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东日李明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轩浦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