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压液位计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6193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差压液位计缓冲装置,连接于差压液位计与液相取压管之间,包括:腔体、第一对接接头、第二对接接头、缓冲结构;第一对接接头的第一端连接腔体的第一端,第一对接接头的第二端连接液相取压管;第二对接接头的第一端连接腔体的第二端,第二对接接头的第二端连接差压液位计;缓冲结构,设置于腔体内,缓冲结构包括弹簧缓冲结构和/或多孔结构;第一对接接头、腔体、第二对接接头内部连通。本新型能够有效减小压力波动时液位计指针的摆动,便于读取液位读数对设备液位的监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相取压管内压力处于不稳定状态,从而造成液位计指针不停摆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压液位计缓冲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位测量
,尤其涉及一种差压液位计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差压液位计是通过测量容器内不同高度点处压力差,以获得容器内介质液位的仪表。根据其工作原理,需在设备内设有两个取压点,一个是设备气相空间所在的低压取压点,由气相取压管取压;另一个是设备液相空间所在的高压取压点,由液相取压管取压。差压液位计广泛用在压力容器上,特别是低温或深冷压力容器。在低温容器中工作时,液位计的液相取压管与外部传热气化低温液体,从而达到平衡状态,以获得液相压力。若此取压管设置不当,导致传热不稳定,将会可能会破坏这种平衡状态,使液相取压管内压力处于不稳定状态,从而造成液位计指针不停摆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差压液位计缓冲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相取压管内压力处于不稳定状态,从而造成液位计指针不停摆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差压液位计缓冲装置,连接于差压液位计与液相取压管之间,包括:腔体、第一对接接头、第二对接接头、缓冲结构;所述第一对接接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腔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对接接头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液相取压管;所述第二对接接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腔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对接接头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差压液位计;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弹簧缓冲结构和/或多孔结构;所述第一对接接头、所述腔体、所述第二对接接头内部依次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接头的第一端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腔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对接接头的第一端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腔体的第二端。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螺母及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沿所述第一螺母的端面并往其端面中心延伸,所述第一螺母的第二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螺母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沿所述第二螺母的端面并往其端面中心延伸,所述第二螺母的第二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对接接头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沿所述第一对接接头的端面并背离其端面中心延伸,所述第一对接接头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限位配合,卡设在所述第一螺母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对接接头的第一端设置有第四限位块,所述第四限位块沿所述第二对接接头的端面并背离其端面中心延伸,所述第二对接接头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四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限位配合,卡设在所述第二螺母的第一端;所述腔体包括螺纹连接接头,所述螺纹连接接头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均设有外螺纹,所述螺纹连接接头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的螺纹配合,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母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螺母的第二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纹连接接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对接接头的第一端之间、所述螺纹连接接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对接接头的第一端之间均设置有带孔垫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簧缓冲结构包括弹簧及设置于所述弹簧两端的动能传递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结构为所述弹簧缓冲结构及所述多孔结构,所述弹簧缓冲结构包括弹簧及设置于所述弹簧两端的动能传递结构;所述腔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所述动能传递结构分别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一腔室的腔壁保持间隙,所述弹簧接触设置于所述动能传递结构之间;所述多孔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一对接接头、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二对接接头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接头内部具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对接接头内部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对接接头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对接接头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能传递结构为圆薄板;所述圆薄板具有折痕,所述折痕向所述弹簧的方向凸出;所述圆薄板通过所述折痕与所述第一腔室的腔壁保持间隙。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薄板的厚度为0.5~1.5mm。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孔结构包括不锈钢丝网状结构,所述不锈钢丝网状结构由多张不锈钢丝网堆叠而成,所述不锈钢丝网的目数为100目-250目。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申请提供的差压液位计缓冲装置,通过第一对接接头及第二对接接头连接于差压液位计与液相取压管之间,该缓冲装置设置有腔体,并在该腔体内设置有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包括弹簧缓冲结构和/或多孔结构,本申请通过设置在腔体内的弹簧缓冲结构将气体波动压力产生的动能转化为势能,并利用弹簧的特性对势能进行释放,和/或利用热声效应中多孔结构能够削弱振荡气体振幅的原理对气体的波动赋值进行衰减,对经过取压通路的波动压差进行缓冲以减小压力波动,使取压管中波动的气压在到达差压液位计之前得以稳定,有效减小压力波动时液位计指针的摆动,便于读取液位读数对设备液位的监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相取压管内压力处于不稳定状态,从而造成液位计指针不停摆动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差压液位计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压液位计缓冲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相取压管内压力处于不稳定状态,从而造成液位计指针不停摆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一种差压液位计缓冲装置,连接于差压液位计与液相取压管之间,包括:腔体、第一对接接头、第二对接接头、缓冲结构;所述第一对接接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腔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对接接头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液相取压管;所述第二对接接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腔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对接接头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差压液位计;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弹簧缓冲结构和/或多孔结构;所述第一对接接头、所述腔体、所述第二对接接头内部依次连通。本申请提供的差压液位计缓冲装置,通过第一对接接头及第二对接接头连接于差压液位计与液相取压管之间,该缓冲装置设置有腔体,并在该腔体内设置有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包括弹簧缓冲结构和/或多孔结构,本申请通过设置在腔体内的弹簧缓冲结构将气体波动压力产生的动能转化为势能,并利用弹簧的特性对势能进行释放,和/或利用热声效应中多孔结构能够削弱振荡气体振幅的原理对气体的波动赋值进行衰减,对经过取压通路的波动压差进行缓冲以减小压力波动,使取压管中波动的气压在到达差压液位计之前得以稳定,有效减小压力波动时液位计指针的摆动,便于读取液位读数对设备液位的监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相取压管内压力处于不稳定状态,从而造成液位计指针不停摆动的技术问题。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压液位计缓冲装置,连接于差压液位计与液相取压管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第一对接接头、第二对接接头、缓冲结构;/n所述第一对接接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腔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对接接头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液相取压管;/n所述第二对接接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腔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对接接头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差压液位计;/n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弹簧缓冲结构和/或多孔结构;/n所述第一对接接头、所述腔体、所述第二对接接头内部依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压液位计缓冲装置,连接于差压液位计与液相取压管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第一对接接头、第二对接接头、缓冲结构;
所述第一对接接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腔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对接接头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液相取压管;
所述第二对接接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腔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对接接头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差压液位计;
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弹簧缓冲结构和/或多孔结构;
所述第一对接接头、所述腔体、所述第二对接接头内部依次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压液位计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接头的第一端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腔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对接接头的第一端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腔体的第二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压液位计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螺母及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沿所述第一螺母的端面并往其端面中心延伸,所述第一螺母的第二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螺母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沿所述第二螺母的端面并往其端面中心延伸,所述第二螺母的第二端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第一对接接头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沿所述第一对接接头的端面并背离其端面中心延伸,所述第一对接接头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限位配合,卡设在所述第一螺母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对接接头的第一端设置有第四限位块,所述第四限位块沿所述第二对接接头的端面并背离其端面中心延伸,所述第二对接接头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四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限位配合,卡设在所述第二螺母的第一端;
所述腔体包括螺纹连接接头,所述螺纹连接接头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均设有外螺纹,所述螺纹连接接头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的螺纹配合,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母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螺母的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锦华何远新吕长乐黄政贤卢海熊珍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